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同志1956年6月写的,作者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有感而发。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里面有一句总结全词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呢?

大家读上一两遍就会发现,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话非常关键。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本词就是在描述今昔之殊。

“殊”,是指不同。

今昔之不同到底有哪些呢?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原文带拼音(水调歌头游泳想清楚1个问题)(1)

先看上阕。

上阕分两层,主要写了两个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极目楚天舒”。

这一层共两大句话,指向一个意思:国家一统,地域辽阔。

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呢?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是一个典故。

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南京)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百姓不愿意迁都到武昌,因为对于当时的吴国来说,武昌靠近边境,安全不能得以保证。

而现在不同了,全国大一统,到处一片祥和的景象,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非常安全。

原楚国之地也不是当时的南蛮之地,而变成大一统江山的一部分,这怎能不让人有疆域无限之感呢?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原文带拼音(水调歌头游泳想清楚1个问题)(2)

第二层,从“不管风吹浪打”到上阕结束。

这一层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们生活特别安详和乐,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即使是遇到一些困难,那也没有什么,国家一定会想出办法解决。

这与孔子生活的战乱纷繁、礼崩乐坏的时代完全不一样了。

那时,孔子抱着救国济民的理想,奔波于诸侯各国,唯恐时间不够,唯恐时不我待,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紧迫感。

现在天下太平,一切的事物都可以在平和的心情下有序展开。

总之,在上阕,领袖借今昔之别,抒发了强烈的革命自豪感。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原文带拼音(水调歌头游泳想清楚1个问题)(3)

今昔之别在下阕是怎样表现的呢?

下阕主要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从“风樯动”到“天堑变通途”。

写的是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这座桥梁将沟通长江南北交通。

建造长江大桥,在现在来说,仿佛轻而易举,但在当时也算是世界级难题。

但我们新中国有信心,有技术,有能力创造这个世界奇迹。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原文带拼音(水调歌头游泳想清楚1个问题)(4)

第二件事,是从“更立西江石壁”到完。

这件事是指计划中的三峡建设。

三峡工程,绝对称得上是一件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比建设长江大桥困难百倍,但主席非常有信心,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假如这个工程建造成功,那么见多识广的神女也会吃惊万分。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原文带拼音(水调歌头游泳想清楚1个问题)(5)

下阕通过两件事,非常具体地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神女”一句,既是对第二件事的总结,也是对全词的总结。

这是我对此词的一点粗浅解读,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予以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