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的“正确”读法,

你知道吗?

移动携号转网外呼话术大全(你知道手机号的)(1)

其实啊,11位的手机号分为三段:①前3位是网络识别号,用来区分隶属于哪家运营商;②中间4位是地区编码,用来判别归属地;③后4位是用户号码,就是你的专属代码。所以,“正确”读法应该是:XXX-XXXX-XXXX。

看到这里的各位是不是都在心里默默念了一遍自己的手机号码?毫不夸张地说,现如今我们每个人的手机号都被各类支付密码、身份信息绑定,轻易可换不得。否则啊,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麻烦真是想想都头大。早期我们的手机套餐大多以语音通话为主,但4G的到来让流量成为刚需。看看自己用了多年的号码舍不得换掉,但这流量真是贵啊!别家运营商的套餐物美价又廉,实在是心痒痒。

“携号转网”意义何在?

(文/金峰)

对国内用户而言,“携号转网”并非是一个新的名词,早在2010年,工信部即在天津与海南开展了试点工作,2014年又增加江西、湖北与云南等三个省份。尽管实际的携号转网用户数量并不大,但这并不影响诸多其他省份用户的关注,加上一些媒体的渲染,在部分用户的眼中,“携号转网”的全面实施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时更换运营商,随时享受最低价格和最好的服务。

移动携号转网外呼话术大全(你知道手机号的)(2)

为此,今年3月6日,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在接受采访时称,“携号转网”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但由于技术问题,全国范围实现至少等到2020年。而根据工信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明确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携号转网”服务。

质量和体验趋同“携号转网” 土壤在中国并不肥沃

为什么要“携号转网”?除了部分特殊原因以及对客户服务人员强烈不满意等,绝大多数的用户看中的是其他运营商的资费价格,或者网络质量。不过问题来了,如果各家电信运营商的资费价格和网络质量基本一致,用户还有动力去“携号转网”吗?

美国等国家之所以“携号转网”开展得如火如荼,是因为各个运营商之间具有一定的“级差”。有的运营商网络质量好,但收费较高;有的运营商网络质量不好,但收费较低;有的运营商在用户生活区域内有服务,有的则没有。这些都是促进用户“携号转网”,寻找到一家适合自己运营商的理由。而在中国,各个运营商在竞争以及“提速降费”的政策要求下,均在全国范围内建网,均在在努力改善网络的质量,均在让资费持续下降。这使得希望“携号转网”的用户,在几近无差别的现状下难以选择。

此外,国内广泛普及的双卡双待手机也成为“携号转网”规模化发展的障碍。近年来,运营商推动第二卡槽策略,即不再期望用户更换号码(号码当前起到身份认证作用),而抢占第二卡槽,促进用户使用自身的网络服务。由于同号码无关,第二卡槽内的服务可以随时更换,这样也弱化了用户“携号转网”的动力。相对而言,在美国等国家,保有一个号码成本较高,因此用户不愿拥有两个号码,而宁愿将主号码在各家运营商之间迁转。

“携号转网”将推动运营商服务升级

服务的提升都是伴随着竞争而推进的,对于电信运营商同样如此。尽管我国“携号转网”的土壤并不肥沃,但不会有任何一家运营商会对此掉以轻心,毕竟用户在运营商之间高度自由的转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在纯新用户稀缺,存量竞争战打响的时代更是如此。笔者预测,全面“携号转网”给运营商带来的变化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差异化的价格竞争将得以体现。

把价格一撸到底,以换取用户的“跳槽”,最后的结果是各家运营商都得不到好处。要么是存量用户一起获益,要么是相互之间规模化“跳槽”(新套餐不向存量用户开放)。竞争的均衡是不让这种局面出现,相关主管部门也不允许这种局面出现。因此,所谓的价格竞争是差异化的价格竞争,例如我有腾讯的无限流量,你有优酷的无限流量等。

其次,绑定用户的手段将更加繁多。

“跳槽”只能获得其他运营商的套餐,却放弃了当前运营商的各类其他优惠。因此,各个运营商必将出台一系列长期激励的措施来绑定用户,就如同企业留住优秀员工的各类手段。例如,原有的会员体系当中,将被注入更多的高星级、高网龄的用户,除了能够获得运营商的服务,同时也能够获得交叉的服务,如其他商家的会员卡等。这样就提升了用户“跳槽”的门槛。

最后是运营商将力求进一步降低转网门槛。

前期试点,证明了转网流程的繁琐,需要用户到两家运营商的营业厅,分别办理转出与转入,同时需要更换SIM卡,并且当中有网络中断的时间。这同用户期望的在线一键转网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用户量较少的运营商,可能会进一步减低转网门槛,包括推动终端广泛应用eSIM卡或软SIM卡,建立平台等,从而确保一键转网实现,从强势运营商处获得数量可观的用户。

原文同步刊登于:《通信世界》杂志2018年第7期

移动携号转网外呼话术大全(你知道手机号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