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招生,都落实“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政策。上海一家民办学校在一篇招生推文中,劝家长“掂量”“想好之后”再报名,引发舆论关注。在一些舆论质疑推文充满铜臭的同时,还有分析认为,少数民办学校在执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政策中的“出格”表现,暴露出极端功利的价值观,有可能得来的是对民办学校更严格的治理。

中小学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义务教育要不要民办教育)(1)

何为更严格的治理?在禁止民办学校跨地区招生、实行与公办学校同时招生、电脑摇号随机录取后,更严格的治理措施,就是控制义务教育民办教育的规模,甚至不举办民办小学、初中,让民办退场。

在笔者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规模确需要控制,地方政府应该履行教育职责,确保公办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避免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民办教育规模过大,导致公办、民办失衡,当地学生不得不去民办,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但是,不能因为民办教育失去教育资源的“补充”功能,就不再举办民办教育,对于整体教育发展来说,探索多元办学的民办教育不但可以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也可促进公办、民办学校间的竞争。

在未来,我国应该把义务教育民办教育的规模控制在10%以内,并把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纳入财政拨款体系,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办学不追求营利,而是探索不同的办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舆论场,存在取消民办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建议和呼声。有不少网友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有民办学校,如果说以前发展民办学校,是由于国家财力不够,需要民办教育补充教育资源,而现在随着财力增强,已经不需要民办教育补充了。没有民办教育,全部是公办小学、公办初中,只要地方政府坚持按均衡来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择校热会很快得到治理,家庭的教育负担会更轻。最近,山西省宣布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得到不少网友点赞。有的网友觉得还不够,希望把所有民办都转公办。

中小学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义务教育要不要民办教育)(2)

是不是取消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就能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呢?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义务教育民办教育规模大,问题不在于民办学校,而在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因此,要控制义务教育民办教育的规模,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最大的是学前教育,达到49.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普通小学占16.4%,民办初中11.8%。之所以民办学前教育规模大,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够,如果不增加投入,却让民办幼儿园退出,其结果必然是有部分孩子无园可上。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体量总体而言并不大,似乎让其退出会更容易,但如果全部取消民办学校,除了考虑现有民办学校办学者的权益之外,地方政府能否解决民办退出后的公办教育资源保障,以及如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多元教育需求,也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从发达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看,将民办教育(私立学校)控制在10%以内是合理的。发展民办教育的目的,并非政府推卸教育职责,对于义务教育私立学校,通常有一样的生均经费拨款,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做到每个适龄受教育者获得一样的公共教育资源,不能因其上私立学校,就不能获得国家的教育资源;二是丰富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

中小学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义务教育要不要民办教育)(3)

义务教育均衡,指的是各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在均衡的基础上,要办出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必须让每所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不能是“千校一面”。“千校一面”无法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也难以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毕竟,每个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要让义务教育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一方面需要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多元办学模式,发展民办教育就是探索多元办学模式的选择。

我国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明确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都属于非营利性,对于非营利民办学校,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拨款、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措施。这要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办学者,必须转变以前做“民办生意”的思维,真正做“民办教育”,不是通过“掐尖”招生,打造升学政绩来“做大做强”,通过“做大做强”来赚钱,而是探索有特色的教育,以获得社会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