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的面塑(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体验)(1)

近日,第十一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神奇面塑”体验活动在海淀坦博丝路文明艺术馆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50余位现场观众在曹氏面人第三代传承人杨宇辰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了精美的面塑工艺品。

据了解,面塑也称“面花”,是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可谓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自2008年起,各地的面花工艺被陆续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的面塑(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体验)(2)

活动现场,主办方邀请曹氏面人第三代传承人杨宇辰为观众详细介绍面塑的起源、历史,北京面塑的流派,面塑所用的材料以及所用的工具和具体的制作方法。随后,观众在杨宇辰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了精美的面塑工艺品。

据悉,此次活动全程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感兴趣的市民可访问“海淀坦博丝路文明艺术馆”微信公众号收看回放。

非遗传承的面塑(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体验)(3)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举办地为海淀坦博丝路文明艺术馆同样历史悠久,其前身是一座明朝万历年间的徽州古祠堂,2007年从安徽绩溪整体移建到海淀,成为西山文化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9月24日,海淀坦博丝路文明艺术馆将举办本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的最后一场活动——“西路评戏”专场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