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文关怀,不得不让我想到日本人。抛开那些过于激进和极端的民族主义,请允许我在这里好好夸一下日本人的细节。

去过日本的小伙伴想必都知道日本人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小细节都做得很人性化,尤其是在我们这本书中经常思考和探讨的人文护理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比如说日本人吃饭的餐椅上的凹孔,想必大部分女性同胞都会外出时背一个背包出门。而在外吃饭时包却变得稍微有点碍事。日本在餐厅的椅子背后面弄了一个小缺口,不仅解决了背包无处放置的问题,还节省了大量空间。而且以日本的治安程度还不用担心自己背包里东西会被偷。

人文关怀感悟(我所理解的人文关怀)(1)

如此案例不胜枚举。一天深夜,病房里的患者都已入睡,一位中年男病人悄悄地溜出病房进了卫生间,当他手抓窗框,脚蹬窗台,想纵身从五楼上跳下去的时候,一双纤细却有力的手将他拉了下来。他回头一看,是值班护士小谷。小谷没有大惊小怪,只是挽起他的胳膊轻轻地说:“咱们回病房睡觉去吧!”第二天,医生、护士们照样为他精心治疗和护理,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他痊愈出院了。临走时,这位中年男子流泪了,他对护士们说:“你们不仅细心照料我,还维护我的面子和尊严,在你们这些年轻人身上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80岁的老刘因低血糖昏迷住进了老年神经科,经抢救虽然心跳恢复,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然而,护士除了给他温水擦澡、理发、剃须、监测生命体征外,从没放弃唤醒他意识的努力。每天早上交班时,护士们都微笑着跟他打招呼:“王大爷,早上好!”她们还让王刘最喜欢的孙子每周来病房和爷爷“说话”。一个月后,当老王的小女儿来到床前,唤着“爸爸,爸爸”时,他缓缓将目光移到她脸上,一只颤抖的手摸到女儿额头。站在一旁的护士喜极而泣……

接下来,护士们对老王进行语言和肢体训练。4个月后,老刘痊愈出院了。他紧紧拉着护士的手不放,他知道他的恢复每一步都倾注着护士们的心血。

人文关怀感悟(我所理解的人文关怀)(2)

夜深人静的时候,巡视病房的护士身影仍然闪动,默默的那份关怀,是夹在患者年轮中的永久温馨;患者病重,护士病床前紧张抢救的那双手,送一片勇气的执着,留一串芳香的祝福;需要检查,轮椅旁问寒问暖的护士亲切的话语,是淙淙流淌的小溪,它的甘洌驱走了阴霾的浓黑;患者去世了,擦洗、清理、穿衣,还是护士陪伴左右。

人们说护士是天使,还因为护士从事着最平凡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惧感染的风险,时刻以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天职,不负国家的人民的期望。

就像文中那些事例一般,我所理解的人文关怀护理其实就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

人文关怀感悟(我所理解的人文关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