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母乳是不是由血液转化而成的这个问题,不需要问医生,大部分人凭着自己的知识都可以坚定回答:肯定不是。

然而中医又有“乳为血化”一说,难道又是中医该背锅?

当然不是了。

这个问题,对中医生及西医生来说,会有不同的看法。

母乳是女性的血形成的吗(母乳是血液转化而成的)(1)

西医的角度

在现代医学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如果还说母乳是血液转化而来的,似乎有点“没常识”。母乳是母乳,血液是血液,两者并非同一物质,不存在转化一说。

从成分来说:母乳主要成分当然是水分,此外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能为婴孩供给所有营养。在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都可以通过母乳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的需要,正常情况下,并不需要额外添加营养物质,甚至连水都不需要喂。

配方奶粉就是模拟母乳的成分而制造的奶粉,母乳不足或不方便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可以改用配方奶粉进行人工喂养,但依然是建议首选母乳喂养。

血液主要是由血浆、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大部分是水分,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无论从成分和功能来说,母乳跟血液都是截然不同的。

从来源来说:母乳是由乳腺分泌,由导管输送到乳头供婴儿吸吮的,受垂体产生的催乳素调控。大多数情况下,乳腺并不分泌乳汁,只有产后受婴儿吸吮刺激才开启泌乳模式。

至于血液,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都是自己产生的(输血等特殊情况除外),即便是胎儿时期,血液也不是由母体流入的。参与血液制造的成员包括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胎儿出生以后,肝脏造血功能很快停止,但脾脏仍是终身造淋巴细胞的器官,而骨髓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

由此可见,乳汁跟血液的来源也是大相径庭,扯不到一块去,不可能互相转化。

母乳是女性的血形成的吗(母乳是血液转化而成的)(2)

中医的角度

母乳跟血液,就是同源化生。此外还有“血汗同源”“发为血之余”等说法呢。

如果认为,中医所说的血就等同于西医概念上的血液,这是大错特错。如果对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就对中医各种理论进行胡乱解读甚至批判,那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信口雌黄。

中医的“血”,大多与“气”一起被提及,所谓气血,并不是西医所说的吸入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血也不是血液。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有点抽象,不过这就是中医的精髓,通过现象归纳本质,从抽象到具体。

之所以说乳血同源,乳为血化,是因为中医认为,食入的水谷精微经脾胃消化吸收后成为血液,血液流经全身,滋润濡养人体。虽然说乳汁是由乳腺分泌,但是营养物质不会凭空出现,而且靠血液运输而来所得,而归根到底,后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或能量,都是靠食入的水谷精微经脾胃消化吸收而得,所以说,脾胃又是后天之本。

有不少人生完孩子喂奶期间,容易贫血,要多吃能补气血的食物,这也从实际现象中印证了中医理论。

此外,对于血汗同源这一说法,原理也跟这个相似,中医认为,“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就是因为津液的充足是汗液形成的基础,如果血液生成不足,可以导致汗液减少,皮肤干燥,即夺血者无汗;如果汗液排泄过多,有可以出现血液不足,也就是夺汗者无血。以此也引申出一个治疗原则: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

至于“发为血之余”一说,是指头发可反映人体内气血的盛衰情况,如果是气血充足者,头发较好,气血衰弱者,头发多稀少枯黄。

母乳是女性的血形成的吗(母乳是血液转化而成的)(3)

总结

中医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假如能运用好中医理论养生治病,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中医可以经过千年洗礼,仍没有过时?归根到底其研究的还是本质问题,鉴于当时的科技不发达,无法细致深入地进行微观研究,只能通过宏观的现状,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再于实际中验证。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一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就能经久而不衰。相反现代医学一日千里,每一天都能发现“新大陆”,每一天都有新旧的替换,虽然是暂时能用现有的东西解释现象,但也有可能,现在认为是对的,明天就变成错了。

当然,不是说中西医谁比谁更先进,更科学,更有优势,而是提倡需要互相尊重,不要在未理解问题之前,轻易否定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