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张明海

◎7月以来,钒电池概念股多次领涨A股市场,俨然成继锂电后储能赛道的又一新风口

◎被贴上钒电池概念股的攀钢钒钛,7月1日至12日的8个交易日内录得6个涨停板

◎四川的钒电池生产技术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产业步伐亟待加快

7月8日,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六路附近,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一桶桶装在塑料桶里的墨绿色液体很惹眼。

“这是刚刚生产出来的钒电解液。”公司副总经理张忠裕告诉记者。

钒电解液,是钒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向钒电池产业进军,自主设计建设了2000立方米年生产能力的钒电解液中试生产线。

不仅仅是川威。“在四川,攀钢、德胜、伟力得能源等企业也纷纷进军钒电池产业链。”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高级顾问张邦绪介绍说。

作为新能源储能“新贵”,钒电池产业引来产业界和资本界追捧,已成为储能产业风口。面对钒电池这一储能新赛道,面对钒电池产业应用场景搭建发出的信号,四川准备好了吗?

信号1

全球最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即将投用

今年初,储能产业的一件大事让人们记忆犹新:2月23日,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进入单体调试阶段,将在8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其中一期项目建设规模为100MW/400MWh(注:即功率/容量,按100MW功率放电4小时,总体能储40万度电)。

在张邦绪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行业信号,表明钒电池的风口效应已经凸显。

“实际上,在2021年,我国储能市场就已出现爆发迹象,从去年开始,钒电池厂家收到的意向订单明显增多。”张邦绪介绍,目前,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和北京普能、大连融科、武汉南瑞、华润、上海电气等都在积极布局钒电池生产。

钒电池产业,为什么一下子成为风口?

一方面,来自政策利好。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严川伟表示,在水电风光等新能源建设的过程中,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装置将大有可为。

“风光水等新能源,迫切需要解决与之配套的储能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张邦绪透露,2021年至今,已有浙江、辽宁等22个省(区、市)陆续出台46项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其中,一些地方对储能配置比例提出明确要求,最高达到25%;有的则明确了储能时长,最长要求4小时以上。

另外一方面,钒电池技术的日趋成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就开始有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成果落地。”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时还存在电解液浓度低、电堆泄漏、能量转化效率不高等一系列技术原因,没能大规模发展起来,“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已经趋于成熟。”

再者,是与锂电池的比较优势。在大规模、长时长储能的主要成熟技术中,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约需要7—8年;钒电池建设周期短,为6—12个月。同时,与钒电池相比,锂电池并不适合大型长时长储能产业,而这正是钒电池独特的优点。

“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为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无机盐水溶液,常温常压运行,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钒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1万—2万次,日历寿命可达20年。”张忠裕说,钒电池的优势在于4—10小时中长时储能区间,其电网调峰作用明显占优,可以作为“城市大型充电宝”。

严川伟将全钒液流电池称作为“靠谱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安全可靠、技术特性适合、经济性好是大规模储能的基本要求,“而这些要素,钒电池都满足”。

信号2

多个川企在钒电池生产技术上的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钒电池这一储能“新赛道”上,四川的机遇在哪?

四川资源优势明显。四川钒产量占全国70%,占全世界40%左右,攀西地区是全球最大产钒基地,全国六大产钒企业有4家在四川——攀钢、川威、德胜、达钢。

一直以来,被称作“钢铁维生素”的钒,大量用在钢合金的生产上。“实际上,钒的真正天赋在储能上,其安全性、稳定性非常明显。”张邦绪表示,钒电池产业的发展,也同时为四川钒资源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毕竟,从长期来看,钒在钢合金中的用量是递减的”。

同时,在钒电池生产技术上的探索,四川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钒电池,主要由电解液与电堆构成。”严川伟表示,四川的川威集团、攀钢集团、伟力得能源等在钒电解液生产以及电堆的系统集成方面已走在行业前列。

钒价格下降利好钒电池吗 经济观察钒电池站上风口(1)

钒电池电堆 受访对象供图

川威集团总工程师谢建国说,该公司已率先在全国开发出钒电解液短流程生产技术,省略掉提纯钒的过程。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钒电解液的品质。

位于乐山市的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发,现已发展为行业领先企业。“我们解决了钒电池传统工艺导致的电堆漏液问题这一行业痛点,大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度,大幅降低储能电站后期设备维护成本。”该公司副董事长陈继军介绍。

信号3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四川目前一个都没有

“急!”张邦绪用一个字来形容当下的心情。6月下旬以来,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组织专家前往攀枝花、凉山、乐山、内江等地,就钒电池产业发展进行密集调研。从全国来看,大连、襄阳等地,一大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已经铺展开,而四川目前还没有一个。

“四川发展钒电池,优势很明显,但产业步伐已经落后。”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四川在钒电池产业方面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大型示范项目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更多是作为“上游供应商”的角色。

张邦绪认为,要争夺新赛道,有更大的话语权,大规模示范性项目是关键。

“随着 ‘双碳’战略的推进,即将迎来钒电池产业链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张邦绪表示,从全国来看,大多数钒电池项目仍然多是处于政策支持下的示范阶段,“因为初期投资较大、门槛高,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显现”。

记者在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这样一个迷你型的沙盘,展示了钒电池应用的三大场景:平滑新能源发电输出的发电侧应用、提供调峰调频作用的电网侧应用、用于园区和孤岛谷电峰用和应急备用等局域电力储能的用户侧应用。

钒价格下降利好钒电池吗 经济观察钒电池站上风口(2)

为风光新能源配备的钒电池储能装置(沙盘情景展示) 张明海 摄

“四川并不缺乏钒电池产业的应用场景。”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四川的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在新能源储能装置的配套上,钒电池大有可为。

一系列谋划,正在跟进。

内江市常务副市长何政介绍,该市将加快开展钒电池应用的示范,同时将立足于“成渝地区钒电池应急备用基地、西南地区钒电池产业研发生产高地”目标,进行钒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攀枝花也在积极行动。目前,该市正联合国内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100兆瓦级钒电池储能电站落地,并将积极构建钒电池创新联合体,打造储能电池新高地。

“加强整合,非常关键。”张邦绪表示,除了促成国家示范性项目的推动,下一步,四川将探索成立省钒电池产业发展基金、创新研究中心等,把全省钒电池产业发展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链优势,并积极探索成型的商业模式。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