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颜回之死 论语解读45颜回之死(1)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是不可以步行的。"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

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那样,按照礼的规定,对他予以安葬。他的学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生们做的。这仍是表明孔子遵从礼的原则,即使是在厚葬颜渊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颜回,即颜渊。名回,字子渊,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在孔门弟子中,颜回年龄较小,师事孔子的时间较晚,但却深深得孔子思想精髓,居众弟子之首。他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以德行著称。《论语》中大致有二十多处提到了颜渊。有颜渊向孔子问“仁”、问“邦”的;也有表述对孔子无限敬意的……不难发现,其中以孔子对颜渊言行评价的篇目居多。而这些评价都是称赞之词,几乎找不到孔子对其批评的言论。

从《论语》中诸多篇目可看出,孔子是十分欣赏颜回的。以至于和子贡评论颜回时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当然是孔子的自谦了,但也从中窥视出颜回学识之渊了。因此,爱徒颜渊的英年早逝对孔子而言是异常哀痛的。《论语》中多次记述了这样的场面: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回的死,竟使得孔子痛声悲呼“天丧予!天丧予!”即使过分伤心有损健康,孔子也顾不得了。可见孔子是在“悼道无传,若天丧己也”。

孔子对颜回之死的悲痛是伤及内心的,以至于颜回死后仍是久久不能忘怀。所以每每与人谈话时,总是会提及颜回的好处。譬如哀公、季康子问孔子相同的问题——“弟子孰为好学?”时,孔子皆答“有颜回者好学”,但又无不感叹“不幸命短死矣,今也则亡。”由此观之颜回在孔子心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位置甚至是无人能够代替的。

对于颜渊之死,孔子的确是异常悲痛的,但是在对待颜渊的丧葬问题上,孔子的表现在现在看来似乎与上面所提及的哀痛极不相符。颜渊的父亲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但孔子去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当门人欲厚葬之时,孔子却说“不可”。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对爱徒的死孔子表现得极其悲痛,一旦关涉到颜渊死后的葬礼,孔子似乎令人觉得有些“吝啬”,颜路不就是要求他卖掉车来买外棺、门人见其伤心而要厚葬颜渊来宽慰他嘛,孔子的这种“若情深而礼薄”做法不得不令人疑惑之前的“恸”是否有点惺惺作态的嫌疑。另外,孔子认为“颜渊把我当作父亲对待,我却未能把他当儿子对待呀。这不是我啊,是学生们啊。”根据此译文,似乎孔子认为厚葬违背了颜渊本人的意愿,并使其想“视犹子也”也不行了。

儒家是主张厚葬的,为此,还激烈地抨击了墨家的“节葬”主张。但对待颜渊之死的态度上,孔子原何又极力反对厚葬呢?朱熹的解释是:“今乃不许颜路之请,何邪?葬可以无椁,骖可以脱而复求,大夫不可以徒行,命车不可以与人而鬻诸市也。且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勉强以副其意,岂诚心与直道哉?或者以为君子行礼,视吾之有无而已。夫君子之用财,视义之可否岂独视有无而已哉?”

因此,孔子反对“买车为之椁”及厚葬的原因是:一、根据礼制,像孔子那样身份的人是不能徒步行走的,即其所说的“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二、颜渊的家境贫寒,其地位和财力决定了他是不能得到厚葬的。

由此可见,孔子对“礼制”是看得很重的。个人感情上,他是悲痛哀伤的,但问题一但涉及到社会礼制的时候,孔子又变得很理性,认为一切事物都要尊崇“礼”,“礼”是不可以被颠覆的。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能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