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都称“万岁”,“天子万年”,

江西历代版图(江西万年卡在上饶东和西的结合部)(1)

所以万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名字。江西省就有两个这样的地名,一个是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部宜春市主城区的北边。另一个就是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于上饶市。

上饶市的地形非常有意思。面积约2.28万平方公里的上饶市明显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是上饶市主体,主城区就在东部,接安徽、浙江、福建三省。上饶市西部有鄱阳、余干等县,北接安徽省,西接鄱阳湖。而卡在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正是万年县。作为上饶市两部分之间联系的通道,最狭窄处只有约十公里,北是景德镇市,南是鹰潭市。万年县的面积不算很大,约1140平方公里,地势较之鄱阳湖东岸的鄱阳等县略高一些。万年县的地理位置很优势,介于省会南昌(主城区,下同)与景德镇、鹰潭以及所隶属的上饶之间,与四城市的距离都差不多。

江西历代版图(江西万年卡在上饶东和西的结合部)(2)

万年县的设置较晚,明武宗时才设县。在此之前,今万年县境是鄱阳县、余干县、乐平县、贵溪县之间的交界地带。明武宗正德皇帝胡闹上瘾,天下乱七八糟,正德七年(公元1512 年),今万年县境内爆发了农民起义,所谓“群盗聚众作乱”。因为没有什么正确的纲领,作为乌合之众,这些人很快就被朝廷派兵给剿灭了。朝廷应该认为这里属于四县不管的地带,所以才有此乱。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这里设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所以,万年县始设,开始修建城池。之所以叫万年县,是因为县治所的北部有一座万年峰,也称万年山或万年岭。

江西历代版图(江西万年卡在上饶东和西的结合部)(3)

说到万年县,和一个著名历史人物,还是个孩子,这就是所谓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昺。需要说明的,宋朝真正灭亡的时间应该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赵显出降,而不是1279年。元朝也只承认赵显是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在赵显之后为宋残余势力所拥立的赵昰、赵昺没得到元朝承认。元朝所编的《宋史》本纪最后一卷也是赵显的,赵昰、赵昺只是作为“二王”附于赵显本纪。赵昺,就是崖山之战时,宋宰相陆秀夫背着跳海的帝昺。对于赵昺,有时称为帝昺,有时也称宋末帝。

江西历代版图(江西万年卡在上饶东和西的结合部)(4)

在元兵大举压境时,时任临安府尹的文天祥曾劝朝廷将赵昰和赵昺分遣于福建、广东,以避免被一网打尽,朝廷不从。直到元兵杀到杭州时,赵昰这才封为益王出逃福州,赵昺封广王出逃泉州。驸马都尉杨镇带着二王从杭州逃出来,取道婺州(今浙江金华)进入江西境内,然后就来到了万年山。二王在万年山稍事休整,就继续向东南逃窜,逃入了号称“蜀道难,闽道更比蜀道难”的福建。今万年县附近地势相对比较平坦,是不利于宋残余势力利用地势之险负隅顽抗的,所以也只能是借道。

江西历代版图(江西万年卡在上饶东和西的结合部)(5)

当然,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地势也不会起到太大作用,最终还是在崖山彻底覆没。吴起所谓“在德不在险”,宋残余势力至死都没有理解这句话,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万年县在明朝隶属于饶州府,辖今上饶市西部及景德镇市,治所在今上饶市的鄱阳县,后来才隶属于上饶市。上饶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中间联系通道又极为狭窄,这导致两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相对不是那么方便。于是就有这么一种提议——将上饶市西部的鄱阳、余干、万年三个县划出上饶市,设立一个新的地级行政单位,或可以取名为“鄱阳湖市”。上饶市少了西部,但其总面积依然较大,依然可以地级市的规模,并不存在上饶市作为地级市的存在。不过即使成立鄱阳湖市,新的主城区也极有可能设在鄱阳县,而万年县城距离鄱阳县城也不算很近,站在万年县的角度,是划入“鄱阳湖市”更有利,还是留在上饶市更有利?

江西历代版图(江西万年卡在上饶东和西的结合部)(6)

行政区划调整历来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调整就调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