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每天读一句中医经典”系列第26篇。
治血之法有五:曰补,曰下,曰破,曰凉,曰温是也。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血症》
人体非正常出血,包括外伤出血,咳血、吐血、衄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女子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产后失血,以及紫癜等皮肤下出现的瘀点瘀斑。
出血,血溢出脉外
出血的原因,常常由于虚、瘀、热、寒四个方面,或者兼有其中的几个方面。治血五法,也是与这几个原因相对应。
- 补法,最要用于气虚证,血失统摄,则溢于脉外,可以用补气养血的方法。
- 下法,主要用于瘀热互结证,血热则妄行,溢于脉外。通过泻下的方法,泻热逐瘀,可使血归于经,收于脉中。
- 破法,主要用于以血瘀为主,瘀血阻络后,血不往该去的地方去,就不循正常之路,而溢于脉外。破血法就是活血化瘀法。
- 凉法,主要用于血热证,因有邪热,或阴虚火旺,导致热灼伤脉络,使血液妄行,也会溢于脉外。治法用清热凉血法。
- 温法,主要用于寒证,阳气虚寒导致血液没有温煦、推动作用,从而不往该去的地方去,也会离经妄行,溢出脉外。治法用温经止血法。
以女子崩漏、月经过多为例:
1、补法——气虚
补法多用于脾虚、气虚、冲任不固证,症状多见经血淋漓不断,色淡质稀,同时伴有面色白,乏力疲倦,气短,少言懒语,食欲减少。
治法以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为主。代表方《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炮姜、当归,补气益血。
2、破法——血瘀
破法则多用于血瘀证,症状多见经血不按时来,伴有腹痛,淋漓不断,血色紫暗有块,舌紫暗色。
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代表方《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生地、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等。
痛经
3、凉法——热证
凉法多用于热证,症状多见经血淋漓不尽,突然增多,月经提前,血色鲜红,质稠,伴有口渴,心烦,燥热,小腹疼痛,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任、止血为主,代表方清热固经汤,黄芩、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胶等。
4、温法——寒证
温法多用于寒证,或阳虚证,症状多见经血淋漓不断,色淡,质稀,伴有面色暗淡,腰酸无力,腹痛,腰痛,遇暖则稍痛缓和,怕冷,四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暗淡等。
治法以温肾助阳为主,代表方《景岳全书》右归丸,鹿角胶、杜仲、枸杞子、菟丝子、熟地、山茱萸、山药、肉桂、制附子。
5、下法——痰瘀互结
下法用于有血瘀也有热证的情况,或瘀血在下焦,常见经血不按时,或淋漓不断,经期腹痛明显,血色深红,质稠有块,伴有大便干结,口渴,心烦,燥热,小便黄,舌红,苔黄等。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为主,代表方《古今医鉴》,生地、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声明: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读一句中医经典”系列文章每日更新,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