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在玄学的影响下,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已的深情。他们重视对人物的德才、仪表的品评鉴定,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这种审美追求反映到艺术上来,就是重视潇酒飘逸的风神韵味。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1)

从汉字书法发展看,魏晋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时代。真书、行书、草书这三种重要书体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特别是晋代书法,具有与唐诗、宋词、元曲同等的地位,成为一代风尚的文化艺术。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2)

晋代书法最光彩之点,是造就了“书圣”王義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十一岁时,随叔父王廙南渡,抵达建康,晚年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祖父王正,官尚书郎;父亲王旷,官准南郡太守;伯父王敦,官镇东大将军;伯父王导,官拜丞相;叔父王廙,官辅国将军,王羲之就出生在这一个豪门大族和书香之家。二十岁时,被当朝太尉郗鉴选为佳婿。他初为秘书郎,而立之年,征西将军庾亮请他担任参军,升迁为长史,江州刺史。最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3)

唐代张怀瓘《书断》引羊欣《笔阵图》说,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时,他见父亲王旷枕头中有《笔说),就私下阅读。于是王旷就给王羲之传授笔法,不满一个月,羲之书艺大进。据记载,王羲之的书法教师有两个:一是卫夫人,一是王廙。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出生于书法世家。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卫夫人擅长钟繇笔法,是王羲之的老师。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库图)后》中叙述了自己学书的经历,说他少年时学习卫夫人书法,后来拜自已的叔父王廙为师,但仍然广泛临习碑刻作品。王廙是王羲之的叔父,不仅擅长楷书,兼工行书、草书、飞白书,技能比卫夫人全面。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他能写章草、楷书,谨慎地传授钟繇笔法。南朝齐王僧虔《论书》说,自从到江东以后,在王羲之之前,王廙书画最有名,他在绘画方面是晋明帝的老师,他的书法被王羲之效法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4)

王羲之学书的大致线索是:少时学卫夫人,得楷书的技法。十余岁至二十岁,改师叔父王廙,获得众多书体的技法,二十岁以后,博采前代名家之长,精研笔法体势;草书多取法张芝,楷书得力于锺繇,增损古法,裁成新意,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始妍美流便的今体。

据元代刘有定《衍极》注释中记载:王義之年轻时曾住在山谷中,潜心临摹三国时代锺繇的楷书、东汉张芝的草书,长达二十多年。他把山中的竹叶、树皮、石头以及木片都当作纸,不知道写掉了多少。至于绢、纸、信笺纱布、枯藤、木头,他是一次又一次地用来练字。他能成为“书圣”,与他这种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密切相关。王義之的楷书师承锺繇,但并非单纯的模仿。如果说锺书还“隶意犹存”,那么王书则尽脱隶习了。王義之作为一个书法革新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行书和草书方面。关于王義之的书法和影响,古代书法理论文章中记载了一些生动的故事,现举三例。

1.王羲之为老妇人书六角扇

南朝宋虞龢《论书表》载:王羲之辞去会稽内史后曾经住在蕺山脚下,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十多把六角形竹扇在叫卖。王義之顺便问老妇人一把卖多少钱。老妇人回答说:“一把卖二十多钱。”王羲之便拿起笔,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题字,每把竹扇上写了五个字。老妇人不知道题字的人是王義之,她大声叹息说:“我一家人的早饭全靠这几把扇子,你为什么把它写坏了呢?”王義之安慰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每把扇子就可以讨价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走到集市,说自己的竹扇上有王羲之题的字,于是许多人都争着来买,把有王義之题字的十多把扇子抢购一空。老妇人又拿着十多把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字,王義之笑而不答。王義之题字,使普通的竹扇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价钱增加了数倍,可见名人墨迹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5)

2.王義之的字入木三分

王義之书法功底极其深厚,写在纸上能力透纸背、写在木头上能入木三分。据唐代张怀瓘《书断》引羊欣《笔阵图》载:东晋皇帝每年都要在京城北郊举行祭祀活动,王義之奉命书写了一篇《祭北郊文。时间久了,木板上的字有些模胡,皇帝命令木工削去木板上的原文,让王羲之重新写过。木工在创削木板上时,发现王義之用毛笔书写的字,墨色渗透到木板里面竟然有三分深。成语“入木三分”来自这里。现在,人们常用“入木三分”比喻见解深刻。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6)

3.庾翼致信京城友人

庾翼(305-345),字稚恭,东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东晋大将军庾亮的弟弟。庾亮死后,他代替庾亮镇守武昌,世称“征西将军”。据南朝齐王僧虔《论书》记载,庾翼的书法,年轻时与王義之名气一样大,难分上下。后来王羲之书法突飞猛进,超过了庾翼。庾翼的儿子、侄子们都纷纷学习王義之的书法,庾翼还是不服气,他在荆州做官时,给京城友人写信说:“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意思是说,小辈们竟然看轻家鸡,爱重野鸭,都争着学王羲之的书法了。等我回去的时候,倒要与王義之比试比试。在这里,翼把自己的书法比作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比作野鸭。后来,人们便以“家鸡野鹜”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也比作喜爱新奇而厌恶平常。

王羲之书法的传承和变异(王羲之书法师承及其相关故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