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花脸铜锤唱--郝寿臣
郝寿臣,原名万通,祖籍山西洪洞,生于河北香河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
六岁和哥哥郝寿山一起读私塾,勤奋好学,但因生活贫困后辍学,接着就走街串巷,吆喝着去卖五香豆。他带着虎音的叫卖声惊动了皮影艺人王德正,将他收为徒弟,并为他请了老师吕福善。七岁的郝寿臣开始学的戏是《锁五龙》、《二进宫》、《捉放曹》等。
郝寿臣从小就有一副很冲的嗓子,跟着师傅唱堂会,艺名“小奎禄”,很受欢迎。后拜师李连仲,正式学习架子花脸,并不断到东北、河北、河南等地演出。他刻苦练功,边学边演,吃苦耐劳,细心揣磨,使他的架子花脸演唱技艺日趋成熟。郝寿臣二十三岁从东北来到北京,在东安市场丹桂茶园演出,不久又加入三乐社科班,充当配角。
当时的北京舞台上名角如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另辟蹊径。他在刻苦学习金秀山唱功的基础上,又认真学习黄润甫的演唱风格。同时得到著名梆子演员的指导,他又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特色。
厚重是郝寿臣的整体风格,从他的演唱中、念白中虽然嗓音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每一个字都有沉甸甸的份量。他把鼻腔音变为口鼻共鸣,灵活运用,洋溢着一种深厚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
郝派艺术特色
郝寿臣虽然是架子花演员,但他却以铜锤唱法,结合架子花的表演风格,不但丰富了架子花的唱,还能更多地运用声腔艺术恰当地表现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物。他的唱受金(秀山)派影响很深,出自膛音,结合口腔,特别是通过鼻腔、口鼻共鸣,这种发音方法可以说完全是金派。他除了金派,刘永春、刘鸿声、裘桂仙的唱腔凡是好的,也都吸收。他吐字行腔全用圆音,不走沙音。所以他的唱雄厚浑圆,与见棱见角的黄(润甫)派截然不同。他的念白与演唱是一个统一的风格。
他的发声运用口鼻共鸣的方法,加以"擞音"、"欬音"等润色,厚重是郝寿臣的整体风格,从他的演唱中、念白中虽然嗓音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每一个字都有沉甸甸的份量。他把鼻腔音变为口鼻共鸣,灵活运用,洋溢着一种深厚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
郝寿臣在艺术上极富创新精神,传统戏中扮演曹操、张飞、牛皋、焦赞等,很有自己的特点。他创造的荆轲、须贾、鲁智深等艺术形象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他的时装戏《法国血手印》中扮演一西洋人,《孽海波澜》中扮演杨钦三,表演也十分真实生动。
郝寿臣在做功上造型漂亮、身手干净、眼神准确,他一生塑造的舞台形象各个都是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郝寿臣为了提高广大观众对花脸角色的兴趣,给观众以更多的美的享受,他注意在脸谱上苦下功夫。
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净行演员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郝派脸谱艺术在京剧艺术的圣殿中独有其位,而且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