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26日,汤恩伯被发现12指肠有肿瘤,经过申请,得到了到日本就医的机会。但是,因为治疗费用不足,汤恩伯辗转很多个医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6月29日,汤恩伯在手术室失血过多而死,据说死状极惨。而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后,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死了也好。”

汤恩伯到底做了什么,为何会如此让蒋介石讨厌?以至于死了还得到“死得好”这样的评价?今天历史知事就和您好好聊一聊。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1)

大多数的优秀国军将领,都是在围剿红军过程中得到高官厚禄,然后再抗日战场上大放异彩,最后解放战争中却屡吃败仗,最后要么在功德林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民,要么在蒋介石监视下度过晚年。

汤恩伯也不例外。

汤恩伯是浙江金华市的武义县人,1900年出生,19岁从浙江体育专科学校毕业,然后进入浙江讲武堂成为军官。汤恩伯在陈仪帮助下得以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有被安排到浙军第一师当参谋。汤恩伯还娶了汤恩伯的干女儿王竞白为妻,成为浙江军阀中最为优秀的军官之一。

北伐战争后,浙江军阀整体编入蒋介石部队,汤恩伯又因为像模像样的练兵和操典手册《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从此,汤恩伯走上了平步青云的道路。在蒋介石的扶持下,汤恩伯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名不见经传的少校参谋,变成了中将师长。1931年汤恩伯担任第二师师长,后来又先后担任第89师师师长,第四师师长。这些师,后来编入了陆军第十三军,成为汤恩伯的嫡系部队。

抗日战争中,汤恩伯的部队是第20军团,先后参加了南口战役、子洪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在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虽然不是主要作战部队,但依然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这里有中央军故意给自己贴金的成分,同时也是对汤恩伯没有一溃千里的一种安慰。

毕竟,汤恩伯与刘峙等一溃千里的状态来对比,简直太优秀了。

基于这种考虑,蒋介石对汤恩伯更加重用。汤恩伯后来又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汤恩伯作为集团军司令,与李宗仁、蒋鼎文两位战区司令长官交恶,蒋介石专门任命他为鲁苏皖豫四省边区委员会主任,实际上,让汤恩伯独立于第一战区和第六战区,成了事实上的战区司令。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2)

作为对蒋介石的回报,汤恩伯在豫南等地大肆招兵买马,把黄泛区当成自己的地盘来经营。汤恩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上,他拥兵自重,除正规军外还收编游杂部队,总计达四十万人。汤及其所部在所在地区横行霸道,苛征暴敛,肆意杀人,祸害至深,民众苦不堪言,比之与蝗虫一样,当地有“水旱蝗汤”之说,连其好友戴笠都深感不安。

豫湘桂战役中,坐拥40万军队的汤恩伯,瞬间被打穿。失去了地盘和部队,汤恩伯作为“中原王”,才算结束了中原抗战这段可笑的历史。蒋介石调汤恩伯担任黔桂边区总司令,期间指挥29军孙元良部反攻贵州,收付独山县,孙元良也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基于汤恩伯嫡系部队的较强战斗力,抗战后期,陆军总司令成立,汤恩伯成为了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另外三个方面军司令官分别是卢汉、张发奎和王耀武。陆军司令部的方面军,每个包含四到六个军,大都是美械装备,汤恩伯的十三军,当时与第五军、第71军、第74军一样,都是国民党军队的精华。

不过,陆军司令部的成立,不是为了发动对日寇的最后反攻,而是在日军投降后快速布置到受降区域,从而快速接管华北华东的大城市和交通线,与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争天下。

不得不说,汤恩伯这个级别的将领,到解放战争期间难免会遇到新的发展瓶颈。那就是,如何在离开自己老部队之后,还有稳固的地盘?

这一点,王耀武做得最好,汤恩伯次之,最差的是关麟征。这三位可以说是蒋军嫡系中抗战比较有成绩有战斗力的。王耀武的74军成了陆军直属,王耀武自己拿到了第二绥靖区司令职位,掌握山东军政大权。关麟征的52军和汤恩伯的13军都被送到东北打仗。关麟征是陕西人,要给另一个浙江人胡宗南让路,只能雪藏。汤恩伯是浙江人,还达不到掌握浙江省的地步,因此就继续在陆军司令部带兵。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3)

陆军司令部给汤恩伯安排的工作是第一兵团司令(与陆军司令同级),直接指挥整编74师等王牌军进攻山东解放区。孟良崮战役中,74师全军覆没,汤恩伯因此离开了 一线部队,虽然短暂代理陆军总司令,但前途十分渺茫。

这时候,汤恩伯的“恩伯”、浙江省新任省长陈仪又找上了他,推荐他担任京沪警备司令。

于是,可是,万万没想到,汤恩伯转脸就出卖了陈仪,直接害死了陈仪的性命。

1948年春,担任台湾省省主席的陈仪,无力处理二二八事变,受到了免职的处分。当然,蒋介石也趁机让干女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为自己将来败退台湾转移黄金等资产做准备。此时的陈仪,在蒋介石、宋美龄和蒋经国等人的一再邀请下,担任了浙江省主席。

陈仪早在国民革命前就担任过浙江省主席,如今回到浙江,早就态度大变。陈仪6月21日上任浙江省主席后,责成政府部门起早《浙江十年建设计划》,同时斥责保安司令部警保处长毛森滥杀无辜。

在陈仪的主持下,浙江省才算是比较稳定。不过,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军嫡系在三大战役中几乎全部被消灭。陈仪作为封疆大吏,思想开始活泛起来。陈仪与民革主席李济深的秘密代表郑文蔚谈判,又与陈铭枢饮酒赏月,逐渐坚定了反对蒋介石的决心。

最终,陈仪通过胡邦宪,联系到上海党组织,准备发动起义,把浙江和平转交给新中国。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4)

不过,陈仪并不满足于这些。陈仪认为,他与汤恩伯的交往中,感觉到汤恩伯也有反蒋情绪,是可以争取的对象。于是,陈仪让外省丁名楠拜访汤恩伯,希望能够侧翻这位京沪警备司令。可万万没想到,汤恩伯马上找到时任上海市警察局长的毛森,把陈仪密谋起义的事情合盘托出。蒋介石在溪口亲自接见了汤恩伯,并且任命他全权处置陈仪案。

当上海地下党警示陈仪已经暴露,要求他快速撤离时,陈仪却固执地相信汤恩伯的人格,认为汤恩伯无论如何不可能背叛他。

很快,陈仪的浙江省主席被取代,他本人也被逮捕并且软禁在衢州。

衢州软禁期间,陈仪听说张治中赴北京和谈,甚至畅想新中国的愿景,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国旗设计方案。

渡江战役后,陈仪又被关到了基隆。长期的囚禁,让陈仪更加向往新中国,1950年6月9日,汤恩伯在法庭上吞吞吐吐地说“我忠党爱国情深,不得不忍痛检举,不能再顺及陈仪对我的深恩大德。”而陈仪,一句软话也不愿意说,而是不断抨击蒋军军纪败坏、祸国殃民,而他携浙江起义,是为人民办事,何罪之有?

最终,陈仪被执行死刑。而亲手害死自己恩公的汤恩伯,也精神上陷入崩溃境地。

陈仪是扶持汤恩伯几十年成长的恩人,也是他的岳父。汤恩伯背叛陈仪后,他的妻子王竞白也与他日渐疏远,后来干脆带着五个孩子移居海外,只留下汤恩伯一个人在台湾苟延残喘。

昔日耀武扬威的“中原王”汤恩伯,长期独居过程中变得神神叨叨,总是感觉陈仪的冤魂缠着他,到后来,汤恩伯在家中设置陈仪灵位,希望陈仪在天之灵能够放他一马。可是,当蒋介石听到这件事后,却直接命令他撤销灵堂,不许祭拜!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5)

同时,蒋介石为了加强在台湾的统治,开始在将领中开展“检讨运动”。表面上是检讨解放战争中的失误,实际上是找由头清洗非嫡系成员,安插更多忠诚的亲信上位。汤恩伯在解放战争中屡屡失败,自然逃不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和申斥。

汤恩伯长期心理抑郁,逐渐患上了十二指肠癌。原本风光无限的中原王,就这样一下子就垮了。汤恩伯拖着病体求蒋介石拨款让他到美国治病,但蒋介石不许。多次申请后,蒋介石终于不耐烦让他到日本治病。

于是就有了汤恩伯赴日本治病,仅仅一个月就死在了手术台上。

不得不说,汤恩伯有此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

汤恩伯之死,说白了就是蒋介石舍不得钱,不想给他治病,一步步从普通肿瘤演变成癌症的结果。

在蒋介石看来,真正优秀的军人,是张灵甫那样的。打仗的时候,冲在最前面,是不是还越级申请只听蒋介石一个人命令,一旦遭遇失败,绝不活着回来或者被俘虏。

像汤恩伯这样,每次打仗成不成先不说,反正自己不能死。自然得不到蒋介石的青睐。更重要的是,打了败仗不死,还想找蒋介石要养老金医疗金,从大陆运回来的黄金就那么多,都是贿赂美国反攻大陆的经费,给了汤恩伯这样的人,岂不是太浪费了?

当然,蒋介石的性格和用人,是汤恩伯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但绝不是决定因素。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6)

真正的决定因素,其实是汤恩伯自己。

首先,汤恩伯是一个野心家。

平心而论,汤恩伯作为中原四省边区总司令,权势并不能算大。不过,汤恩伯仗着蒋介石的宠信,在中原四省大肆招兵买马,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走私鸦片,大肆敛财。这一切,其实是想在当地建立属于他自己个人的势力,一旦将来发生军阀混战,汤恩伯必然能够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汤恩伯还是看错了形势,抗战胜利后,中原四省成了桂系和中央军的地盘,尤其是中野和华野逐鹿中原后,黄淮平原,其实根本不堪有军阀割据的情况。更何况,汤恩伯在日军冲击下一触即溃,说明汤恩伯的军队建设地区建设,依然是旧式军阀那一套,不堪一击。 再看汤恩伯晚年无钱看病,说明他可能确实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扩充地盘和军队了。相比蒋鼎文、刘峙、卫立煌这些带着钱跑的,他的晚年,完全被蒋介石控制了。

其次,汤恩伯是一个家奴。

汤恩伯作为军阀、野心家,封建的身份必然导致了他只能是某个人的家奴,而不可能成为“人民公仆”。没错,蒋介石也曾口头上要求国民党人做公仆,只不过,具体操作中,谁不是蒋介石的家奴,谁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自然汤恩伯这样的家奴就能脱颖而出。汤恩伯每当打败仗,就去蒋介石家里下跪认罪,蒋介石总是用那根文明棍把他打得满脸是血。即便如此,汤恩伯对蒋介石的忠心依然矢志不移。

再者,汤恩伯战略眼光极其短浅,不愿放弃眼前荣华富贵。

汤恩伯忠于蒋介石,其实是出于追求权势和金钱的目的。当你能够理解这一逻辑,就能理解为何汤恩伯会毫不犹豫出卖自己一生的恩人陈仪。1949年,局势已经明朗,北方的傅作义、董其武、马洪斌通过起义加入新中国,南方的程潜陈明仁、龙云卢汉也阵前起义不再为蒋介石卖命。陈仪的选择,是封疆大吏的正确选择,同时也是符合历史大势的选择。汤恩伯却不愿意放弃蒋介石给他的权势和富贵,选择把陈仪作为筹码,从蒋介石那里换取一份微薄的养老金,最终结果必然是,养老金被克扣一空,自己晚景凄凉。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7)

凡事留一线,事后好见面。民国的军阀,通过人身依附、义结金兰、忠孝节义、血缘亲缘地缘等纽带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相比湖南起义中的程潜和陈明仁,云南起义中的龙玉卢汉,陈仪和汤恩伯的往日情分,算是最深刻的。当汤恩伯接到陈仪的策反信时,大约有三种态度,汤恩伯却选择了最不符合军阀们共同价值观的一个。

军阀之间,不管是兄弟义、师生情亦或者朋友之谊,当一方重新选择前程时,另一方无非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一起起义,同生共死荣誉与共。

第二个选择,各奔前程,恩断义绝两不相欠。

第三个选择,无耻告密,获得进身之阶。

而汤恩伯,选择了最无耻的第三种方式。这意味着,汤恩伯失去的,是所有将领们之间默契,得到的是国军将领们共同的鄙视。

在功德林,康泽尚且大声辩白,我不是特务,我是带兵的将军!而曾经负责监视将军们的特务们,也在功德林得到了一致的鄙视。

汤恩伯? 中原王汤恩伯为何晚景凄凉惨死日本(8)

汤恩伯,作为实打实的带兵主将,蜕变成监视同僚无耻告密的特务。

本以为可以踏踏实实做蒋家的包衣奴才,却不料,蒋介石并不需要没有利用价值的奴才。

汤恩伯死了,真是死得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