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炒豆的故事(田家声二月二炒豆豆)(1)

阴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在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上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麟饼'丶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龙抬头"一词最早见于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馀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龙抬头这天,民间和宫廷里有一些习俗活动。明人沈榜《宛署杂记》中载: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清康熙《宛平县志》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因荐韭之余,家各为荤素饼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儿`,谓引龙以出,且使百虫伏藏也。"

二月二炒豆的故事(田家声二月二炒豆豆)(2)

商州旧俗,二月二日这天一定要炒豆子吃,黑豆丶黄豆丶玉米都可以炒来吃。据说炒豆子时发出的“咯吧咯吧"的响声,可惊动冬眠之龙使之腾飞起来,也有说是炒死虼蚤臭虫。关于二月二炒豆豆在商州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对年轻夫妻,为了替百姓淘水,历尽艰辛,在二月初一从龙潭赶出青龙,天降大雨,解除了旱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夫妇,每年二月初二皆趋吉取水,又怕在取水时撞伤龙头,便烧干锅炒着吃。后来便形成了在这一天“炒豆豆(包谷)的习俗。二月二日一早,商州人人还会用个竹筛子,里边放些白石灰,或草木灰,围着庄子一边走一边筛,让灰撒在住宅墙边。这种习俗谓之围蚰蜒。


人经几辈在商州生活,经过了无数个二月二|,龙没见过一条,各种豆豆倒吃了不少。小时候在农村粮食再短缺,每年二月二母亲都要给全家人爆一锅包谷花,图的吉利,我们便有了打牙祭的快活。上学时把那包谷花装得满满一口袋,一路上咯咯嘣嘣吃得蛮香。

二月二炒豆的故事(田家声二月二炒豆豆)(3)

作者简介:田家声,男,省作协会员,已退休。擅散文创作,弄文30余载,在全国70多家报刋杂志发表文章近千篇,计1OO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4册。获各类文学奖励20余次。虽垂垂老矣,仍在笔耕不辍,不为别的,只为充实生活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