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48章勘误与心得(正解道德经第一章)(1)

人类宇宙观发展简况

《道德经》第一章,其实阐述的是一种非常完备的宇宙观,因此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人类自诞生以来其宇宙观的简单发展脉络,好对老子的宇宙观有更好的理解。

1、图腾宇宙观。认为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风、火、雷、电等等都是有神力的,认为宇宙是这些非人性事物的创造,并以这些事物为图腾,在氏族部落供奉,以为神祗。这是最原始最愚昧的宇宙观。

2、图腾兽化宇宙观。图腾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从无生命的事物变成了飞、虫、鸟、兽,有的供奉牛,有的供奉蛇、有的供奉虎,并把这些动物奉为禁忌,认为宇宙就是由这些动物创造出来的。

3、人兽结合宇宙观。在这个阶段,世界文明出现了相对完整成熟的神话体系。各种人兽合体的怪物变成了人们心中的神,人们认为是这些兽神创造了宇宙。

4、人格化创世神宇宙观。那些人兽合体的人被进化成了具有人格特点的“天神”,人们认为是这些“天神”创造了宇宙。而这些“天神”又不停地与人类进行人神杂交,创造各种“半人半神”的东西。这种宇宙观较前代有些进步,但依然处于低级智力阶段。

5、宗教宇宙观。这是人类精神困惑,对宇宙第一因一再否定的结果。由于人们找不到宇宙第一因,干脆否定宇宙第一因,认为“我心即宇宙”,宇宙的一切都是“空”,人生也是“空“,只有死后的彼岸是天堂、净土。宗教宇宙观,是人类精神疾病的产物。

6、科学宇宙观。口说无凭,眼见为实,自此,以上五种宇宙观被完全抛弃,人类在探索宇宙第一因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很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宇宙大爆炸奇点的能量从何而来?粒子被不断的分割有没有终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什么互相矛盾?在这些问题面前,人类又陷入了迷惘。

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但穷其一生始终无法解释,是谁发明了三大定律。其实,牛顿正是三大定律的发明者,人类正在用自己发明的数学模型来理想化地探索着宇宙的第一因。人类用数学模型对宇宙第一因的推导始终像个小孩子在摆弄自己手里的玩具,尽管在不断的优化,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道”,一种完备的宇宙观

“道可道,非常道”。

“道”在《道德经》中有多种含义,这第一个“道”字,为“常道”,为宇宙第一因,永恒不变。

有人会问,“常道”在哪里呢?其实无所不在。“常道”对于上古圣贤来说,是可以真真切切感知到其存在,而今天的人早已丧失了这种能力,对自然宇宙的感知力越来越弱,只能依靠工具。

老子是上古圣贤道术的最后传承者,所以,他告诉后人,“常道”是可以被执行运用的,并非不可把握,因为三皇五帝皆可做到,这就是“道可道”。

“非常道”,这里说“常道”的第二个特征,不可描述性。“常道”具有无质无像、纯信息的特点,是无法用人类发明的语言和逻辑去描述的。其实,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语言文字的出现其实是人类心智退化的结果,当人类离“道”太久后,就丧失了与“常道”的交流感知能力,转而用自己发明的文字符号把“常道”抽象化。所以,后世之人很难“得道”,所以“非常道”。

上古时期,人只活几十岁就死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伏羲、黄帝都是几百以上的寿命。而到了老子的时期,一个人能活到天年(120)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都是因为人类的生活方式渐渐“离道”,自然就短了。老子其实不想说太多给别人听,因为说了大家也不懂。孔子倒是很想听老子说,但是老子低看他,对其不屑一顾,因为老子的道术不是培养孔子这样的普通人的,只让他学了个分支——人伦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名”的含义一是“常名”、“无名”,它是由“常道”产生的一种没有物象、形状,只表现为纯粹的信息,它分化万物却不增不减,所以不可描述。

“名”的另一个含义是“有名”,它不再是一种纯信息状态,而是信息化的能量,是有质有地的,因此,可以被描述,可以区分其性质,可以被命名。

这句话可以连起来这样理解:我们可以用语言和其他人类发明的工具来描述的“名”,不是“常道”中产生的纯信息状态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永恒的信息池,天地,指宇宙万物。宇宙万物都是从无名中来,最终又会回归无名。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从纯信息转化成信息化能量,再回归纯信息态,宇宙万物如此生发,此过程无法描述,却在冥冥中生生不息,亘古不变。

无生有,当无名生出信息化能量时候,就产生了有名。有名是构成有质地、可描述、可命名的宇宙万物的基础,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万物。于是,万物并起,各归其分,表现出各种形态。

“故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欲”并不是欲望没有了,也不是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想。而是领悟到“无”之后的一种状态。

领悟到“无”,就能体验到“无”的玄妙,体验到宇宙开始前的状态。我们现代科学为什么一直搞不清宇宙的诞生呢,因为我们一上来就是把宇宙定义为“有”,说宇宙是从一个“奇点”爆炸出来了,这是脑子里没有“无”的概念,自然与真理背道而驰。

有欲,就能领会到有,有生万物,因为有欲,我们就能了解万物差异,了解万物的运作。

无生天地,有生万物,人何去何从呢?人应该怎么做呢?这里两句话老子说得很清楚,“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既不主张人与天地万物的对立,也不主张人对天地刻意的追求自己的愚昧和无知。不否定“有欲”为洪水猛兽,因为“有欲”可以审查万物,更不主张因“有欲”而失掉“无欲”,从而丧失了体味“常道”的能力。

那么,面对花花世界,老子的态度是什么呢?依然是“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想去看就去看,以观其徼;不想看就不看,以无观无,体悟无的玄妙。

但是,人类如今早就失去了后者的能力,只在有欲中无法自拔。还有一部分人更奇葩,他们“以无观有”,发明一些虚无的认知理论,搞各种虚无主义,把人弄得神魂颠倒,心灵堕入黑暗的深渊,让人连最起码的“以有观有”都做不到了,看不懂,看不清世界,终日生活在痛苦与困惑之中。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无和有。这两者同出于道,都是常道的产物,只不过形式各不相同,一个是纯信息态,一个是信息态能量。

玄,幽深到极点,无和有的诞生,追究其源头,是极其幽远深邃的,所以玄之又玄。但是,无和有,又是宇宙万物演化的不二法门,一切都从中而来,因此是众妙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