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道统易学文化,传播圣贤智慧,践行中国式管理。

寺庙里面大柱香(冷庙烧香的艺术与好处)(1)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是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明天的憧憬;很残酷,很励志。

事实上,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一个人很有钱的时候,朋友一大堆。一旦没有钱,朋友突然一个都不见了。因为,我们中国人,大多很势利,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争气。

我们知道,人最需要帮助的,就是落魄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但是,很多人都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很少愿意雪中送炭,说难听一点,不落井下石已经算客气的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出手相助,有良心的人大概都会没齿难忘。一旦发迹,很可能会涌泉相报滴水之恩。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求一炷香。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常被称作“冷庙烧香”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越是香火旺盛的庙宇,越是人声鼎沸;反之,则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但是,到香火鼎盛的庙里烧香的人,大多是有所求的,神佛一看,下面这么多人,看都看不过来,哪管得了那么多啊,于是双手合十,眼睛一闭,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常常烧香拜佛,却没有如愿的原因。

说实话,只有常常到冷庙里烧香,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奇效。这个是需要大家用心去感受的。

曾仕强教授曾讲过的一个故事:我在日本的时候,认识一个人,全日本政界的高官没有一个他不熟的。我当时就很好奇,问他怎么有这么大本事。他跟我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他说,我结识这些人都是在他们当官发迹之前,都是在他们默默无闻的时期,那个时候他们需要朋友,也很容易建立关系,所以现在才会这么熟悉。人一旦当了高官要员就很难接触了,这也难怪,因为此时和他们结交的人大都是有目的而来,他们自然也会有所戒备,生怕别人给自己找麻烦。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胡雪岩。

胡雪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一路扶摇直上,成为清末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其中一个关键人物,莫过于王有龄了。如果不是王有龄北上投供,回到杭州补了实缺,从海运局一个小小的坐办,一路升到浙江巡抚,期间经手的政府钱款,就不可能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来代办,数量之巨自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有这么个大靠山做背书,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把钱存在阜康钱庄,胡雪岩才可以调动更多的头寸,做他钱生钱的生意;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张!

这一切都是因为胡雪岩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时刻,其中一个最关键的时刻,便是结识了当初穷困潦倒的王有龄,并建立起过命的交情。

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碰到几个关键时刻,这些转折点决定着人生将来的去向。如果转折得好,那你的人生就将迎来光明的前景;如果转折得不好,那未来则会暗淡无光。

那么,他们是怎么结识而成为过命朋友的呢?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冷庙烧香。

他们是在茶馆认识的。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龄的父亲把全部家产统统变卖,凑钱给王有龄捐了个叫做盐大使的官。但只是个虚衔,没有实职。因没钱无法补实缺,他只有天天在茶馆里百无聊赖的长吁短叹。

胡雪岩当时还只是一个伙计,但是他想到总有一天要自己创业,要自己当老板。想当老板的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必须要找一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事。所以他常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的人,来增加自己的实力。这个人是谁?就是我们中国人常常最希望遇到的——贵人。

真正的贵人,其实也不用多,一两个就够了。但是所有的贵人,都不会在头顶写上“贵人”两个字,所以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贵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往往是把人错过或得罪了之后,才去后悔懊恼——原来他就是我的贵人呀!

胡雪岩心里想:像王有龄这样的人,如果已经当官了,我再去求他根本没用,他会很冷漠。如果他将来没有前途,我在他身上做这样的动作也没什么意思,因为帮助一个不该帮助的人,就是自己的愚昧。可他看来看去,坚信这个人是会有前途的,只是眼前这关过不了而已,如果现在能帮他渡过难关,将来他也一定会知恩图报。人总要找一两个靠山,王有龄也许就是我的靠山,所以胡雪岩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出手相助。

所谓无巧不成书,没多久,胡雪岩便收回来一笔几乎无法收回的坏账,500两银子;于是,他便自作主张,冒着下狱的风险,把这笔钱给了王有龄,作为北上补缺的本钱。

结果,经过一系列曲折而神奇的历程,王有龄回到了杭州,做了实实在在的一个小官,海运局坐办。接下来,便与胡雪岩密切配合,共谋发展。

正如管仲所说,谟巨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谟的意思是谋划。谟巨就是远大的计划,能够顾及天下,而不局限于一家一国的利益。谟巨的人,眼光相当远大。有些人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只能加以指使运用。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事实证明,胡雪岩正是那个谋全局的人!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没事常到“冷庙”烧烧香,不要临时抱佛脚。

寺庙里面大柱香(冷庙烧香的艺术与好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