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在哪个季节比较严重(1-5月臭氧浓度不降反升)(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PM2.5、PM10、O3、SO2、NO2、CO等六项指标浓度(涉及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今年5月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有4项指标降幅在10%以上,O3浓度略降0.6%。1-5月上述六项指标,除O3浓度(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不降反升外,其余均实现同比下降,其中4项降幅在10%以上。

这是生态环境部6月12日公布的2020年5月和1-5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最新数据。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5月15日表示,臭氧污染逐渐显现,臭氧浓度上升逐渐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

根据环境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占比45%的PM2.5,导致全国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损失2.3个百分点。

所谓臭氧,化学分子式为O3,又称超氧,在强日照、高气温、少云量、弱风力、少降雨等不利气象条件下,臭氧将加速光化学反应,造成臭氧浓度超标。近地面高浓度臭氧会危害人体健康,主要是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气温较高、阳光较强时,期间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但需注意的是,O3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2019年,全国337城市O3平均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

经济观察网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O3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6-7月为O3污染最重月份;长三角地区6-9月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为污染最重月份。

据刘炳江介绍,去年7-9月,全国多个省份遭遇50年不遇的长达3个月的高温热浪、干旱少雨极端天气,臭氧浓度同比大幅提升,超标天数明显增多。“如果今年夏天再出现类似的气象条件,将对完成优良天数比率目标带来较大影响”,他说。

一位行业专家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之所以臭氧污染逐渐显现,其原因主要是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浓度仍处于高位。所以治理臭氧污染主要是控制好这两项前体物的排放。

据生态环境部的监测结果,PM2.5和O3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反相关性。大气中PM2.5浓度显著下降时,会导致光辐射增强,利于O3生成。

刘炳江认为,只要持续减排,长期看,会把臭氧浓度逐渐控制下来。他表示,下一步在“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中,会针对臭氧两项前体物设计减排目标。将针对臭氧污染开展2020年VOCs(挥发性有机物)攻坚行动,同时加强PM2.5与臭氧的协同控制。

按照国家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前述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1-5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占比均超八成(85.5%和84.9%),同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1-5月,全国有14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7个。

从重点区域来看,5月和1-5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优良天数占比均超六成(62%和64.2%),均实现同比上升10%以上。其中,北京市5月优良天数占比亦超六成,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1-5月占比近八成,同比上升11.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