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兰考县杨庄车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列车经过杨庄时,都会拉响汽笛警示,如今这一规定已经延续了44年,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汽车又为何要鸣响汽笛呢?

说起这一切就不得不提及1978年发生于杨庄的那场惨烈车祸。1978年12月16日凌晨,一辆从西安开往徐州的386次列车缓缓地向东驶来,本来列车在经过杨庄站的时候,应该在侧线停靠6分钟的时间,等到其他列车通行之后再次开动,但人为的意外却导致了后续惨案的发生。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1)

郑州杨庄站

386次列车的正副司机马相臣和阎景发,因为太过疲劳,先后在列车上睡着了,而负责对列车进行指挥的运转车长王西安,此时却和行李员发生了口角,并没有按照规定在车尾进行值乘,意外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了,由于无人操控,386次列车没有按照规定停靠,反而一改常态,如同失去控制的铁龙一般向前方冲去。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2)

迎面而来的列车

就在386次列车冲出轨道之后,从南京至西安的87次列车也在此时,迎面呼啸而来,两辆列车就这样碰撞到了一起,巨大的轰鸣声顿时响彻了天空,386次列车撞到了87次列车的第六节车厢,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般,87次列车剩余的几节车厢也陆续发生了碰撞,巨大冲击让车厢和列车主体完全断开,长长的车厢如同扭曲的麻花一般滚落在了轨道之外。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3)

意外的相撞

两辆列车相撞后,巨大的轰鸣声也引来了当地的百姓,附近的居民以为身边发生了地震,纷纷夺门而出,一些人甚至赤裸着身体跑了出来,当清醒过来的百姓看到杨庄的意外后,急忙赶过来进行救援,但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眼圈顿时红了起来,此时的杨庄车站如同人间炼狱一般,爆炸的轰鸣声夹杂着受伤乘客的哀嚎声,深深的刺激了群众的内心,他们立即自发的投入到了营救伤员的过程中。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4)

惨烈的事故

不多久,救援部队分批赶来过来,首批赶到的人员是驻扎在兰考的39240部队,他们一面在现场进行警戒,一面则紧张的投入到了救助伤员的过程中,一些受伤的乘客,此时想尽办法通过窗口往外爬,但更多的乘客则是被断折的骨架卡在了座位和行李架上,无法动弹,救援的难度十分巨大,战士们只能把着手电筒,借助微弱的光线一遍遍的进行寻找抢救,救出的乘客被分成了两排进行摆放,死者被放在了一边,用白布盖上,运到了附近的殡仪馆,受伤的人员则被放在了另一边,由救护车送往了附近的医院,在整整十个小时之后,整个救援工作才宣告结束。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5)

杨庄遇难处

此次事件的损伤也超出了所有人想象,车内325名乘客出现了伤亡,其中有106人死亡,47人重伤,172人轻伤,这也是截止当时中国所发生的最大的一起铁路交通事件,杨庄惨案无疑牵动了每个人的内心。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6)

失事人员

事后,国家立即对此事进行了立案调查,直接的牵涉人员就是386次列车的正副司机马相臣和阎景发,以及列车的运转车长王西安,案发后,马相臣和阎景发达成了协议,将此次事故推脱为了客观原因,谎称是风泵途停,风压低,导致列车无法制动。但在法庭审理之时,郑州铁路局鉴定专家指出,386次列车的机能试验一切正常,空气压缩机并没有停止工作,马阎二人的谎言就这样被揭穿,此后他们分别被判处了10年和5年的有期徒刑。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7)

我国加强列车检测

至于运转车长王西安,由于他在事后认错态度良好,加上事故发生后,在抢救伤员方面有突出表现,于是被判处了3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执行,除了这三人之外,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也获得了相应的处罚。此次杨庄事件也让国家看到了铁路监管和运营方面的不足之处,马相臣和阎景发二人之所以会在行车时睡觉,是因为长期的工作劳累导致的,为此郑州铁路军普遍建立了待乘室,要求值乘人员在行车前至少要休息4个小时,此项规定后来被推广到了全国,并延续到了如今。

为什么火车发车要鸣笛放气(杨庄车站延续44年的规定)(8)

驶往杨庄的列车

杨庄事件发生后,郑州铁路南段所有驾驶员的室内,都有一行极为醒目的红字,牢记杨庄事故血的教训,以此来提醒每位司机注意行车安全,而从1978年开始,每次列车经过杨庄车站时,都会进行鸣笛示警,向逝者表示哀悼,也向后来人发出警告,这一不成文的规定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