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晋侯鸟尊,或许有这样的疑惑:她的尾巴为什么是象鼻?她出土的地方在哪?她的主人是谁?
同样,当我们被晋公盘精美的纹饰和巧妙卓绝的设计所折服时,也不禁会感慨,是什么样的工匠,能让2600年前的“盘”如此精致,里面铸造的鱼可以转圈,鸟嘴能张开……
11月18日,以鸟尊和晋公盘为主题的展览分别在山西博物院和山西青铜博物馆拉开帷幕,记者提前探馆,解开所有的疑惑。
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
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以她为核心的“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主题展位于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走进展厅,你能看到鸟尊的自我介绍:“三千年前,我,曾经被供奉于神圣威严的宗庙,寄托着一代诸侯依恋故土、藩屏周室的政治情怀;如今,我,栖止于高雅的文明圣殿,以一双明目,看尽三晋历史的跌宕。我,就是鸟尊!”轻松俏皮的话语,吸引着公众的好奇心,鸟尊也似乎像一位“导游”,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着自己前世今生的故事。
展览共分为四部分。第一单元“一梦三千年”,讲述了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年之久的晋侯鸟尊怎样被发现、发掘到修复完整的故事。记者看到,在整个单元中,有田野考古和文物修复工具的展示,但最吸引人的就是一组连环画,上面详细介绍了鸟尊从被发现,到出土,乃至修复的点滴故事。从古墓中亮相,到博物院里的华丽变身,摊开的画卷讲述了国宝出土于地下的始末,也让公众对于鸟尊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第二单元“故国梦重归”,用类似破案的方式,结合出土文物层层推理,展示了考古学家怎样根据出土文物和痕迹,结合文献资料一步步判断出晋侯鸟尊的主人是第一代晋侯燮父,以及学者们在探索晋国初封时的历史事件、社会状况等难题时所经历的推理、疑惑和争论。第三单元“百鸟共朝凤”,主要探讨鸟尊的功能及造型。在这个单元中,以大量鸟形及鸟形装饰文物,展示了鸟形文物突出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解读了凤鸟装饰的流行及其反映的审美意识和社会观念等,探讨了凤鸟装饰的发展历程和晋侯鸟尊的原型。第四单元“引吭歌新曲”,讲述晋博围绕晋侯鸟尊所做的教育活动、文创产品、展览、研究等工作。
与以往展览不同,“且听凤鸣”展览的针对性很强,也是晋博首次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推出的科普性展览,徜徉其中,总能感受到妙趣横生的知识点。“导游”鸟尊,时而回望自己在3000年前的晋国生活,时而回望身居博物馆内感受到的现代文明,古今对望,妙趣横生。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中,还有很多互动设计。比如,很多人都关注鸟尊的象鼻究竟是向内翻,还是向外翻,那么在互动区域内,你就能感受到“翻翻乐”的趣味了,让象鼻子来个大翻转,即刻能感受到不同造型的鸟尊;在文物拼图中,鸟尊的好朋友们也纷纷亮相,赵卿墓的鸟尊、晋国博物馆的兔尊也来了,它们还被做成了模型,等你摸一摸。如果你记住它们的模样,就可以去参与一下拼图游戏了,满满的紧张感和成就感。展厅最后,还有类似鸟尊造型的书签,让每位观众在乘兴而归之际,把鸟尊带回家。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范文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本次展览,是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所藏第一代晋侯燮父夫妇墓相关文物及资料,首次在太原集中展出,深入探讨晋侯鸟尊在历史、艺术、科技保护、传播利用等方面的价值。山西博物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陈汾霞表示,“我们诚邀观众与鸟尊进行‘对话’,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让观众成为展览的参与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盘之典——商周青铜盘特展
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青铜器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盘之典——商周青铜盘特展”亮相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以院藏晋公盘为展示重点,呈现青铜盘在礼制社会中的盥洗、祭祀、助葬、陪嫁等实用功能与象征意义,进而阐释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鸟尊展览的科普性不同,该展览吸纳了学界最新科研成果,将深奥的学术理论进行通俗转化,跨学科、多角度揭示青铜盘的工艺奥秘。
展览分为“盘之制”“盘之艺”“盘之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盘之制”,追溯青铜盘的起源、形制、功能与组合的演变。第二部分“盘之艺”,重点展示三件代表性晋国铜盘——晋叔友父盘、子仲姜盘和晋公盘。晋公盘,春秋时期晋文公作器,盘中数十个浮雕、圆雕动物,精巧繁复,层次分明,盘内壁铸刻的183字长篇铭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代表了当时晋国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上海市博物馆藏子仲姜盘,与晋公盘铸造时代相近,造型风格高度一致,同是春秋中期青铜盘的断代标准器。令人感慨的是,这两大春秋名盘同出晋地,都曾被盗流失海外,终在2600多年后故土重逢,同台展出。第三部分“盘之用”,讲述盘在礼制盛行的商周时期,从贵族宴会或祭祀中行“沃盥之礼”的实用器具,发展成为贵族女性出嫁时,象征身份地位的陪嫁器。你以为青铜器只是青铜器?其实,在很多历史典故中,流传了很多与青铜器相关的故事,比如“沃盥之礼”,讲述的就是晋文公与怀嬴政治联姻的故事。
据本次展览文本策划者刘玉华介绍,该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现代科技与青铜研究的跨界融合,为公众开启一个全新视野。“考古工作人员利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晋公盘,以及同时代的另一件晋国青铜器——子仲姜盘做对比研究,非常具有学术意义,我们也将这些学术成果展现在展厅内,可以说2600年前工匠们巧妙的设计与精湛的铸造技术被一一呈现,科技手段为考古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展厅内,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成果的呈现,比如在铸造工艺上,泥芯与陶范是如何组成铸型的,盘体内造型精巧的动物又是如何与盘子合为一体……看到这些成果,不得不感慨古代匠人的聪慧。
凤凰鸣矣,往昔如昨;晋公盘上,镌刻永恒。一件件青铜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在那样的故事中,有你有我。如果有机会,不妨前往,通过件件青铜,与古人对望,与历史对话。
来源:山西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