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很多人会走亲访友和旅游。但旅途劳顿,对于有心血管病,尤其是又心衰的人,如何安心出行?

自然心脏病学评述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有以下心血管病的人,不建议坐飞机:

(1)过去2周内发生的心梗;

(2)不稳定心绞痛尚未控制;

(3)过去2周内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的简单病变患者,可考虑短期出行;

(4)过去3周内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或瓣膜介入治疗;

(5)心功能IV级心衰或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6)未控制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7)艾森曼格综合征;

(8)未控制的肺动脉高压;

(9)有气胸(如在接受心脏大手术后)。

出门前,也要考虑一些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要评估出门在外的风险,临行前去医院做个检查,问下医生是否要调整治疗,疫苗接种(比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也要了解目的地的季节与气候、空气污染、旅行距离和时间、时差、海拔、进行的活动和住宿等。

海拔对心衰患者的影响

文章指出,心衰患者前往约2000米海拔的目的地旅行是安全的。

但有心衰的人更容易受到高海拔影响。飞机上客舱压力一般要求不高于海拔2438米的气压。但长途飞行时,机舱压力通常高于此高度的气压。

超过海拔2500米后,气压会下降,空气中氧分压也会降低。此时人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增加,可致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利尿。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并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这是高原肺水肿的机制。

为了补偿较低的动脉含氧量,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率和每搏量增加,使心衰患者易发生失代偿。

坐飞机,要注意血容量减少

文章指出,在飞机上,机舱湿度较低,气温较低,加上通风,会增加每小时约200毫升的体液丢失。

另外,由于保持坐位,下肢的血液淤积。超过4小时,可使体液减少约6%。若在飞行中饮用无钠、含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会促进利尿,并可能进一步增加体液流失。

若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脱水,会导致电解质或酸碱紊乱,具体可表现为疲劳、乏力、体重减轻、心率增加、肌肉痉挛、虚弱、体位性头晕、腹痛、尿量少、低血压、嗜睡和精神错乱。

在个体化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议患者每天增加液体摄入量0.5~1升,并避免在长途飞行中避免饮酒或大量喝咖啡。

如果出现血容量不足的体征和症状,应停止或减少使用利尿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SGLT2抑制剂一天或以上,直到症状消除,体重恢复正常。

对于体位性或症状性低血压,应减少或停用RAAS抑制剂,直到症状消除。

心脏放有支架可以坐飞机吗(九类人不建议坐飞机)(1)

图1 心衰患者旅行期间血容量不足的可能原因

文章的其他推荐如下:

1. 多数心衰患者可在病情稳定时旅行,但心功能III~Ⅳ级心衰患者若血氧饱和度不足90%,坐飞机需考虑吸氧,心功能Ⅳ级患者不建议旅行。

2. 急性心衰患者,至少出院康复6周后再去旅行;

3. 建议在出发前4~6周去医院评估风险;

4. 出行前,要了解当地的医疗情况;

5. 药物要带足(要考虑到滞留在当地的可能),注意随身携带重要医疗资料;

6. 需要特别注意容量不足和脱水问题,并由此调整药物以及液体入量;

7. 如果置入心室辅助装置,建议出院且康复后再考虑旅行;

8. 对于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1年后且病情稳定时,再考虑旅行;

9. 对于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最好出院2周病情稳定后考虑远行;

10. 旅行途中应注意避免久坐,适当走动或伸展肢体,以避免血栓风险。

来源:von Haehling S, Birner C, Dworatzek E, et al. Travelling with heart failure: risk assessment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Nat Rev Cardiol. 2022 Jan 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