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巩俐#
《夺冠》6亿票房背后,不只有巩俐郎平,还有两个男人落寞的身影——引言。
【本文主笔:小月亮】
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夺冠》自上映以来,就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这部长达135分钟的体育电影,几乎浓缩了中国女排近40年的成长历程。
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创造辉煌的“五连冠”,从低谷到漂亮的翻身,中国女排一次次遭遇危机,又一次次崛起,女排精神感动着无数中华儿女。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代教练,一同见证了中国女排近40年的历史,他们分别是袁伟民(吴刚饰演)、陈教练(彭昱畅、黄渤饰演),还有郎平(白浪、巩俐饰演),这三位都是功勋卓越的女排教练,也是女排夺冠之路的见证人。
一、魔鬼教练袁指导
80年代中,中国正处于经济复苏时期,整个国家太需要一块金牌向全世界证明自己。对排球运动员来说,夺冠是她们拼搏的意义。
在影片的开头,演员吴刚饰演的袁指导,对于女排姑娘们而言,他是一个“魔鬼教练”。每天都要练几百次的发球、扣球、垫球,在布满竹刺的地板上跌倒翻滚,即使队员们腿上有擦伤和淤青,手上戳有倒刺,累得爬不起来,袁指导还是把一个又一个的球砸过去。就连春节也在坚持训练,只留吃一顿饺子的时间,与家人重聚。
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袁指导在听到技术员王干事(李现饰演)说:“其他国家已经开始用电脑分析对方的信息,而我们还不能将这个技术运用到女排上。”他沉默片刻,随后立即将球网提高了15厘米,加大训练难度,只有这样拼命才能赢。
就是凭着这股拼劲,中国女排在1981年世界杯赛中,打败日本队,拿下冠军。紧接着,中国女排先后创下了“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在那个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稀缺的年代,袁指导带领老一辈女排创造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陈郎二人,亦“敌”亦友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中国女排进入低谷期,黄渤饰演的陈指导也从陪打教练转为女排主教练。成为一名主教练后,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严格训练之外,还不忘时刻鼓励安慰队员。
影片中,黄渤在训练场上拿着话筒唱起了《爱拼才会赢》,以此激励着女排姑娘们。就是这样爱拼的精神,才能在2003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女排比赛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这是阔别了17年的奖杯。
一年后,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凭实力再次拿到冠军。陈指导的披荆斩棘,让中国女排再次亮相于世界舞台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东道主中国女排对战美国女排,双方领军主帅分别是陈指导和郎平。两人早年因排球相识,一直都是好友,却要在赛场中成为正面交锋的对手。
在比赛前一夜,两人还出来叙叙旧。此次比赛被全世界所关注,也是两国的“和平之战”,陈教练带领的女排姑娘们压力很大,郎平用老教练的话劝慰他:“杯子里为什么能装水?因为它是空的。”让他放宽心,踏踏实实地拼一次。
而陈教练也让郎平不要太过紧张,他理解郎平是希望中国赢的,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女排教练,必她也须带自己的队伍拼尽全力,帮助她们赢得胜利,所以郎平是左右为难的。
比赛结果出来了,中国队输给了美国队。作为曾经为国争光的女排老将,郎平心里不是滋味,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陈教练来了,说了一句:“中国队输了,他们连骂都是骂你”。尽管他一直都在心底支持郎平,但在民族自尊心面前,没有人能无动于衷。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好像并不那么在乎女排精神了,这一点,陈教练感受最深。于是就出现了电影中的一幕,在2013年中国女排主教练竞选中,陈指导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退出竞选,以此支持另一位竞选者——郎平。因为他始终相信郎平会给中国女排带来新的东西,会让人们重新拾起中国女排的精神。
确实,郎平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上任后力排众议,对之前的女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是采用“大国家队模式”,不分主力和替补,只有首发和非首发,从全国挑选队员。
她还强调要让队员们开心地打排球,排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在电影的片段中,巩俐饰演的郎平,在看到大家训练了很久,还没有离开球场,便说:“你们都去谈恋爱吧”,队员们都惊了。郎平把女排精神传承了下去,并赋予了它新的东西。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一开始并未被外界看好,但郎平带领女排姑娘们顶住压力,奋力一搏。最终,夺得了奥运会冠军,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结语】
看完电影的观众们,或多或少都会被“女排精神”所震撼到。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每个人、每个时代对女排精神都有不同的理解,就如电影里郎平所说的:“曾有外国记者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害怕输掉比赛,我回答他,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在我们落后、缺乏自信时,我们急需一种方式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行的”,而中国女排就是最先冲在前排的人,在拿到冠军时,举国上下,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了,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即使知道不会赢,也会有全力以赴的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