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泡脚温度和时间(降温了带你了解下)(1)

降温了~降温了!这轮降温有多猛?这么说吧,什么羽绒服啊、厚袜子啊、热水袋啊,都可以找出来了。

预报显示,14日至17日,我国又将迎来新一轮较强冷空气过程,其中,中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以及贵州等地将先后降温6~10℃,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6℃。

冻手冻脚的周末,除了抱团取暖,还可以选择泡脚~拯救熬夜、不运动、暴饮暴食、心情低落、压力山大的你!

本期乐健康,就带你了解下泡脚大法,如果你边泡边看,效果可能会更好哦!

最佳的泡脚温度和时间(降温了带你了解下)(2)

泡脚“雷区”不要踩

冬天气温低下,腿部血管收缩,血液流速和流量显著减少,不少人一到冬天就双脚冰凉,因此喜欢在睡觉前泡一会儿脚。

湖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汪雁归提醒,泡脚看似一件简单小事,其实暗藏了许多误区甚至“雷区”,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更要当心。

最佳的泡脚温度和时间(降温了带你了解下)(3)

A 盲目泡脚,老人泡出“烂脚”

天气转冷以来,70岁的周大爷在老伴的照顾下每晚用中药泡脚,连续泡2小时都不舍得动。没想到,连泡两周后,他的脚连小腿都变成了灰紫色,还透着黑。到医院检查,原来周大爷身患糖尿病,连日高温热水泡脚,已经泡出了糖尿病足,并进展至中度溃烂。

市民陈女士每天伏案工作,七八个小时坐着不动。不久前,陈女士被诊断为静脉曲张。医生说要做手术才能彻底治好,但陈女士害怕手术,没有接受。上个月,陈女士听邻居说用红花等中药材加入热水中泡脚可以活血,便到药店买了些中药材,每天在家泡脚。不料10天后,其静脉曲张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左小腿日益肿大,脚踝部皮肤发红发暗、瘙痒难忍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被告知,是因为她盲目泡脚导致病情加重。

B 用热水泡脚,不是人人适宜

热水泡脚虽然舒服,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正常人用合适温度的热水泡脚是有好处的,可以扩张足部动静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糖、心脏病、静脉曲张等患者,或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来说,不要用太热的水泡脚或者长时间泡脚。”汪雁归表示,静脉曲张患者用热水泡脚时,脚踝部温度升高,会增加局部动脉血的流量,但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甚至会加剧静脉血管的扩张,加重静脉血液淤滞和回流负担,导致静脉曲张病情加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洗澡水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40℃。

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患者或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用太热的水泡脚或者长时间泡脚,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会增加发病危险。

汪雁归表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周围神经病变,使得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而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正常人低,从而引发严重后果,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泡脚。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不宜用热水泡脚,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这些患者在洗脚时用温水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用热水,而且泡脚时要单独泡,不要和其他人一起,以防止传染等问题。

C 普通人泡脚,这些事项要注意

汪雁归表示,泡脚时普通人也要注意以下方面:

泡脚时间不宜太长。双足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尤其是老年人,有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感到胸闷、头晕甚至昏厥,若在泡脚时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

水温不宜太高。双脚血管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脑、肾脏等器官供血不足。水温太高,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因为饱食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此时立即泡脚,使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从而减少胃部血液的供给,影响消化吸收。

3岁以内小儿不宜泡脚。因足弓在儿童时期开始形成,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泡脚,足底的韧带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导致扁平足。每天用温水把小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家长可以轻捏孩子的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汪雁归提醒,泡脚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让双足舒服地平放,或使用全自动按摩足浴器具;泡脚以晚上9时至10时为宜,此时泡脚可疏通经气、调和全身气血、促进水液代谢,使身体得到放松和调整,为睡个好觉做准备;水温维持在38℃至42℃,但每个人的皮温和耐热的程度不一,因此泡脚以微微出汗或无汗但感觉全身温暖为宜;泡脚的水要没过踝部,若能浸泡到小腿最好,可边泡边搓双脚;泡脚时间不能太长,一般20分钟为宜;泡脚时加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效果更佳。

D 冬季护腿脚,还要留心这些事

最佳的泡脚温度和时间(降温了带你了解下)(4)

汪雁归表示,腿部平稳过冬,除了泡脚,还需做好这几点:

1.保暖。冬季护腿,要重防寒,灯芯绒、天鹅绒、羊毛质地的长筒袜或裤子以及冬靴都可用上,既保暖又美观。

2.选择适宜的运动。冬季可选择快步走、慢跑等运动形式,运动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

3.裤子不宜过紧。穿太紧身的裤子活动一整天,小腿容易疲劳,可能会影响到下肢血液循环。

4.不要久坐。坐久了,对腿部血液循环不利,每坐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10至15分钟。如果觉得腿部疲劳,可以躺在床上把腿翘高,让腿部高于心脏位置,维持5至10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同时也可活动踝足、小腿、大腿等部位。

5.按摩腿部穴位。按摩足部、小腿、大腿,可以有效地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足三里、三阴交是日常保健常用穴,可以常做按摩。(来自《长沙日报》)

泡脚还是泡塑料袋?专家:这样操作可以不学

近日,一档旅行真人秀中明星“脚套塑料袋泡脚”的视频片段引发热议,“冲”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调侃,“这是泡脚还是泡塑料袋呢”?

近些年,不少人都会将泡脚作为养生方式。有些人在家里准备了多功能的各式泡脚桶,而有些人选择去外面专门的足浴店。由于担心沐足时“光溜溜”的脚与脚之间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风险,不少店家都会选择给足桶先套上一层塑料袋,再注入泡脚水。这样既可以避免顾客们直接在同一个桶泡脚,也便于商家清洗。

从视频中不难看出,该明星先将双脚套进塑料袋中,再伸进了装满热水的塑料桶内开始“泡脚”。这样的做法似乎与平日里大众熟知的泡脚大相径庭,网友戏称,这难不成是在“蒸脚”吗?这样的操作能有啥用吗?

“这样泡脚肯定是没用的”,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马书玖告诉记者,本身用塑料袋套在泡脚桶上泡脚就并不提倡,这样给脚套上塑料袋再伸进泡脚桶里就更是“无效养生”了。

“外面足浴店或许考虑到大家的心理上怕有交叉感染,也只是个权宜之计。”马书玖表示,“塑料物质并不透气,也不利于气血的循环。我们一般觉得泡足养生最好还是用比较卫生的木桶是最适宜的。(来自《扬子晚报》)

茶叶泡脚胜似吃药!

每天坚持用茶叶泡脚不仅能缓解疲劳,解表散寒,疏通经络,驱除寒湿,杀菌止痒,同时还能改善睡眠,预防感冒。

每天晚上睡觉前,将适量茶叶放入进木桶中,加进一定量的沸水,用毛巾覆盖木桶,浸泡5~10分钟,然后将双脚放进去足浴15分钟,同时用手按摩整个脚背和脚底,待全身微微出汗后,干毛巾将双脚擦干净,趁热上床,用被子覆盖双脚即可。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只要根据不同的症状,稍微调整一下即可。

最佳的泡脚温度和时间(降温了带你了解下)(5)

防治感冒用清茶

清茶泡脚能宣通腠理,解表发汗,温通血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既可以预防感冒,又能缩短感冒病程,减少并发症及预防感冒的复发。

驱除寒湿用红茶

红茶性质温燥,其含有的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能够有效去除体内湿气,加上少许生姜末,可以有效驱除体内寒湿,缓解腰、肩、臂、腿等疼痛。

促进睡眠用普洱茶

脚掌上的无数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刺激脚底上的神经,通过经络达于“心”,经过发酵的普洱茶,茶碱和茶多酚含量比普通茶要少,不会兴奋神经,反而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对大脑皮层产生足够的抑制,加快入睡,减少做梦。

除脚臭加点盐

茶叶里含有单宁酸,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尤其对导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长期使用会对脚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有不错效果。此外,茶叶本身还有收敛和吸附异味的作用,吸臭效果非常好。在茶水里加点食盐,能起到去脚臭的作用。

治疗足裂兑点醋

茶叶的收敛固涩之功效,能很好地修复裂开的皮肤,如果在泡足的水里加点醋,可以增加皮肤光滑度,一周后可愈合裂口。(健康时报网)

中医学认为,“足乃六经之根”,是“人的第二心脏”,通过人体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可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起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神奇功效。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133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苏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