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2)

血雨腥风啊。

仅仅几天前,没人会想到,肖战粉丝举报同人写作平台的Lofter和AO3这个事,会成为一个波及范围如此广的公共事件。

从一开始的饭圈风波(唯粉与CP粉之争),到引起同人群体大团结的“227事件”,再到之后被发散的各类公共话题,事件显然已超过饭圈范畴。

同人群体,这一原本很小众的圈层,在这次事件中,以一个超积极的战斗姿态进入公众视野。

同人群体很愤怒,“227大团结事件”就是证明。欧美圈、二次元圈、电竞圈、原耽圈等等原本分散的小圈子集合起来,为丧失的同人权利而怒。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3)

但有多愤怒,也就有多无力。

这是AO3被墙当天,同人爱好者在微博留下的一语纪念: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4)

同人圈作为一种圈层亚文化,在更主流和大众的层面,绝对算得上边缘和冷僻。我相信,此事件之前,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过Lofter和AO3这俩平台。

这可能也是当初肖战唯粉敢于引火烧身的原因吧。是的,他们小瞧同人圈了

何谓同人

此事件,其实算不上同人文化和同人群体第一次在风暴中心。公众多健忘,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上映时,不是就有过同人争议嘛。

得先说说,什么是同人。

同人,字面意思听起来像“志同道合的人”。当然,还有人理解它约等于“耽美”。额,倒也不是不行,就是都狭窄了点。

同人一词来自日语的“どうじん”,英美世界叫“Fan fiction”,说得是“自创、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再具体点,是利用原有的漫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

广义上说,[大圣归来]、[西游降魔]、[悟空传]倒都是吴承恩《西游记》的同人本了。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5)

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曾引发大量同人创作

美国有个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他有本写粉丝文化的书叫《文本盗猎者》,这词儿用来形容同人创作,真是十足恰当的。

有句话说:作品既出,作者已死。同人是粉丝意志,同人文化是一种粉丝文化

其实想想西方同人的诞生和发展历史,是相当励志甚至热血的一件事。

文化研究领域的法兰克福学派不是说了嘛,资本主义的流行文化都TMD是致幻剂,专负责给人洗脑和让人幻灭的

受众们沉沦俗世,其乐陶陶,在快乐的麻木不仁中,早已忘了自己仍然过着惨淡的日常生活。

其实吧,我个人是很认同法兰克福学派的,毕竟我这人向来是个悲观主义者。但同人文化的诞生,倒是在实际行动上给了这理论一巴掌。

同人文化可不就是有这骄傲的资本嘛:谁说的?我们读者和受众可不是死的。我们也是有自我意识和反抗性的。

每个人都可以敲起键盘、拿起画笔,就能尽情安排自己中意人物的命运。谁想管官配或官方结局是个啥,我想怎么写怎么写。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6)

微博上有人这么解释同人

那个啥,网络时代到来前,一切可没这么方便。美国早期的同人爱好者们每到周末,各自驱车聚到一个小咖啡馆里,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同人创作,对当然还有通过邮寄形式,成了最早的同人交流活动

他们把福尔摩斯和华生这对探案搭档,写成了而今举世闻名的一对恩爱夫夫。

把船长柯克和大副史波克,写得让人死去活来又死去活来,而今让我一看到“星际迷航”四个字,就自动冒星星眼。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7)

被官方整过、被粉丝骂过、被版权规定打击过、被科幻迷隔绝过、被主流白眼过,迎着风冒着雨,几十年来同人文化没灭绝,还发展下来了。

从美国,到日本,到国内,到全世界流行文化的中心,即使从来不是主流,但总有同人一席之地的。

终于得说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CP同人引起的争议。

哪吒是去年夏天最红的小孩嘛,哪吒x敖丙的CP自然也是最红的CP了(在《陈情令》开播前)。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8)

电影里,敖丙终于不再是被哪吒抽筋扒皮的龙宫倒霉蛋,两人偶然相遇,又共生于混元珠,既是朋友又是死敌,发展出了一段从相爱相杀到惺惺相惜的美好情谊。

得,主流群体觉得这得是多感天动地的兄弟情,可也不影响腐女们看它就是那爱情嘛。

但还真的因此吵架了,也曾在网上搞得一顿乌烟瘴气呀。

从骂官方团队“卖腐营销”,到骂CP粉们和同人创作误导未成年观众,再到抵制什么“黄图淫秽色情”。一系列逻辑也就跟今日的AO3事件没什么区别了(只是没闹出举报平台导致被墙这么严重的后果来而已)。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9)

当时CP粉们的反击哈

但也可以看到,同人创作的生存空间其实很小。

可以圈地自萌,但不能出圈,一旦赶上热门作品或流量明星的真人CP,不小心被动出圈,迎面而来的就将是各种诘难和羞辱。

不过,即使在主流文化只给它保留一个小小角落,同人文化也能野草般野蛮而自由生长,生生不息。

发展简史

有点年龄的腐女可能还会记得,国内最早的世纪初三大同人圈都是些啥?

答案是:《灌篮高手》同人圈、《圣斗士星矢》同人圈和《银河英雄传说》同人圈。

是的国内同人文化的荒蛮生长史之初生,带上了超级浓厚的日本二次元文化影子。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0)

《银河英雄传说》漫画同人本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和欧美、日本不同,国内的粉丝文化和网络文化几乎同时起步,在世纪末、新世纪初交接那几年,日本动漫画深深影响了中国第一代网络作家,也直接影响了同人圈的诞生

早期网民们用的还是国内各大高校的BBS,那时已经有了专门的动漫画版面,比如水木清华的Comic版,人们在上面讨论作品,也写同人文。

Naya在水木清华BBS上发表的《幕后》,就是一篇《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同人,首先在动漫粉中扩散蹿红,算得上国内最早的同人文之一。

再之后,到桑桑学院、露西弗俱乐部等一众女性向论坛的建立,专门为同人创作开辟版面,也是让早期同人群体最有归属感的家园。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1)

露西弗俱乐部现在仍然存在

至于早期的网络作家嘛。

写《长安十二时辰》的马伯庸,这人怎么起家的?在“银英”的同人论坛“不落的黄金十字旗”上写同人文开始的。

写《九州缥缈录》和《上海堡垒》的江南,早期的代表作《此间的少年》,是一部以金庸小说众人物为主角的同人文,后来还因此闹过版权风波。

其实日本也是这样的,同人创作培养起了不少后来著名的职业漫画家。

《足球小将》81年开始在《少年JUMP》上连载,在80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波足球狂潮。

也是从《足球小将》开始,日本大量同人志作者出现,画若岛津健×日向小次郎CP的尾崎南,后来画出了耽美漫画史上的巅峰作《绝爱》(《绝爱》里不也有个足球运动员男主嘛)。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2)

尾崎南的《绝爱》

不仅尾崎南,还包括赤松健、高河弓、CLAMP等等,这些后来的职业漫画家,大多都是从这一时期画同人出身的。

回到国内,早期的同人创作不仅培养起了第一代网络作家,又在后来的那些热门IP塑造上发挥了息息相关的影响力。

比如《盗墓笔记》、《全职高手》,大量的CP同人文、同人视频、同人漫画的衍生创作,助推作品拥有了漫长的生命期,更走向了大众。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3)

《全职高手》同人曲《半道英雄》B站视频

南派三叔甚至曾发出感慨说:“一个腐女百万兵,得腐女者得天下!”

而《全职高手》的2017动画版,十几个配音悉数用了某一版同人剪辑里的声优,可谓同人影响官方的典范。

《魔道祖师》在改编剧版《陈情令》从而走向大众之前,也早已在各个平台拥有了数不清的同人创作。《陈情令》能够打破圈层扩散到大众,着实有不少同人力量加持。

粉丝们在各个平台创作和转发大量的同人图、同人文、同人曲和同人视频,制造了无数的衍生内容和话题,非常活跃。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4)

B站的年度数据,《陈情令》的粉丝产出数量第一

和官方的宣传物料比,这些直接由粉丝生产的同人作品,成为一种更高效的安利手段。

为何愤怒

要不怎么说,这个事很气人呢。

一方面是从影视作品到游戏宣传都很依赖而今的同人创作,另一方面却是他们的生存空间在越来越小。

2019年,AO3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非虚构相关作品一奖,获奖感言里说:“同人小说、视频、画作、广播剧……所有同人作品都凝结着一个主题:艺术创作不是孤岛,它诞生于群体之中。“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5)

AO3获得雨果奖

在中文语境里,网易旗下的Lofter和国外的AO3是国内同人生态圈最重要的两个平台。

因为同人创作天然暧昧的版权归属,以及必不可少的内容尺度问题,其实一直在戴着镣铐舞蹈。

AO3当年的创立,正是因为此前的商业网站不经原作者同意,任意删除大量同人账号和作品,创始人因此写到:

迟早有一天资本会停止为同人创作者敞开大门,除非我们站起来,建立自己的园地。

AO3建立之后,一直在实践着当初的设想。由粉丝运营,不收费,无广告,完全由捐赠者提供财务支持,为全世界同人创作提供了一个保存库

对国内同人爱好者来说,AO3作为一个架设在国外的小众同人平台,本来偏安一隅,和有缘人相遇,作有缘人的粮仓。

他们圈地自萌(标Tag)、文前预警,全然为爱发电。而今,他们的家依然没有了。

同人的重要性(同人群体为什么愤怒)(16)

AO3被墙,Lofter在收紧审查,我的Lofter收藏里丢了大半文

有同人作者感慨说:“我总安慰自己没有关系,可以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但是去过36大院、不老歌、微博、Lofter、AO3,最终都不是归处。”

这话听来格外伤感。

同人文化是读者和受众的权力:他们正在创造这样一个小小世界,一个任何人在这个地方都可以自由表达他或她的世界。

一个被主流的、官方的、权威的群体所占领发言权以外的世界。

主流的社会规范令人窒息,而那些愚蠢的人又总在互相伤害。最可恨的恶行总是愚昧无知,自以为无所不知,因而自赋权力杀人。

随着日渐收紧的尺度,在“脖子以下都不能写”的当下和往后,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平台,一个同人爱好者的乌托邦圣地,难道只能给人怀念吗?

虽然我一向悲观,但这次要反着说,不会的!

创作不死,同人不死

参考资料:

[1]同人,维基百科

[2]同人世界里的热爱、商机和道德陷阱,刺猬公社,2019.10.8

[3]同人数据考,娱乐资本论,2019.6.12

[4]小端網絡觀察:肖戰粉絲大戰同人文平台,舉報之火下的大團結有用嗎?端传媒,2020.3.2

[5]漫画及动画音乐的二次创作,及欧美早期同人文化简史,无风,掘火网刊

[6]有关同人以及版权问题,豆瓣,2012.3.8

[7]中国ACG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网站?Banana Sonna,知乎

[8]AO3发展史,微博

[9]《哪吒》衍生“藕饼”CP爆红,CP粉干扰到观众了吗? Murphy的饭圈观察,2019.7.30

你怎么看待同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