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山水画乃是最大一支,起源早,魏晋南北朝初露端倪,至隋唐成熟独立,展子虔、李思训、王维等大家辈出,开一代先河;五代北宋大兴,蔚为大观,荆浩、关仝、董源、范宽等,其笔力雄健,真实自然;南宋画派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李斧劈,刘清波,马一角,夏半边;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倪云林、吴镇、王蒙,寄情山水,清高避世,成为后世山水画家心中的旗帜;至于明清两代,明之吴门沈周、文征明;清之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将中国山水画着意挥洒,成为定式。

西方绘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客观科学的,所以它有焦点透视,就是近大远小,西方绘画与眼睛看到的成像是一样的。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1)

油画《池塘·多马特卡诺沃》(1888)

俄罗斯画家 瓦·亚·谢罗夫(1865—1911)绘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

中国人心目中的山水,是散点透视,或者说是全点透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技法,就没法去画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中国画由于是全点透视,也就是你心目中想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可以看到这个山和树的比例,这个树跟山完全不是一个比例,但你心目中感觉它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中国画的主观的能动性。中国的山水绘画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绘画跟西方的那种客观绘画完全的不同,它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2)

观山复水瓷板画 编号〇二五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早期中国绘画是画在绢本或者纸本上,它没有画到瓷器上。中国瓷器中画山水纹是非常晚的事。唐代有一点,金代的时候有一部分画在瓷枕上,元明都画的非常少,明代晚期才开始出现。康熙时期在瓷器上画山水比较多,但是在瓷板上绘画是乾隆以后的事。为什么呢?中国当时的工艺条件限制了,烧不出这么大的瓷板。乾隆时期烧一块这么大的瓷板是很难的事。因为瓷器在烧造中非常容易发生变形。瓷板画在清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完全是因为它的工艺能够成功,这是直接关系。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3)

清乾隆 粉彩龙马负图瓷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用这么大瓷板去作画,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很少的,我们即便在清代晚期,开始有瓷板画,他画的一般情况下也没这么大,有一半大就差不多了,不会画的太大,现在是由于烧造技术越来越好,所以能烧造这么大瓷板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人做过的一件事,所以我们现在想尝试着做一个。

此外瓷板画没有古旧感,搁个几百年看着还是这个状态。明白人能看出点年代来,一般人都看不出来。它跟绢本和纸本的绘画是不一样的,绢本和纸本很容易旧了。一个纸本的绘画挂在屋里,如果这屋里老有人抽烟,大概两三年它就变得很黄。纸本上画画跟瓷器上画画是完全不同的,瓷器上画画有很大的难度,简单的说绝大部分画家都没有办法在瓷板上作画,瓷板画是一种比较高超的技艺,这种技艺只有这个在瓷器上作画的人才能够熟练的去掌握。比如虚实得当,这个山石,远处的比较虚,近处的就比较实,色彩也比较重,那么包括这种树枝,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不是每一个画家上来就能够画的。

很多画家到景德镇去画瓷画的时候一开始都非常不适应。瓷器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尤其是清代后期的这种表达,它对百姓非常具有吸引力。比如说,像这样一个画可以想见,它跟我们常见的绘画不同的是它的色泽不一样,包括它的质地是瓷的,这种白的地方在房间是比较透亮,所以在装饰功能上也变得非常好。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4)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5)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6)

瓷板画的制作工艺流程

偶然我发现有工匠能在瓷板上做出很好效果的山水画,所以我愿意做一批这个准收藏品。什么叫准收藏品?就是你的收藏入门的一个商品。首先它不能太贵,然后它又有很好的实用性,我们一般来说收藏品没什么实用性,但是这种青花山水绘画挂在屋里,有极强的装饰功能,又不占地儿,只要把它挂在你们家屋子里,它就立刻满室生辉。

这样一个绘画,是需要对中国绘画史有所了解,在画中,多多少少有一点元代的倪云林倪瓒的这种味道,它是一种很苍凉, 画得很萧瑟的那种感觉。我们人生中也是这样,生活中你大部分时间好像很美好,但是你还有很多时间很不如意。我们怎么在那种不如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如意的地方,那就是这种画。你看它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们在深林里谁也不知道,但是明月知道,所以它是在这个不如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如意,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真谛。

马未都三个故事(马未都山水之画)(7)

观山复水瓷板画 编号〇三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一部分山水绘画,基本上都是在古画当中创作并重新组合的,不是说摹写某一张画, 没有这么高,其中是有创作在里面。这些诗歌都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过来的,跟山水有关的诗歌,这种一诗一画这种形式本身在中国画出现的并不早,唐宋时期并没有这种形式,这种一诗一画的形式是元代才开始出现的,到明清开始风行起来。所以包括加盖印章,我们就是希望他作为一个大众可以接受的一个收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