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

走进文学院

领略教授风采

输12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2)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3)

1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4)

高建群

著名作家

客座教授

浪漫派

陕作协

影响力

高建群,中国新时期文学著名作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

高建群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1976年以《边防线上》踏入文坛,1987年以《遥远的白房子》引起文坛轰动,1993年以《最后一个匈奴》奠定其实力派作家位置,并与其他陕西籍作家一起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2003年以《胡马北风大漠传》再次引起轰动,并应邀在风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以《游牧文化与中国文明》为题演讲。作品分获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和国家新闻出版优秀图书奖等。2004年被中国散文学会评为年度中国散文十佳,2005年被《中国作家》评为当代最具影响的中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最后一个匈奴》、《我的菩提树》、《大平原》、《统万城》、《遥远的白房子》、《六六镇》、《大顺店》、《东方金蔷薇》、《胡马北风大漠传》、《相忘于江湖》等。

2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5)

朱联营

特聘教授

主编

广播电视学

省级课题

朱联营,男,汉族,1957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教授、学报编审。1982年1月延安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留校从事学报编辑工作,1988年3月至1989年8月赴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研究生班学习,以后回校继续从事学报编辑出版工作,1999年晋升编审。2004年起兼任文学院新闻传播学教职,2006年转评新闻学与传播学教授。2010年4月赴中央党校参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1991年起曾先后担任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学报副主编、常务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科学版)》编辑出版与经营管理工作,刊物获得陕西高校优秀学报和优秀编辑部荣誉。本人两度获得陕西省教育厅、出版局高校优秀编辑工作者荣誉。2011年获得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教育厅“陕西高校学术期刊十佳主编”荣誉。

兼职从教十几年,为学校新闻学与广播电视学专业12届学生开设主讲了“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网络新闻学”、“中外广播电视史”等专业课程,指导了60余名本科毕业生论文。曾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及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主持完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史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传播思想研究”等省教育厅与校级科研资助课题4项。 2000年合作出版《中国期刊发展史》专著,《光明日报》、《编辑学刊》等报刊予以了介绍,并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优秀编辑学著作奖。“中国科技期刊及其科学文化交流传播思想源流考”系列成果、《博客新闻化原因及其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与影响》论文分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三等奖。先后在《编辑学刊》《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等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科学史通讯》(台湾)等刊摘编,部分论文先后分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一、二等奖励。

3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6)

蔡静波

专职教授

作协会员

文学

创作

研究

蔡静波,男,陕西华阴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陕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专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翻译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皮影协会主席。

曾先后在《陕西公安》、《陕西人口报》、《渭南日报》、《华山文学》等报刊发表译文10余篇;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历史地理论丛》、《西域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喜剧世界》、《陕西人口报》、《延河》、《共产党人》、《西安法制报》、《渭南法制报》、《华山文学》、《西岳》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通讯等作品30余篇;出版译著《域外幽默》、《冬恋》2部,学术专著《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唐代小说研究》2部,散文集《雨中漫步》、《斋中漫语》2部,电视剧本《诉前调解》1部,主编《秦东先贤》1部、担任《李十三研究》副主编、《秦东历史文化研究》(2011、2012、2013年卷)常务副主编。

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当代秦东文学、民俗文化研究及文学创作。

4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7)

马至融

兼职教授

作协会员

文学理论

学术

艺术创作

马至融,男,曾任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兼职教授。全国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57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志丹县。1975年参加工作。宜川县壶口镇桃村曲人。1978年3月和1982年9月先后就读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理论研究班。1982年1月任教延安大学中文系,1995年任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延安大学自学考试辅导中心主任,2002年8月调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学院任教,任暨南大学香山文化研究所、暨南大学华人留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教授过的课程有:《文学理论》《美学概论》《文体创作学》《影视美学》《唐诗宋词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电影学基础》《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课程。

开设学术讲座有:《香山文化与中国现代社会》系列、《苦难的人生与灵魂的歌声》路遥的人生与他人生的文学系列、《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系列等。

在中国青年、中国社科文献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有:《文学审美学》《审美与文化》《新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影视艺术论》《留学与中国社会发展》《海潮回流:海外华侨与广东改革开放》《广东留学史》等10多部。

在文艺报、学术月刊等报纸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文章有:《文学的审美特质与审美对象的多样化形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走向新时期的现实主义》《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构筑的落脚点与归宿地》《现代文化系统中的解放区文化》《理性意识:路遥小说的炽热点》《故事的滋味》《亮开一个黄土高原的自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情结》《寻找属于自己的味道》《陕北文化的沉积与陕北文学的审美风范》《北方情绪》《低调的力量》《质感的美力》《光影的感悟与文化的力量》《民俗的魅力》《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香山文化精神与近代中国留学现象》《近代华人留学现象与古香山地缘关系》《开放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开放的中国特色文艺理论》《路遥人生文学的审美价值》《霍竹山叙事长诗梁家河:不尽心歌信天游》等70多篇。

艺术创作有:发表报告文学《寻找可能的辉煌》《生命道法》《拾玉人的历史》《脉流》《路的渴望》等20多篇;撰写拍摄省台播出各类电视专题片《永远的旋律》《汉纸气象》《塞上教书人》《灭荒之神》《希望的热土》等30多部集。

5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8)

孔岩

兼职教授

教学改革

教学成果奖

演讲

孔岩,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兼职教授,主要讲授《语言艺术与人际沟通》、《外国文学》、《女性主义理论》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曾多次荣获陕西省教育工会教职工演讲比赛一等奖,延安市四项基本技能比赛特等奖,延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延安大学教授风采讲课比赛第一名等荣誉。

主持陕西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卓越中学语文教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主持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延安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主持的教学成果多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与延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6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9)

古风

带头人

客座教授

古典美学

意境研究

影响力

古风,男,1957年生,陕西延长人。中共党员。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新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扬州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古风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教学研究,近年来又扩展学术视野,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中外比较文论和东方美学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因此,他在“贯通古今,融合中外”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路,其代表作有专著《意境探微》(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和论著《当代文艺美学的多维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等。他还参编了《文学人物鉴赏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写作艺术大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和《辽金元诗话全编》(全四册,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等书,主持翻译了《跨越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文史哲》、《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外国美学》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文心雕龙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有5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诗刊》、《读者》、《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还有些论文被选入《经典丛话》(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文艺学新周刊》第7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和《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书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网的“教授文集”重点选入20篇论文,点击率颇高。其《意境探微》一书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江海学刊》和《东方丛刊》等各大报刊发表书评10多篇,《中国美学年鉴》、《文学前沿》、《复旦学报》和《山东大学学报》曾发表文章评论和商榷,被誉为“全国意境研究的带头人”。

古风教授曾主持和完成省教育厅课题2项,扬州市课题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211重点建设项目”子课题1项。曾获优秀科研成果奖16次,其中获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第二届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文学评论》2001年度全国文艺学优秀论文提名奖1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校级科研优秀成果奖5项。

古风教授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文艺报》2004年2月5日第3版发文作了专题介绍,他的个人传记被收入《中国当代作家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和韩国《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辞典》(韩文版)等10多部辞书。

7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0)

李玉和

青年文学协会

签约作家

客座教授

书法

长篇小说

李玉和,陕西榆林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商报》签约作家,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著有长篇小说《折腾》《救命稻草》,散文随笔集《留一盏灯》《垂钓》等,并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文章发表。

8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1)

王琪

青年文学协会

客座教授

诗集

王琪,陕西渭南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延河·绿色文学》副主编,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著有诗集《远去的罗敷河》《边缘人》《尘烟散尽》《长安书》等。作品入选《21世纪诗歌排行榜》《中国新诗白皮书》《70后诗歌档案》《中国年度诗选》等多种选本。

9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2)

贾浅浅

青年文学协会

客座教授

鲁迅学院

诗歌

诗集

贾浅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文学研究之余进行诗歌创作。作品见于《诗刊》《作家》《十月》《钟山》《星星》等,出版诗集《第一百个夜晚》,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10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3)

刘向斌

文学博士

秦汉文学

教改项目

精品课程

刘向斌,生于1968年5月,汉族,陕西省靖边县人。现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院院长。延安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先后在延安大学、上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学习或进修。

2008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会员、中国辞赋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秦汉文学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汉代辞赋、陕西区域文学。先后在《晋阳学刊》、《青海社会科学》、《西北大学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延安大学重点社科项目2项、延安大学一般社科项目2项、西安创新学院教改项目1项,参与各级科研、教改及精品课程项目6项,著有《历代陕北诗歌辑证》、《西汉赋生命主体论稿》等,参编《史记概论》、《大学语文》、《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等高校教材3部。

11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4)

肖娜

新闻学

新媒体

省级课题

院级教改

教学

肖娜,女,1983年生于铜川,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硕士,陕西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理事。讲授新闻学概论、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作品分析、中国文化通论等13门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在核心期刊发表《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编辑之友》2014.9)、《云横秦岭家何在?——纪录片< 云横秦岭.家园>叙事学分析》(《新闻知识》2009.1)、《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变与不变》(《新闻界》 2012.2)、《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谈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改革》(《新闻知识》 2013.10)等论文10余篇。主持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研究”1项,参与省级课题1项,主持院级教改科研课题“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改革”等4项。

12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5)

宋兴矿(主任记者)

高级记者

作协会员

校级科研

优秀指导教师

新闻

宋兴矿,男,汉族,1966年2 月出生于陕西铜川,中共党员,主任记者副高级新闻职称,中国法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广播电视学专业专职教师。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延安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上本科,获哲学学士学位;2007年6 月至2010年7 月在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学习,结业;2011年3月至2014年1 月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法系法律专业上研究生,获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职业记者20年(1992年5月至2012年8月),公开发表新闻作品数十万字,数十件作品获全国、省市新闻奖、行业好新闻奖。2012年8月转行高校后,已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校级科研课题一项。被学院评为广播电视学专业2015、2016、2017届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侵权法等。

13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6)

李娟

女性主义文学

语文教学

专项科研

精品课程

李娟,女,陕西汉中人。文学硕士,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女性主义文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台港文学,以及语文课程教学论、语文教学技能等课程。

撰写《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媒体传播影响下的路遥评价》《张翎小说< 阵痛>里的他者形象》《文学经典的传承与教学——从< 百家讲坛>的成功探索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入世”精神担当社会责任——从新写实小说论当代社会价值观的重建》等数十篇科研、教改论文,发表在《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陕西教育》《唐山文学》《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等期刊上。

作为第一参与人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研究”;主持完成2项院级科研教改项目“新写实小说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关系”、“从《百家讲坛》的成功探索文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参与院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并做出了贡献;是院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的主讲人之一。参编《女性文学教程》,撰写字数2.5万字;参编《大学语文》教材,撰写字数2.2万字;参编《中国现当代小说与诗歌的创作研究》,撰写字数9.2万字。

来源:官微新媒体工作室

武汉文学院研究生出来做什么工作(走进文学院领略教授风采)(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