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中原大地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八王之乱”,导致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趁机反对西晋政权,黄河流域陷入了大混乱。于是相对平静的长江流域涌来了大批避难的中原士族和百姓。长江天堑阻隔了战火的蔓延,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在江南安顿下来。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1)

琅玡王家,我们最熟悉就是“书圣”王羲之了,他的堂伯父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元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318年,王导等人拥戴司马睿为帝,称晋元帝,并重建晋政权于建康,史称东晋。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2)

东晋政权之所以能立足江东,并得以延续,全赖王导的辅佐,所以晋元帝拜王导为丞相,号称元帝仲父。而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做到了“王与马,共天下”,而且东晋皇室必须“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如果说琅玡王家是“第一望族”,那陈郡谢家就是“第一豪族”。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3)

而陈郡谢家刚开始其势力并不大,淝水之战后,谢家的谢玄和谢石因军工而名满天下,谢家才从一个普通士族变成了与琅琊王氏并列的最高名门望族,这两族的名望在当时是连五代皇室(东晋,南北朝)都比不上的。以至于到了南北朝南梁时期,侯景向梁武帝请求和王谢两族联姻,以抬高自己的身份。梁武帝萧衍不答应,劝告他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无奈,只得改娶萧衍的孙女,可见当时皇族以门第论也比不上王谢两族的。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4)

陈郡谢家最出名的人莫过于“风流宰相”谢安,谢安刚开始并未出仕,而是在上虞东山的田墅里宅了将近20年,时称“谢东山”。在谢安41岁那年,其弟谢万出阵未战而溃,有损国威,被废为平民。谢安为振门阀,才转思仕进。他结束东山高卧的生活,住进乌衣巷,成了东晋最著名的政治家,“东山再起”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谢安出山的时候,王导已经去世20多年了。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5)

纵观东晋一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朝的门阀政治。所谓门阀政治,则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变种,简单点说就是皇帝基本上没有实权,做什么需要看来自士族的权臣脸色。当时王导在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已经取得江东士族的支持,而且是首功。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6)

司马睿也称王导为“仲父”,写信也多用“顿首”之类的敬辞,甚至经常“引导共登御床”。可见王导当时威望之高,权势之大,无人能及,即使是皇帝也比不了他。那时整个东晋,朝中王导掌政权,王敦朝外掌握绝大部分兵权,以至于后来王敦叛乱,司马睿没有也不敢降罪于王导。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7)

琅琊王氏由于王敦的叛乱,导致王家的势力大衰。在王敦作乱后,东晋真正的大权掌握在陶家郗家庾家手上,所以琅琊王家真正牛的时间其实就二十多年,后来一直不在权力中心。与谢家并称王谢的王家却不是琅琊王氏,而是崛起中的太原王氏的王述,王坦之,但这个时候已经是东晋的中后期了。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8)

据统计,终东晋一朝,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而且,又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等风流雅逸的名士,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艺上也声名显著。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9)

放眼整个魏晋南北朝,王谢两家的名声那都是响当当,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这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即使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

谢家对东晋的建立有什么贡献(东晋王谢两家的门第之高)(10)

直到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最后造反时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