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提起慈禧,脑海中的形象都是一个祸国殃民,奢靡享乐的女人,在她所掌权的几十年里,将三代皇帝都困做自己掌中的傀儡,在甲午战争时期,甚至还挪用军费来给自己过寿。

因为她,清朝日渐衰败,最终灭亡。然而一直受大家所不耻的慈禧,却也留下过一首诗,这首诗甚至还被编入了小学教材当中。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1)

慈禧生于叶赫那拉氏一族,叶赫那拉虽然早年是一个名门望族,但到了慈禧父亲这一代,叶赫那拉氏早也没有了当初的显贵,直到慈禧入宫,慈禧刚入宫时被获封兰贵人,后来慈禧为咸丰皇帝诞下长子,此后母凭子贵,被晋升为懿贵妃。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2)

进宫之后,慈禧便没有太多的机会能够回家看望父母了,不久后慈禧的父亲病逝在了镇江府,家中只剩下了母亲富察氏一人,慈禧虽然十分想念母亲,但也实难回去。

这一时期的咸丰皇帝对于慈禧可谓宠爱有加,咸丰皇帝身体不适时,慈禧在旁伺候,咸丰皇帝见她写字较好,就会自己口授,慈禧帮忙代笔批阅奏折,而后的时间里,咸丰皇帝越发依赖和宠爱慈禧,甚至允许慈禧自己对朝政之事进行回阅。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3)

也正是因为这样,咸丰去世之后,因同治皇帝年幼,即使咸丰为他挑选了八名辅佐大臣,但慈禧多年参与政事,自然不肯再拘于后宫之中,便发动祺祥政变将八位辅佐大臣去除,而后慈禧垂帘听政。

此时的慈禧可以说已经完全执政掌权,但这一年,慈禧的母亲富察氏正逢六十大寿,但慈禧如今已是太后,更是不能随意出宫,哪怕是母亲的宅邸也是不行的,母亲的六十大寿慈禧未能当面祝寿,心中亦是遗憾。于是便写了一首《祝母寿诗》送给了富察氏。‘’

慈禧是在用这首诗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祝福,同时也是在表达如今站在这权利之巅峰,自己亦被阶级制度困在此处,无法与母亲见面。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4)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在说这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情谊最真,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儿女身上,一辈子殚精竭虑都是为了子女,最可贵的便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心了!

依照我们现在来看,这首诗的文学水平并不算高,辞藻也缺乏推敲,对仗格式也与普通七言律诗不同,但此诗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意却让我们动容,以致于现在我们依然能熟知那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5)

掌权后的慈禧,政治手段是非常强硬的,对待旁人更是毫无半分怜悯之心,这样一个全身装满了尖刺的女人,还是将最柔软的一处给了母亲,也由衷的写出了这一首《祝母寿诗》,流传至今。

慈禧对于母亲的感情是在年幼时便存在的,我们都知道皇家的亲情是最不值一提的,后来的慈禧大致上也是如此,但同治终归是慈禧自己的孩子,所以对于同治慈禧还是留有母爱的。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6)

在同治成年时,慈禧为同治物色了一个十分优秀的皇后,但同治帝却一心只念着阿鲁特氏,慈禧虽不喜欢阿鲁特氏,但也为了同治妥协让步,若不是因为慈禧还顾念同治是自己的孩子,以慈禧在政治上的手段,阿鲁特氏又哪里能当上皇后呢?

而后的光绪,说是慈禧的养子,实际是慈禧的侄子,虽然不是慈禧亲生的孩子,但慈禧与光绪待在一起的时间是挺长的,在光绪能够乖乖做一个“提线木偶”时,慈禧对于他也还是不错的,据说当光绪生气发脾气时,慈禧竟然也能容忍,还会设法让光绪开心。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一句诗(慈禧一生就写了一首祝母寿诗)(7)

当然不管是同治帝也好,光绪帝也罢,一旦涉及到政治权势上的问题,那一点点的母爱,也就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了。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窥见,原本的慈禧应该也是一个孝顺良善之人,但在权力的侵染之下,慈禧渐渐变得心狠手辣,眼中只剩下权力,不过慈禧终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祝母寿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慈禧的心中,依然还是残存着几分温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