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人们常说:人心最难懂,心病最难治!心脏那样的小巧玲珑,却分分钟都不曾停歇地工作。平日对心脏的不加保护,不懂如何呵护她,心脏就可能出现疾病,譬如心律失常,你可知,懂,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语言。当心律失常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该怎么办?中医疗法就在文中,且先前去一看吧!


专家告诉你心律失常该怎么办(心律失常怎么治)(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证候特点,当属于中医“心悸”“惊悸”“怔忡”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心悸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心,证候表现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故基本治疗原则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心悸虽然病位在心,但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均能相互影响。因此,补虚应视脏腑亏虚的不同程度,或是补益气血之不足,或是调理阴阳之盛衰,以求阴平阳秘,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气血运行调畅。本病邪实多与脏虚有关,因虚致实。如脾虚运化失调生痰,气虚血循不畅致瘀,以痰饮内停及瘀血阻络为常见病因。因此,健脾化痰涤饮、益气活血祛瘀也是心悸的常用治疗原则。其次,心悸又可引起不寐和眩晕等心神不安症状,皆因心主神明,心主血,心气通于脑之故。故治疗心悸时常在补虚及祛邪的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镇惊安神的方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时,多以养心安神、镇惊安神为治疗原则,并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1.心气虚损证

4.心血不足证

症见心悸怔忡,头目昏眩,面色无华,心烦不寐,多梦,精神委靡,唇甲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济生方》)。若兼见心动悸而脉结代者,可用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炙甘草汤(《伤寒论》)。常用人参、黄芪、生地、麦冬、白术、桂枝、阿胶、火麻仁、茯苓、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炙远志、木香、大枣、生姜、炙甘草等药配伍。

5.心脾两虚证

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女子可有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济生方》)。

6.心血瘀阻证

症见心悸气短、胸闷不舒,时有心中刺痛,重则痛引肩背,唇甲青紫,舌质黯淡或青紫,或见瘀点,苔白或黄,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

7.痰火扰心证

症见心悸烦躁,眩晕失眠,口舌溃烂,口苦咽干,或吐血、衄血,舌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千金方》)。常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大枣、生姜、甘草等药配伍。

专家告诉你心律失常该怎么办(心律失常怎么治)(2)

8.水气凌心证

症见心悸胸满,头晕目眩,咳嗽,咯吐稀白痰,面浮肢肿,小便短涩,舌质淡,苔薄滑,脉沉弦。水气凌心乃脾虚中阳不足,饮停心下所致。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兼肾阳虚不能制水,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较甚者,宜温阳利水宁心。方用真武汤(《伤寒论》)或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常用炮附子、桂枝、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炙甘草等药配伍。

9.食滞胃脘证

症见心悸脘闷,嗳气,腹中不适或脘腹胀痛,大便不爽,夜寐不安。平素多有心悸宿疾,每因饮食失节,暴饮暴食而作,舌苔厚腻,脉滑或结代。治宜消积化滞,和胃宁心。方用保和丸(《丹溪心法》)。常用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石菖蒲、酸枣仁、夜交藤等药配伍。若食滞重证,不寐辗转,心悸,腹胀者,可用《伤寒论》调胃承气汤(芒硝、大黄、甘草)。若兼见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胸闷痞塞者,可加瓜蒌、丹参、枳实、延胡索,以宣痹通阳,活血化瘀。

10.肝郁化火证

症见心悸烦闷,少寐多梦,头痛目赤,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渴口苦,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泄热,镇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常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朱茯神、生龙骨、石决明、甘草等药配伍。

11.心火亢盛证

症见心悸怔忡,胸中烦热,失眠多梦,面赤口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红,脉数。治宜清心泻火,镇心安神。方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常用生地、木通、淡竹叶、黄连、苦参、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石决明、龙齿、甘草等药配伍。

专家告诉你心律失常该怎么办(心律失常怎么治)(3)

12.心肾不交证

症见心悸健忘,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口干津少,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腰酸遗精,舌鲜红少苔,脉细数。心肾不交为心火不能下降,肾水不能上潮,水火不济所致,治宜交通心肾、宁心止悸,方用交泰丸(《医方集解》)加减。常用黄连、肉桂、夜交藤、酸枣仁、茯神等药配伍。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合用天王补心丹,若偏于肾阴虚者,可合用六味地黄丸。

本文选自《心血管疾病中医康复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方显明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

失眠怎么办?中医怎么治怎么调?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