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发布的关于清代官制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及“京察”这一概念,最近有读者留言希望能详细讲一讲京察,借着这个机会就来聊一聊京察。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1)

清代文官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在京各衙门官员称之为京察,各省地方官员称为大计。大计的情况下次有机会再单说,这次重点放在京官考核上。

清初时期沿袭明代的做法,对在京官员实行六年一次的考核,称之为京察。但京察经过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至雍正元年形成定制,规定京官每三年实行一次京察。

清代京察的内容基本与明朝相同,每到京察年份,因为丁忧、告假、降调等原因已经离任的官员,就不再参加京察。在京各衙门的官员,按照品级的不同,会有三种不同的京察方式,下面具体来说:

高级官员之列题

京察过程中,在京的一二品大员,包括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总督、巡抚虽然是地方官,但因兼兵部尚书、侍郎衔,因此也被列入京察的范围。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2)

什么是列题呢?按照程序,吏部要向被考察官员任职过的衙门发文,然后各衙门将他们的任内的功过列出一份简要的说明报告。打个比方说,某工部尚书曾在都察院、翰林院、工部任过职,那么这三个衙门都要向吏部呈上该官员的工作报告,然后由吏部统一交到皇帝手上。

吏部在列题的过程中,要把考察的官员列为两班,一班为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等,另一班则为地方总督、巡抚。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除了列题以外,大臣还要提交一个自我陈述官方的话叫“自陈”,将自己任内的工作作一个简单的汇报。不过自陈过于形式主义,大臣一般都是虚情假意自称工作不称职,有负圣恩,请求皇上罢免治罪一类的。

乾隆朝时,自陈被彻底废除,乾隆认为在京一二品大员,以及地方督抚,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他们不合格,自然早就发现了问题,至于是去还是留,完全取决于朝廷。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3)

客观地说,一二品大员的考核虚多实少,基本上都是在走过场,因为皇帝对他们很了解,根本用不着考核。

中级官员之引见

中级官员指的是三品以下(含三品)京堂,以及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左右春坊庶子、顺天府尹以及各部郎中、员外郎等。

这些官员数量较多,虽然皇帝平日里也会有所接触,但毕竟不像一二品大员那样,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些人平时面圣的机会并不多,对他们的人品、工作能力以及操守等,皇帝并不了解,所以每逢京察之年,都要挨个引见。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4)

挨个引见并不是一个个单独见面,而是分为不同的班次,由吏部带领引见。一般情况下,翰林院、詹事府、内阁等学官为一班;六部郎中为一班;员外郎等再为一班。

被引见的官员数量大致也有三百人之多,所以皇帝在引见的过程中,主要看得还是第一印象,最多也就是问上一两个问题,未必就能火眼金睛看出官员们是否称职。

乾隆皇帝颇具驭人之道,看人也很准,所以乾隆一朝引见制度执行起来还算严格。但到了嘉庆以后,经常会出现皇帝看不准甚至是敷衍了事。

道光时期,有一次京察,吏部带领各部郎中引见,其中有一位户部郎中年龄已经85岁,但他保养得不错,精神焕发表面上看不出有年老体衰之状。本来这个年纪就算是自己不打辞职报告,按照规定这类人属于“年老”是要勒令致休的。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5)

可是道光帝一时大意,居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个高龄官员据说还干了二任,直到90多岁干不动才退休。

相比于一二品大员,清代对中级官员的考核也不算很严谨,中间的程序也不多,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大致就是走马观花。

低级官员之会核

京察实际上察的就是这些为数众多的低级京官,其对象包括翰、詹、科、道、中书、笔帖式等小京官。由于这些官员多在基层效力,人数也最多,所以考核最严格程序也最复杂。

会核的第一步,是由各衙门对需要参加京察的低级官员进行一次内部的考核,堂官先要给出一个考核评语,然后交给吏部、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进行复核。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6)

复核也叫“磨对”,对所有参与京察的官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查验,确认上报的材料是否属实,各衙门堂官给出的考核评语是否公正,经过复核的官员,才能进入吏部考核的程序。

吏部考核也不是一个衙门说了算,必须要会同满汉大学士、都察院堂官、吏科给事中、京畿道监察御史共同考察讨论,然后拟定会核官员的去留。对于那些不合格或是不能留在原位置的官员,吏部奉旨之后就会张榜宣布。

至于在京察中获得优等的,那么吏部就会启动程序,应升应调者就会被调整到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如果是京察一等者,那么百分之一百会升官。

在清朝怎么当上一品大员(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7)

不难看出,清代的京察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细密的,尤其是对低级官员的考核,在制度上保证了严肃和公正。而那些高级官员,其实京察不京察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官能做到这个份上,除了自身原因以外,都少不了皇上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