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号称中国史上最强大学,这个学校大师云集,各个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当时中国最顶级三所大学合并的,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4位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他们都是各个专业、顶级专家、专业的泰斗。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育出来至今对中国科技都有至关重要的学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个大学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都有谁(史上最强大学获诺贝尔奖)(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在办学期间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王汉斌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还有174位两院院士及 100多位人文大。

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杨振宁谈西南联大的学习时光说:“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西南联大的6年生活经历,在我一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都有谁(史上最强大学获诺贝尔奖)(2)

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杨振宁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师云集、群星灿烂

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大师云集,群星灿烂,这些大师大多都有西方的留学经历,还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并包容。“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

中文系的教授:朱自清、闻一多,外文系教授:吴宓,朱光潜,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哲学心理系教授冯友兰、金岳霖,算学系教授华罗庚,质地理气象学系教授冯景兰,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吴学蔺、褚士荃,航空工程学系教授庄前鼎、冯桂连、王德荣,国文学系教授沈从文、英语学系教授叶公超、柳无忌,史地学系教授钱穆。具体如下:

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都有谁(史上最强大学获诺贝尔奖)(3)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合影

1938年8月,西南联大多位教授在昆明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右下为梁、林子女梁再冰、梁从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都有谁(史上最强大学获诺贝尔奖)(4)

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陈芳允(1916.4.3-2000.4.29 ),浙江台州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与任新民、黄纬禄、梁守槃一起尊称为“中国航天四老”。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都有谁(史上最强大学获诺贝尔奖)(5)

两弹元勋朱光亚

王希季,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浙江吴兴人,中国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西南联大其实当时非常艰苦,学生常常饿着肚子上课,学费虽然全免,但是吃饭的钱还是要自己负担。睡觉的床铺也时不时能抓到臭虫。但老师们都很懂得苦中作乐。比如有些人休息时喜欢打打桥牌。清华大学教授在战前的北平休闲时就爱打牌,战时把这习惯带到了联大。

存世九年,硕果丰硕

应用科学研究

土木系和机械系增加的军事类的课程有:庄前鼎的《兵器学》,施嘉炀的《堡垒工程》、《要塞建筑》,王明云的《军用桥梁》、《军用结构》,李谟识的《军事运输》等。在编译和推广航空教材方面,该所成绩卓著,先后有《气动力学概论》、《飞机异型及螺旋桨原理》、《飞机试飞学》、《空军战略的检讨》、《降落伞部队》等20余种著述完成,或作为航校教材、或作为培训空军部队和普及防空知识之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哲学,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冯友兰《贞元六书》、金岳霖《论道》。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钱穆的《国史大纲》。闻一多《神话与诗》、《周易义证纂》、《楚辞校补》、《唐诗杂论》、《诗选与校笺》等。朱自清写了《经典常谈》、《新诗杂谈》、《诗言志辨》。许维遹写了《管子集释》、《韩诗外传集释》、《国语校诂》、《尚书义证》。浦江清写了《花蕊夫人宫词考》。刘文典写了《三余札记》。罗庸出版了《鸭池十讲》。

华罗庚《堆垒素数论》。联大期间,陈省身对数学界知之甚少的示性类进行研究,发现了作为一般向量丛结构的基本不变量,被称为“陈省身示性类”。许宝騄在统计学中多元分析数学理论方面作出了若干处于世界前沿的工作,钟开来有关概率论与数学的研究属创新。

联大物理系:周培源有关相对论和湍流理论的研究;饶毓泰、吴大猷、郑华炽有关原子、分子结构及光谱的研究;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及其振动光谱》;王竹溪发表了有关热力学、统计力学方面的论文多篇,并指导林家翘、杨振宁等进行有关超点阵统计力学和数学研究。1943年到1945年,经过李约瑟主持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介绍到国外发表的学术论文共138篇,其中85%被著名的《自然》、《科学》杂志采用。化学方面,黄子卿1938年公布的他研究“冰—水—水蒸汽”三相点的测定成果。被国际上公认为出色的成果;张青莲有关同位素和重水的研究,为化学界瞩目。

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0年,孙云铸著《中国北部寒武纪化石》、《云南志留纪及泥盆地层》等。郭文魁1941年首次在滇东地区发现奥陶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现象。他对四川油气田的研究指出了找矿方向,并为后来勘探开始的实践所证实

生物学系汤佩松和物理学系王竹溪合作发表了《离体活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论述》的论文。首次用热力学概念精辟分析了水分进出细胞过程的规律,被国际上公认是植物生理学上的一项重要的理论贡献。1938年到抗战胜利前夕,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60篇之多。

西南联合大学,一共存世不过九年,其校友很多人先后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西南联大的历史 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的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