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需要信息技术吗)(1)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特别常见的一个话题,随着我们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政策上也有了很多的发展和变化。比如我们现在非常强调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际上从一线老师的体验上来讲是有不同的态度的,有一些老师会非常积极地、热情地去拥抱新技术,但也有一些老师觉得这个新技术是添麻烦的,打扰了正常的教学,所以就有很多老师在质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是不是必须的,有没有意义。

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教学确定是有意义的,它有什么意义呢?举例来说,老师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块木头黑板或者玻璃黑板,一个讲台、粉笔,我们就通过这样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实际上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不可控的,因为很多校长都会说:“管理一个学校太难了。”我们一个学校,比如说小学,我们一个学校六个年级,一个年级六个班,六六三十六个班,一天六节课,这就变成六个三次方,教室的门一关,课堂里边怎么讲,是不可控的。对此要把握老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怎么实现?这么多的老师,他们的水平一致么?他们积极性都一致么?不确定。后来,我们开始融入了信息化,采用了投影仪、电子白板,然后也有了电脑等等装备的介入,老师慢慢地把教学设计、教学规划变成了PPT,变成了课件。在使用课件之后,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课件一旦形成了,一节课的教学结构也就形成了,假如说这位老师,他的能力相对有点薄弱,我可能讲着讲着课,一不留神就丢一段,这节课就有缺失,但是你会发现你使用PPT,不太可能丢东西,至少我所有的内容全部都带着了,我能把它完整地形成一节课的教学。但是这里边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的老师认为,这个课件我自己就不动脑子了,我拿别人的课件过来,我就照本宣科的走一遍。这个不叫教学,这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这是一个工具,哪怕是对于一个特别优秀的老师,这一节课他有很多的想法,但我们知道课堂千变万化,随时有可能有一些变化,干扰了我们的正常教学,课堂的秩序我们要收回来,收回来从哪去衔接,那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个工具,它会是有一点帮助,这只是一丁点的一个价值,虽然很小但是它确实存在。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很多教学上的想象,有一些教学场景上的需求,我们发现有技术介入会能够做到以往做不到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说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是必须的。

如何理解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需要信息技术吗)(2)

那么接下来就谈到了一个话题,因为刚好我最近看到一个有关教育技术的研讨会,其中有一个来自于某某大厂的教育技术高管,当时他问了一个问题,我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说:“哎呀,这个太遗憾了。”这个问题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对立起来,他问老师说:“你如何去平衡信息技术应用和正常教学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说这是一个对立体,要么信息技术要么教学,然后怎么去平衡。当时来自学校方提到了一个说法,就是说我们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叫做能不用就不用,这个说法你听起来是很消极的,但实际上他是特别积极的,我也是这个态度。信息技术的内容能不用就不用,一旦用了就不能不用,比如说就像刚才咱们说的用PPT来组织这个课件,用了这样的方式就是比不用要好,所以它会成为一种必需,但并不是说之前那种方法是错的,它是一种进步。就好像今天我们开汽车,当然会比走路要快得多,但并不意味着说我不走路了,该走路还是要走路,车坏了我还是要走路,但是有车就是比没有车要强,那么我有PPT就是比没有PPT要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它是必须的。老师说我们备课,采用一个备课平台,用信息化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去进行备课,我这样的备课过程,平台是必须的吗?什么情况下它才是必须的?它能够有效地给我提供思路,提供资源的支持,能够让我形成更多备课过程当中的研讨和互动,我随时能够把我的教育设计的想法公之于众,能够让我组内的老师发表他们的意见,帮我们来完善和修改。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平台是必须的,有这个平台,你做到了以往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说我用这个平台,改变了我很多的习惯,但我最终只是重复了我以往的一种备课方式,那这样的平台不如不用。假如我们开发一个教研平台,我们可以实现远程教研的交流互动,能够远程观摩对方的课堂教学,这个时候我们要去看它的应用场景,它的必需性。因为我们去听课,我们会发现一节课,老师其实是一个干扰变量,我们听一节大课,后面坐着20个老师,前面是学生,学生在听讲,学生知不知道后面坐着人呢?他知道。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正常的学习状态吗?是常态的课堂状态吗?不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教学实际上是有变形的,是已经被折射了的,这个感受我觉得所有的老师都有。从我的角度,如果我的课堂秩序组织能力不是很强,我觉得我希望后面能坐几个老师来听课,因为后面多坐几个人,学生会老实,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学生在没人围观的情况下是比较放得开的,比较自然、比较活跃的,结果后面坐了一大波人,学生紧张害怕了,然后放不开,这节课表现出来的也不是这种状态。所以我们讲,听课者对于课堂他其实是个干扰变量,听课者能不能不进课堂呢?不能,不进课堂怎么听课,我们看不到、听不到、接触不到,如果我们采用新技术手段,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在一个大屏幕背后看到真实的课堂,甚至说将来我们可以在VR的支持下看到虚拟立体的真实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他所感受的是正常的教学环境,是跟老师之间的交流,后面坐了一个人还是坐了一万个人,我不知道,对于我正常的学习来说没有影响,这样的课堂观察是不是更真实,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去研究教学的本质规律,这样的技术是不是我们教学所必须的,是不是我们教研所必须的,这个时候我们依然是那个问题,我们能不用它就不用,但是我们发现必须要用。因为之前我确实经历过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在一个学校,我和校长交流说:“咱们去这个报告厅听课。”校长说:“隔壁就是那个班,为什么要去报告厅?为什么要隔着个大屏幕?这种感觉不自然不真实。”我说:“咱们体验一次。”结果就是我们到了那个报告厅,我们看到了大屏幕展示的真实的课堂教学,恰好又是一个小学低段的课堂,校长看完了之后说:“我感觉无比愤怒。”我说:“您生什么气啊?”他说:“你看学生课堂的那个状态,这个扭着身子那个竟然把鞋脱了,老师居然他不管,这个课简直太糟糕了。”我说:“您现在看到的是一节真课,您往教室后面一坐,学生都知道校长在后面坐着呢,咱们老实点,那您看到的那个是真实的课堂么?”所以在这样的听课过程当中,你发现不了这个问题,自然也不会去提醒授课老师的课堂秩序维护有问题。你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没有形成你的指导,因为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所以经历了这么一次,校长跟我说:“这个还有点意思,我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课堂,也能够给老师不一样的指导。”所以依然还是这个话题,能不用则不用,但如果要用一定要有效,一定要有意义。

如何理解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需要信息技术吗)(3)

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去质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有没有意义,毫无疑问,有意义,但关键是准确实现,并不是说把技术机械地搬到我们的课堂里边,它就产生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站在教育教学的这个视角,站在我们教育的一个大目标下去谈技术的应用,我们这是一个应用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是应用科学,它不需要我们去做底层理论上的一些研究和梳理,但是我们特别关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技术如何能够体现教育理念,如何能够更符合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来配合,来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这样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去拥抱的。同时,这依然是我们现阶段各行各业,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去努力,去研究的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让我们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形成深度融合,让它更加配合我们的教学规律,然后能够给我们的教育赋能,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完成以往所不能做到的任务,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教育信息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