《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讲述了古人的婚姻嫁娶。有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有半路逆袭的恩爱夫妻,当然还有让人毛骨悚然的惊悚婚姻。那么,到底哪一种婚姻,才是我们该羡慕的!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1)

明兰和顾廷烨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眼里,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待婚姻,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有三个女人,因为“拎不清”,让美好的婚姻,变了味道,也是值得人沉思的。

一、高门低嫁——温柔贤惠的康允儿

当初,长柏过了春闱,又过了翰林院再考,最终被选为庶吉士,留馆授了编修后,王大娘子就开始为自己的儿子筹谋婚事了。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儿子有了仕途后,王大娘子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外甥女,康姨母的大女儿,康家嫡长女康允儿。而康家是世家,理论上说,康允儿能嫁给盛长柏,还是盛家高攀了。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2)

盛长柏

那么,为什么精明算计的康姨母想把女儿嫁给盛长柏呢?当初她对同去王家求亲的盛紘,可是嗤之以鼻的。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康家落魄了,所以,康姨想到了盛家。

原著中,盛老太太和盛紘都不同意长柏迎娶康允儿,而王大娘子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可是允儿怎么办?她都十七了,姐夫如今没有官职在身,高不成低不就的,别是耽误这孩子了。

康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败,所以,门当户对的人家,是看不上康家的,更不会与之结亲,而小户人家,康家又看不上,康姨母为了面子好看一点,才想着求到王大娘子面前,让女儿嫁过去。

但是,盛紘和盛老太太是坚决不同意的,难道康允儿品性不端?在原著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康允儿: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3)

盛长柏和海氏

可见,康允儿是很贤惠的,而盛长梧对自己的小媳妇也是很满意的。用脚趾头也可以想到,他们俩婚后肯定是蜜里调油。但是,他们的婚姻,真的很幸福吗?如果真的幸福,为何被宠妾灭妻吓到的盛家大房,却给长梧纳了一门贵妾?他们就不怕王大娘子不开心,盛长柏为表妹打抱不平吗?

二、亲上加亲——嫁给表哥的康元儿。

康元儿是康姨母的嫡次女,如果说温柔贤惠的康允儿是朱玉,那么康元儿就是一块顽石。原著中曾这样描述:

明兰和墨兰无论喜恶都相去甚远,基本没有什么同的兴趣爱好,但眼前的这个锦衣秀眉的少女(康元儿)成地引起了两姐妹的鸣,她们都讨厌她。

在原著中,盛墨兰和盛明兰本来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两个人能不约而同地讨厌一个人。可见,这个人,实在不咋地。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4)

明兰

而且,康元儿经常挑唆如兰,每次康元儿来盛家,都会挑拨如兰,然后,如兰都会和明兰、墨兰置气。

虽然,康元儿不太讨盛家人喜欢,但是,她却做了一件事,让如兰很满意——抢了如兰的婚事:

王大娘子很早就与自己的亲娘商定,让如兰嫁给自己的亲外甥,亲上加亲。奈何平宁郡主透露,有意迎娶如兰为为儿媳妇。奈何墨兰插了一脚,私会梁晗。平宁郡主觉得再迎娶盛家姑娘太丢人了,于是:当内阁首辅申老大人相中了齐衡,没多久便上门提亲了,国公府已一口应下了!

而康姨母趁着这个空当,就将女儿嫁回了娘家。

其实,康姨母为了子女,真的计谋深远。女儿嫁回娘家,有自己的亲外婆护着,家公又是自己的亲舅舅,都是一家血亲。作为外人的舅母,自然不敢让女儿站规矩。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5)

墨兰

虽然,不如明兰、墨兰、华兰能嫁入公爵人家,但却实打实的是门好亲事。哪怕放在现代,父母也是希望女儿结婚后,不被欺负。

但是,康元儿为何被亲婆母,也就是舅母,喂了一碗绝育的汤药,然后关了起来?

三、门当户对——嫁入世家的康姨母

康姨母,王家嫡长女,王老太爷过世后,得享太庙,可见王家的威望。而康姨母作为康家的嫡长女,王老夫人对康姨母更是宠爱:

想起长女(康姨母)自小言语伶俐,在父母跟前卖乖撒娇,比老实木讷的儿子聪明,比直来直去的次女(王大娘子)机灵,老夫妇不免多疼了些。

可见,康姨母在娘家的日子,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甚至王大娘子都羡慕康姨母嫁得好。而康姨夫也是儒雅文秀,当时结亲,真的是郎才女貌。

康姨母嫁入康家,也是门当户对,可见康家的家世,也非比寻常。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6)

康姨母

本来康姨母也饱读诗书,有了好的夫婿,应该是琴瑟和鸣。不应该当像炮仗脾气的王大娘子,和盛紘话不投机半句多。

而康姨夫和康姨母的关系,原著中曾这样描述:康姨夫疾步往里屋走去,院中的丫鬟婆子无不露出惊讶神情:这些年来,若非太太有请,老爷是绝不踏入主屋一步的。

康姨母也是饱读诗书,为何和康姨夫把日子过成仇人一般?

作为父母,都会为儿女谋划深远。康姨母也不例外,如果允儿嫁给长柏,元儿嫁给自己的嫡亲外甥,一个亲妹子,一个亲嫂子,自然不敢拿出婆婆的谱,女儿的日子也会舒服。

虽然允儿嫁给了门第低一些的长梧,可是长梧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钱财,而且门第低,也不敢欺负自己的女儿。而且媒人,还是盛家大房的恩人盛老太太。

只是,康姨母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不仅两个女儿的美好婚姻毁了,连自己也被关进了慎戎司。

一、是非不分——康允儿

康允儿婚后,本来是美满的,而且长梧上京赴任,本该留在家中伺候公婆的允儿,也被公婆允许,去京中陪伴夫君。可见,盛家大房对允儿是满意的。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7)

如兰

可是,康姨母却一点点地毁了女儿的美好姻缘:

康允儿如果不像盛长柏一样大义灭亲,至少也不哭哭啼啼地招人烦,盛家大房也不会为难她的。可她却偏偏哭哭啼啼,是非不分,拎不清,所以,婆母提了良妾进门。

古代的男子都是重事业的,而盛老太太有恩于盛家大房。在出事初期,盛家大房的态度就很明确,要站在二房一边。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8)

康兆儿

所以,康姨母很顺利地毁了自己女儿的幸福婚姻。甚至华兰也厌烦了这个表妹,警告她:不论你有多少道理,只能选一边,别想着人人都体谅你,迁就你!你是聪明的,知道该怎么办!

要知道当初华兰的亲娘,王大娘子被关回宥阳老家时,虽然华兰和如兰想办法营救,但还是放弃了。虽然姐妹俩敌不过家中的长辈,但是姐妹俩放弃营救帮凶的母亲,说明心中还是有大义的。

二、蛮横跋扈——康兆儿

康兆儿婚后,在婆家是横着走,原著中,康姨母被关进慎戎司后,王家舅母来探望,说了这样一番话:

元儿这种媳妇,白贴我金山银山也不要,可恨母亲(王老夫人)偏心,我只能受着。本想她年纪还小,好好□也就是了,谁知……哼哼,她进门后没大没小,不恭不敬,我不过训斥她几句,她就回娘家告状。你(康姨母)是怎么跟她说的?

你(康姨母)对元儿说,母亲年纪大管不动事了,佑哥儿父子又都老实,只要我一死,到时不但没人管束她,整个王家也都攥在手里了!你还给了元儿好些好东西吧。哼哼,可惜你女儿只学了你的歹毒,却没学到你的心计,轻易信了身边人,叫我套了个清楚。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9)

明兰小公爷

康姨母不仅不规劝女儿,家和万事兴,还攒动女儿给婆婆下药。最后,作为婆婆的王舅母,给康元儿下了一味药,自此绝育。同时,还给自己的儿子寻了一门平妻,连华兰都说:听说最近王家表弟又添了个儿子?要说舅母眼力不错,抬进来的二房奶奶果然旺夫益子。

康元儿的婚事,要比康允儿的婚事好上几倍,如果她拎得清,和自己的亲舅母搞好关系,又有王老太太护着。那么,她在王家的生活该是多么滋润,也不会落得被关在一个院子里“养病”。

三、一手好牌打得稀碎——康姨母

当初,康姨母在屏风后头瞧中康姨夫,对于盛紘却是瞧不上的。可是婚后,康姨夫抬妾,生了一堆庶子庶女。因为德行不端,仕途不顺,家中都是靠着康姨母的嫁妆过活的。

而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后,康姨夫是这样的:

康姨父来时,他一脸蔫了吧唧,口口声声息事宁人,说总不好真叫王家出个被休弃的女儿,那叫王家怎么做人呢,还请康姨父把康姨妈领回去。康姨父吓得不轻,生怕那个极品的老婆第N次绝地重生,指天咒誓的主动要求送入慎戒司,随即一溜烟跑了。

可见康姨母是给康姨夫留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啊。

其实,康姨母作为王家嫡长女,若不是心狠,妒忌,若与嫂子妹子搞好关系,康姨夫自是有前途的。而盛紘和王家也会帮衬康姨母。

可是康姨母呢,只为自己着想,甚至算计到母亲时日不多,才赶在王老太太生前,给盛老太太下毒,以此来拿捏盛家。

知否原著中的蜜月(知否原著中的婚姻)(10)

王氏和盛紘

最后,康姨母只能在慎戎司,没日没夜地做活,直到老去,死去。

后记:每个人的出生都没得选择,但是要拎得清。正是因为康姨母,母女三人,都是拎不清的人,才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

人活一世,与自己身边的人要拿捏好关系,太远,则导致彼此疏离;太近,则导致彼此生了嫌隙。所以,拎得清,保持一个好的距离,大家都舒服,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