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小孩的女朋友从威海来邹城考编制,只是和姐姐姐夫一家见面一起吃饭,没有上门见“公婆”。似乎,胶东的女生嫁到鲁西南,是一种趋势,是不是内地文化更深厚,男生更有内涵,而沿海更粗犷奔放,女生更美丽天成?

端午节,在我们这里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记忆中很多定亲的未定亲的“准女婿”,喜欢选择这个节日上门拜见“岳父母”。正是万物快速生长,人心向好向上,田里麦香四溢的好时节,一切都感觉那么顺其自然,那么让人期待。

无锡毛脚女婿过年上门送礼(邹城往事之毛脚女婿上门)(1)

三十多年前,我姐夫也是选择了这么一个日子,“毛脚女婿”上门的。当时,请了他们学校的教导主任陪同,可见重视程度。我们父母也没有怠慢,还请了厨师烧菜,请了两个叔叔作陪,一个是做生意的,一个是同样做老师的,我父亲也在列。

准女婿二十出头,还很秀气,很多方面还是个孩子,自然有些腼腆。教导主任头发往后梳理得整齐,不减当年。礼物驮了两个自行车,满满当当的。

无锡毛脚女婿过年上门送礼(邹城往事之毛脚女婿上门)(2)

落座自然谦让,记忆中好像是主任坐的上座,八仙桌,最里面靠左边的位置,右首是姐夫。姐夫到了厨房,向厨师敬了香烟,邀请同坐。厨师自然不会过来。姐夫不敢碰酒杯,大家自然不好放开了喝,都适可而止。

母亲说,当年父亲上门时,话不多说,正襟危坐,应该是前天在家父母兄弟姐妹交代了半天。门前很多村民(现在叫吃瓜群众)来看“新女婿”,爬在墙头上。父亲走到院子里,招呼人家到屋里坐,那些个村民,忙不迭地像麻雀一样立马“消失”。

无锡毛脚女婿过年上门送礼(邹城往事之毛脚女婿上门)(3)

我叔叔,当年在供电系统上班,可谓村里升起的一盏“明星”。人家同时给介绍了两名亲事,

一家女儿是老大,下面兄弟姐妹一大帮,对方父母看到小伙工作正式,很有发展前途,就先下手为强——上来就烧了鸡蛋汤,磕了好几个鸡蛋,又浇了香油,热腾腾地端了上来,懵懂的小伙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势”。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我叔叔也曾经纠结,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这一碗鸡蛋汤,定下了终身大事。

无锡毛脚女婿过年上门送礼(邹城往事之毛脚女婿上门)(4)

就是这种鸡蛋汤

马克思唯物主义总结了一系列的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我觉得,历史上哪怕一个细微的事件都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历史都会重新改写。而在我们这个地方,对于很多青年男女来讲,那一碗鸡蛋汤,有时候来的是那么重要,竟能左右两个人乃至一个大家庭的幸福和兴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