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记锅盔的详细做法(夏代坤堰城旧事之)(1)

堰城灌县系进出川西高原之要塞,素有川西锁钥重镇之说。成都俯河逆水前往灌县的最后一个码头是石龙津,这里是当地山货、特产销往川内外最大的集散地。每日千帆竞发,纤歌悠悠,码头商贾云集、行旅摩肩接踵,甚是热闹!

码头集市中心,有石龙旅社一家,每日人来客往,生意很是不错。楼下盖碗茶馆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嘈杂的叫卖声、抑扬顿挫的说书声、叶子烟缭绕下的狂笑声、各路商家讨价还价声一起淹没在煤油灯跳动的昏暗光影中。各路茶客这方喝罢那方登场,还有一帮忠实的老主顾,醉心于这片市井杂乱中,斜坐歪靠等到下午高先生的评书场,一杯三花泡到茶色全无,依然怡然自得、悠哉游哉,好不惬意!

茶馆右下铺支有一个炭火炉,那便是吴瞎子锅盔店,瞎子继承了祖师爷独创的千层酥锅盔技艺,秉持真材实料,童叟无欺,以此小本经营养家糊口。茶馆里的老主顾,坐至晌午,通常就在瞎子店里赊买上两个千层酥干锅盔,呷上茶水很享受地把它送入胃中滋润,算是打尖(凑合吃),静候慵懒的下午时光。

这一天,旅社住进一个老道士,道士在茶馆梁柱下支了一张小桌,从搭链里搜出笔墨纸张铺上,布幌子用竹竿撑起靠在门板上,这是他谋生混饭吃的行头。开始几个凑热闹的那相互调侃一阵看命相怎样,玩笑过后,便各自散去倦坐在那把竹圈椅上继续裹自己的叶子烟,茶客都是老油条了。老道游历甚广,对这种看热闹不下手的行情见得太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久便跟着大伙冲起壳子摆悬龙门阵。

邱记锅盔的详细做法(夏代坤堰城旧事之)(2)

转眼晌午已过,老道士的算命摊摊还没有开张,这个时候,茶客们终于安静了,打瞌睡的打瞌睡,掏耳朵的掏耳朵,时而传来豪迈的呼噜声作为背景混响,与这个场景格外吻合。只有道士还在跟吴瞎子一个劲地扯江湖见闻,瞎子成天围在三尺不到的案板上折腾,一听道士讲的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自然听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

邱记锅盔的详细做法(夏代坤堰城旧事之)(3)

眼瞅着高先生的评书场要开始了,瞎子想起,自己也该转换频道,脱口就说:“道长,评书要开始了,你饿不?要不先整一个锅盔打一个尖?”

道士讲得兴起白沫飞,顺口接话:“来一个哇!”

道士接过锅盔咬上一口定住了,想起今天还没有开张,只有鼓起劲说:“等一哈开张了,我付你钱两!”

“不埋头,不埋头(不客气),你先把肚皮管了再说。我这摊摊也只是混口饭吃,不当是啥子生意”。瞎子倒是大方。

道士三下五除二把锅盔送下了肚,鼓着眼珠儿外带扯着嗝,灌了两口茶水才舒服点。道士真是饿了!

道士帮瞎子摆正椅子,一个靠门板,一个靠梁柱,听高先生那眉飞色舞的《封神榜》混到天黑!

第二天,道士的算命摊摊依然没有开张,还是瞎子送了一个锅盔给道士在晌午时分打了一个尖。

第三天,倒霉的道士嗅着瞎子送的锅盔味道,在茶堂里混到收摊。

第四天,临近晌午,道士摊摊也没有摆,坐在门坎上与瞎子继续吹牛。瞎子问:“道长您今天不摆摊啊?”心中思忖:“这老道士行走江湖连饭钱都挣不到,也是可怜不易啊!”

“不摆了,不摆了,这地方不搁我的财,过两天我顺船去成都府,去看看有啥新奇的!”原来道士是来告别的。

“哦,要去超成都嗦,巴适巴适!”瞎子顺手递了一个锅盔给道士,道士也没有客气,接过来就啃。

老道吃过锅盔,泯了一口茶,慢悠悠地对吴瞎子说:“吴师傅,道士我来石龙津四天,一个钱没挣到,白吃了你几个锅盔,混了几场评书,咱们算是有缘之人。老道在此谢过啦!”

“道长客气,几个干锅盔不值钱,嫑这么客气放心上”。瞎子反倒一阵客套与手忙脚乱。

老道拱手:“吴师傅,你是忠厚之人,生意也是平淡。老道有个建议,你的锅盔技术虽好,但跟这帮码头新老顾客也需要变着花样整点新口味出来才喜欢!”

吴瞎子一个激灵:“道长有啥好主意,直说!我听你的。”

老道捋着山羊胡子,笑呵呵地说:“好主意谈不上,就是觉得可以在你千层酥锅盔里夹上眉山那边产的红糖,那个甜丝丝的味道才是安逸得板!”

瞎子一听,觉得是个道理。旋即喊婆娘去唐幺婶铺子上包了红糖回来,和道士一起做起了实验。

唉,你别说,千层酥锅盔夹了红糖烤熟出炉后,掰开锅盔红糖水就顺着指缝流淌下来,那个香味、那个甜味已经把红糖烫手指的痛觉掩盖得无影无踪。茶客们个二个吃得舔嘴角!

邱记锅盔的详细做法(夏代坤堰城旧事之)(4)

吴瞎子的糖锅盔一连几天供不应求,卖断了货。

看着瞎子的生意红红火火,道士决定走了。

“我这锅盔生意这么好,全靠道长指点,这一别,不知何日再见?这锅盔是道长给建议的,再麻烦道长给取个名字吧!”

道长拱手:“出家人四海为家,石龙津遇上瞎子你也是我们的缘分。这个锅盔混入了红糖,就姑且叫‘混糖锅盔’嘛。也算是我占你便宜白吃了几个锅盔,又混在茶堂听几段评书,还你人情!”

“混糖锅盔!这名字巴适。”瞎子应道。

道士与茶馆众人拱手作别,又与瞎子低语两句,便飘然而去。

吴瞎子的“混糖锅盔”就此声名远播,收了不少徒弟,传了数代徒子徒孙,今天去到石龙村还能吃到地道的混糖锅盔。

当地百姓把这段趣事传开,还引申开来:因为道士占了吴瞎子的便宜,白吃了好几个锅盔,大家就把占便宜这个行为戏谑地称之为:“吃混糖锅盔”!

邱记锅盔的详细做法(夏代坤堰城旧事之)(5)

【作者简介】夏代坤,多年军旅生涯,培养了浓厚的文学、摄影爱好。为满足个人兴趣多年来笔耕不辍,师承堰城书生马瑛,对地方文化有浓厚兴趣,时常做一些当地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偶有短文或摄影作品见诸报端或网络。

邱记锅盔的详细做法(夏代坤堰城旧事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