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山河月明》以永乐大帝朱棣的成长过程为线索,将朱棣描绘成一个文韬武略超一流的英雄好汉。似乎老朱家25个儿子,只有他最强;似乎他想当皇帝,谁也阻挡不了。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赶跑建文帝取而代之,实在是“天命所归”。

那么,真实历史上,朱棣果真如此厉害吗?就没有哪个人能克制得住他?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1)

(朱棣)

一、二个细节道出朱棣的克星

朱元璋儿子众多,出色的却不多,长子朱标、四子朱棣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朱标死得早,38岁便撒手人寰,史书对他的记载并不多,所以他给人的印象很模糊、很遥远。但《山河月明》让朱标这个人物清晰、丰满、鲜活起来,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细节,展现了朱标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第一个细节,朱标打朱棣。朱棣不愿意娶徐达的长女徐妙云为妃,亲自去徐府找徐妙云,当着徐妙云的面退婚。此事被朱标知晓,朱标大怒,立即派侍卫将朱棣押至府中,让朱棣脱了外衣,跪于阶前。朱标则亲手执鞭,硬生生给了朱棣五十鞭子,直打得朱棣血染衣衫,晕倒在地。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2)

(打朱棣)

第二个细节,朱标打蓝玉。蓝玉是一员猛将,其军事天才与徐达不相上下。可是此人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经常犯错误。在一次北伐中蓝玉俘虏了北元王爷王保保的家属,得意洋洋之际侵犯了王保保的王妃,导致王妃羞愤自杀。回京后,蓝玉去见太子朱标。朱标早已知情,待蓝玉一到,即刻叫卫兵扒掉蓝玉的上衣,将其摁在条凳上,痛打五十军棍。鲜血,沿着蓝玉的脊背,直流到地上。要知道,蓝玉可是朱标的亲舅舅,朱标一点面子都不给,上来就打,还打得这样狠。

两个细节都是打,一是打亲弟弟,一是打亲舅舅,作为太子,应该说朱标很有魄力。

有魄力的朱标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继承人,他的存在,对有野心的朱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可是,一些史书对朱标的评价是“仁慈”、“友爱”,《明太宗实录》甚至用了“柔弱”一词,让后世之人都以为朱标是个只知“温良恭俭让”的老好人,使不出这种霹雳手段。

这其实是对朱标的一种误解。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3)

(打蓝玉)

二、朱标真正的能力有多强

明朝最强的两个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都从过军,功夫不错,所以给人一种硬汉的印象。相比较而言,朱标的确文气了些。

朱标出生于1355年,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打下南京后,朱标从此生活在南京。9岁时,朱元璋称吴王,立朱标为世子。14岁时,朱元璋称帝,立朱标为太子。朱标过早地被委以重任,并无从军经历,但他并不文弱,因为朱元璋从小要求他文武双修。

《明史》里有句话,能证明朱标自幼习过武:

“带刀舍人周宗上书乞教太子,帝嘉纳。”

这个叫周宗的,我们现在查不出他在武术界有多大名气,但在当时,朱元璋接受他教授朱标武功,应该功夫不错。同时,朱标既然习武,便不应该是柔弱之身,也不应该有仁慈得近乎迂腐的性格,前面所说的“鞭打朱棣”、“鞭打蓝玉”之类霹雳手段就有了依据。

可以说,《山河月明》为朱标性格上的“柔弱”平了反,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道。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4)

(朱标)

另外,朱标要想跟朱棣比,还必须懂得权谋,这一点,《山河月眀》阐释得也很好。剧中有个细节,朱元璋将中书省和御史台这两个部门都交给胡惟庸管,这明明是好事,朱标却看出来胡惟庸危险了。因为朱元璋是在试探胡惟庸,故意将过多的权力推给他,将制度的漏洞展现给他,看他是个什么心肝?最后胡惟庸果然出事。

仅此一例,可以看出朱标是有权谋的。这应该是朱元璋和他手下“智囊团”倾力教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给朱标打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天团”:

正式教师:太子少傅徐达,太子少师李善长,太子太保常遇春。兼职教师:刘伯温、廖永忠、冯胜、杨宪等。

上述七人,有大明兵法第一人徐达,有作战勇猛第一人常遇春,有谋略第一刘伯温,有文才第一李善长。当真是文武双修,文讲文才兼谋略,武讲兵法兼勇猛。在这样的“教师天团”的培养下,朱标不做优等生都难了。

《明史》也证明了朱标的优秀:

“皇太子标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赞弘多。”

这说明朱标的执政能力连清朝政府都认可,因为《明史》是清朝编的。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5)

可惜,公元1392年5月,朱标不幸病逝,朱元璋肝肠寸断,在大厅里当着众臣面痛哭出声,一向勤政的他辍朝数日。之后他性格大变,向大臣们举起了屠刀……如果朱标不优秀,朱元璋怎会如此?

而且,朱标死后,朱元璋本应将皇位传给朱棣,因为当时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二儿子朱樉、三儿子朱棡都死了,朱棣已经熬成嫡长子了。可是朱元璋太喜欢朱标,竟然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你说朱标是不是朱棣的克星?连死了都能克他几年。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6)

(朱标与朱棣)

三、如果朱标在,朱棣不可能做皇帝

公元1398年,朱元璋传位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第二年,明朝发生“靖难之役”,3年后,建文帝失踪,朱棣取而代之,做了皇帝。

“靖难之役”是因为建文帝大胆削藩而逼反了朱棣。朱棣兵少,本不是建文帝对手,可是建文帝仁慈为怀,吩咐手下“勿伤燕王”,致使朱棣一再逃脱,最后朱棣反败为胜,改变了明朝历史的走向。

如果朱标还活着,朱允炆犯的2个错误他都不会犯。一是着急削藩,激怒诸王。朱标懂得权术和人心的利用,就是要削藩,他也会一步一步来,或使用“推恩令”化解矛盾,不会冒冒失失,没了分寸。二是心慈手软,婆婆妈妈。一旦兄弟翻脸,打了起来,朱标不会像建文帝那样迂腐。因为他是大哥,诸王皆为弟弟;他是皇上,诸王皆为臣子。朱标不会有歉疚感。

建文帝失败,还因为他无将可用,不得不以庸才李景隆挂帅,率军攻打朱棣。结果,李景隆数十万大军攻不下一个女人驻守的北京城,退回南京后又献城投降,害了建文帝。如果朱标不死,那么朱元璋就不会杀蓝玉,有蓝玉这个舅舅在,攻下朱棣的北京城是比较容易的。

山河月明朱棣为什么不能回南京(山河月明二个细节)(7)

总之一句话,朱标是朱棣皇帝梦的最大障碍,朱标在,朱棣不敢痴心妄想。可惜天不假年,朱标早早去世,这才让朱棣有了做皇帝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