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被人们定为节日。民间在这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国人常在此日祭祖和推行敬老活动。

唐朝是怎么过元旦的(战国时期确定为节日)(1)

蜀中九日

【原文】

《蜀中九日 》 唐代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1.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2. 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 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4. 他乡:异乡。
  5. 那:为什么。
【译文】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