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意味着与他人或社会的隔离与疏远,有时候也表现为无法体验到被理解甚至是被误解的孤立感,而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他们都会经历孤独,但是这种孤独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当重新进行社交或者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或者自我调节后,这种状态带来的消极感受会减弱——不再那么孤独或者不孤独。

然而对于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也可称为自闭症)的人来说,这种“孤独”却可能成为了无法通过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自我疏通解决的严重感情和行为问题。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根据美国精神疾病手册的第五版(DSM-V)中的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缺乏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互动能力,以及表现出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的重复刻板特点。其中,“谱系”一词也说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是指广义上的孤独症或自闭症,包括了典型的孤独症特征,也包括了不典型的孤独症特征。

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和社会性发展障碍——“症”也意味ASD患者表现出的某些行为可能是无法受控制的,例如表现出无法正常与他人进行交往的社会交流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的语言交流障碍、不受控制的重复刻板行为等典型行为,同时也可能伴有消化系统上的问题(例如消化不良)、发育迟缓、行为怪异和认知障碍上等等外围症状。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2)

在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普遍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之所以如此常见(2014年,美国每68个8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1个是自闭症患者)可能是受父母教养方式和生长环境等社会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在基因、神经、遗传学等等各大领域上都取重大突破,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这种症状更大程度上是受生理性因素影响,例如基因变异、遗传、大脑发育异常或神经系统缺陷,而与社会性发展(例如与家庭教育、生长环境,虽然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但本源仍是DNA水平上的)的关系不大,所以孤独症不再被简单归类为精神疾病,而是将研究重点放在生物学上。

其中,从生物遗传学中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大约10%~30%的孤独症发病是由基因异常所导致的——“基因异常影响了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变了脑的特定功能,最终表现为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异常”(巨兴达 等人,2018)。据先前的同卵和异卵双胞胎或多胞胎共患以及患者同胞再患上的研究与统计显示,孤独症的遗传几率高达91%~93%(Bailey et al.,1995),这也是这几年来,一些国家和结构尝试用 大数据来解开自闭症的遗传密码的原因。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3)

而在神经系统发育上,孤独症易感基因也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存在关联性,例如“涉及到了神经细胞的运动与增殖、树突棘可塑性、突触形成和维持、神经元的轴突投射等,与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基因转录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核染色质重组,细胞骨架的调节等密切相关。”(Pinto et al., 2010; Sanders et al., 2012; et al., )。所以,理解孤独症患者的基因与行为之间的联系成为了理解和治疗孤独症的关键所在。

根据巨兴达等人(2018)在“CHRM3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一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与基因的之间的关系的综述中提到,根据以往研究结果证实,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Ⅲ亚型(cholinergicreceptor, muscarinic 3, CHRM3)可能是孤独症易感基因,CHRM3基因异变会增加孤独症患病风险,而ADD患者普遍存在CHRM3基因异常这也说明了CHRM3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他们的文章中,根据他们提到的证据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证据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证实,而仅是证明了他们之间的存在的关系可能性较大):

1.CHRM3异常与孤独症刻板行为有关

改变CHRM3功能将会改变小鼠的行为,并致使小白鼠出现重复刻板的行为(Alexander et al,2009)),而在人类组研究中也验证了如果人类存在CHRM3基因异常,他们同样也会表现出重复刻板行为:“经常抓扯住自己的头发、用头撞到墙上或咬自己的手等自伤行为,只吃熟悉或固定的东西等”——而这些行为也正是孤独症患者(孤独症也可被称为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具体表现,这表明CHRM3功能障碍与孤独症的刻板行为之间存在很强的可能联系。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4)

2. CHRM3异常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绝大部分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损伤——“患者在对基本概念的认知、记忆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大都低于正常儿童”,而CHRM3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区域的正常表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CHRM3出现异常,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出现缺陷——这个观点在多项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CHRM3基因出现变异的患者会表现出“智力发育迟滞和注意力缺陷等认知功能受损的问题”,而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患者的这种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海马功能异常有关(巨兴达等人,2018),同时也正如前面所说的,CHRM3突变是海马功能异常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CHRM3异常有关。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5)

绝大多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都表现出认知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情况 ——即“患者在基本概念的测试中表现出来的记忆、注意力和理解水平大多低于正常儿童。”,这是因为CHRM3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的正常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 CHRM3出现异常,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出现缺陷——这个观点在多项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CHRM3基因出现变异的患者会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和注意力缺陷等认知功能受损”,然而,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这种认知障碍主要与海马功能障碍有关(Juxingda等。2018),同时也正如前面所说的, 海马功能出现异常与CHRM3突变相关,因此,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CHRM3异常有关。

3.CHRM3异常与孤独症生长发育迟缓有关

在外侧下丘脑细胞分泌的黑色素聚集激素(MCH)在调控人类和动物的摄食和体重行为上具有关键性作用,而CHRM3这种基因具有通过控制(激活)外侧下丘脑MCH细胞分泌MCH从而调控个体的摄食行为的功能(巨兴达等人,2018),即CHRM3的缺失会降低个体的摄食量和降低进食欲望、积极性;另一方面,研究发现,CHRM3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也会导致婴儿期个体瘦素(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有关)的降低,而瘦素的缺失会导致个体的发育迟缓,从而影响个体的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水平,这也说明,孤独症在CHRM3功能上的缺陷与他们的生长发育迟缓有很大的关系。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6)

所以,孤独症谱系障碍并没有我们对外显行为的理解那么简单——孤独症谱系障碍导致的行为和认知异常有着基因水平上的原因,而研究和理解与孤独症有关的CHRM3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中、遗传或整体行为障碍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作用, 这将有助于未来对 孤独症进行 干预和治疗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依赖社会支持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巨兴达,宋伟,徐婧. (2018). CHRM3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理科学进展, 26(12), 2141-2152.

孤独症是先天形成的么(仅仅是孤独吗)(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