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刘盈即位为帝,吕太后虽无名义上的帝位,实则掌握大权。她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随后,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

刘邦死后是怎么处理的(大汉朝中最有心机的两个男人)(1)

并且,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想在自己的亲信中找一个人出来立为王。

于是,她问右丞相王陵的意见。这个被刘邦评价为“少憨”的人果然心直口快,他立即反对,还搬出刘邦的话——“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太后听了,很不满意这个答案,她又继续去问陈平和周勃的想法。这两人审时度势,立即表示刘邦的确说过这样的话——“非刘氏不能为王”。只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时过境迁,太后想立自己的亲人为王,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件事过后,王陵责备两人背弃刘邦的旨意,放纵吕太后继续当政,这样的话,将来你们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刘邦呢?

当即,陈平和周勃反驳王陵,只是看到眼前,自己才是有大格局的人,看事情更长远一些。这两人的说法,其实,就是“不争朝夕,放眼千秋”。眼下,他们都清楚吕太后手握实权,跟她对着干,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他们倒不如为了维护刘氏一家的统治,屈服于眼前,保存自己的势力,静待时机。

刘邦死后是怎么处理的(大汉朝中最有心机的两个男人)(2)

果然,他们的计策奏效了。

过了一段时间,吕太后让王陵去当太子的老师,也就是太傅。这个官位,听着大,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权。事已至此,王陵再也没法维护刘氏的江山了。而陈平和周勃却继续留下来,陈平还顶替了王陵右丞相的官位,升官了。不久,吕雉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吕侯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

至此,朝中没有人再敢公开反对吕太后。

之后,吕后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

两年时间里,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刘邦死后是怎么处理的(大汉朝中最有心机的两个男人)(3)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斗不过吕太后,只是当了7年皇帝就离世了,太子刘恭登基。由于,刘恭的母亲出身平凡,吕太后觉得她不适合成为新一任的太后,便杀死了她。刘恭知道这件事后,很是悲愤,甚至,说:“等我长大了,要杀了吕太后报仇。”吕太后听到这话后,知道这个小皇帝留不得,于是,公元前184年,吕太后废黜了刘恭。

随即暗中杀了他,另外立了刘弘为王。

一连杀了两个刘氏的人,那些大臣是怎么想的呢?当时官位排行第一的是右丞相陈平,然后是绛侯周勃,他们没有反对,只是默默的接受了这些事实。底下的那些大臣,就更没这个胆量了,他们一个个叩头,表示:“皇太后,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天下人着想。正因为您这样做,天下才能如此安定和昌盛,真是对极了!”

于是,在这种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情况下,吕氏夺走了刘氏的江山。

刘邦死后是怎么处理的(大汉朝中最有心机的两个男人)(4)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太后因病离世,陈平他们久等的时机终于到来。

朱虚侯刘章最初被吕太后逼迫,娶了上将军吕禄的女儿。他一直不服,不过,这也让他得了好处,可以事先收到吕氏准备谋反的信息。他立即通知他的兄弟齐王诛杀叛乱的军队,让吕氏不得不派出部分军队应付。吕禄知道之后,立即派灌婴去跟齐王的军队打。灌婴到了荥阳,心思就变了,他派出使者跟齐王说:“不如我们一起对抗吕氏吧。”

吕氏的人这下可慌乱了,在内要担心周勃和朱虚等人,在外又得担心齐王的军队,还有那个叛军灌婴。偏偏这时,陈平和周勃还使计,夺了吕禄的兵权。北方平定,吕氏的天下已经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刘章英勇非常,他带兵闯入皇宫将统领南军的吕产、吕禄杀死。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刘氏总算拿回了自家的江山。

这些变动,都是右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一步步暗中谋划过来的。他们当初跟王陵说的:“在公开场合吵,我们斗不过你。但是,从事情的长远发展来看,你不如我们。”的确如此。封建政权的更迭,处处都是阴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如此。

刘邦死后是怎么处理的(大汉朝中最有心机的两个男人)(5)

按理说,这时应该立刘章为帝,他可是刘邦的孙子。再说,他在诛杀吕氏时,立下不少功劳。不过,他和他的大哥刘襄实力太强了不好控制,于是,刘氏宗室和陈平等元老级大臣于是团结一致,异口同声反对拥立这两人中的其中一人为王。

他们左思右想,为了维护他们的既有权益,最好立刘恒为帝。

这个刘恒,是何许人呢?

刘恒就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薄姬曾是魏国的俘虏,地位低下。这也就是说,刘恒背后没有家族的支持,他当了皇帝,就不得不倚靠刘氏宗室和陈平、周勃等元老级大臣。于是,陈平等人拥立刘恒为帝。刘恒称帝后,果然如陈平他们所想,对待各诸侯王都十分宽容,同时,他也保持朴素的风格,励精图治,“文景之治”盛世由此开始。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班固《汉书·高后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