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排名前三的大诗人,若论政治才能,白居易是其中最有从政条件和能力的一个。
正如许多学者所论,李白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和文学才华,但他性子傲绝,无法适应朝堂的运行规则;杜甫同样有理想抱负,且有家世背景,但是性情过于敦厚,也不太能适应朝堂。
按照正常的情况,白居易应该属于政治,属于庙堂,并完全有条件以匡扶济世为终生志向。
但是,他却突然修正了自己的从政方式,几乎算得上是自暴自弃的,不再像早先那么勇于任事,敢于直言。虽仍身在庙堂,却自此始终与朝堂保持着距离,实施明哲保身的策略。
后人评价,说他”尝自叙其乐,谓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闲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活脱就是个有钱有闲,整日逗鸟斗蛐蛐的老干部。
白居易从前期积极入世的奋青,到后期明哲保身闲适无为的老干部,其中的分水岭就是江洲之贬。
01 奋青阶段
白居易也算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官,在父亲去世后,白家的经济状况一度窘迫,家贫,前程如梦,可以说,白居易的青少年时期过得并不如意。
白居易进入朝堂,完全是靠自己实力,他考进士非常拼命,废寝忘食的读书。
命运总会眷顾拼命的人。白居易29岁中了进士,这可是相当了不得的成绩。要知道唐代考进士很难的,所谓”明经易考,进士难得”,说的就是,能考中进士50岁都算年轻的了。
科举入仕的白居易起初是幸运的,以卓越的文学才能蜚声朝野,很得皇帝赏识,以学士身份参与朝政,提出的一些政治举措大多被采纳。
这个时候的白居易春风得意,敢于直言,不识忌讳,还写了大量的讽喻诗,针砭时弊。过于犀利的风格,几乎将权贵朝臣得罪了个遍,使得白居易四面树敌。
官场险恶无理,没有背景的白居易犹如待宰的羔羊,在权贵朝臣刻意联合起来,想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之时,毫无还手之力。
最终,白居易遭到贬官。这次遭贬,几乎算是彻底改变了白居易的人生走向。
卖炭翁
其实白居易这类奋青的行为,对于一个心思纯正,不知官场深浅的人来说,并不让人意外。
初生牛犊从来勇敢有余,圆融不足,这是缺乏阅历和经历之人都有的特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本来就是要经过一些锤炼,才能形成自身融于世的生存之法。
琵琶行
02 老干部阶段经过这次贬谪后,白居易仿佛一杯热水一下子凉了下来,他此时的诗写尽了这种无奈而现实的转变,带有浓重的明哲保身的色彩,跟他先前犀利积极的讽喻诗相比,像是两个人写的。
挫折就是有这种能量,会让人开始对比和反省,从而明白很多在顺遂之时想不到懂不得的道理。
当白居易意识到,人家赏识你,是希望你像夜莺一样歌唱得动人,而不是希望你来当饶舌的啄木鸟,他立刻做出了改变。
此后,尽管他重新得到启用,三任刺史,两度回朝担任要职,但是,他平淡处之,毫不恋栈,甚至辞了刑部侍郎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位,去洛阳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养老官。
江南
57岁的白居易写了一首名为《中隐》的诗,诗中所言是坦诚得近乎露骨的生存哲学,为官而不太作为,圆融而近于圆滑。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有才能的大好青年变得圆滑而碌碌无为,是可惜的。对于白居易而言,他努力过,试图改变命运,改变一切不合理的现状,只是他没有成功。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局面,不是他一个白居易能改变的。
同时白居易又是可贵的。做官可以选择不畏权势,洁身自好,可以选择卑躬屈膝,同流合污。白居易没有选择后者,始终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在当时的官场上,能做到超脱不站队,中立不倚,已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事。
从文学的角度,利益于白居易后期变得平和,侧重于生活,创作出了很多在后世大放异彩的诗词,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对白居易和后世而言,又何尝不是天大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