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满洲八旗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最后竟然入主中原,其军力的基础就是骑射。而八旗军所用的清弓,竟然能面对火器不落下风,自然有着独到之处。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1)

清弓,别称满洲弓或满族弓。其形制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女真人使用的长梢筋角反曲弓,是明朝末年女真各部乃至后来清朝八旗兵的制式弓形。清军入关后逐渐取代了中原内地原本流行的无弦垫长梢弓、开元弓、小梢弓等各种弓形,一统夷夏。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2)

▲老清弓实物

清弓的结构从中间向两边对称,依次为握把、弓臂、弦垫和弓梢。握把为木质上贴暖木与鲨鱼皮;弓臂内为竹制或榆木、桦木制的弓胎,面贴牛角或羊角,背贴牛筋(有的用鹿筋);弦垫有骨制的,亦有木制的;弓梢木质,中夹角片。弓弦分为皮弦、丝弦和筋弦三类。

清弓最显著的外形特点在于它长大的弓身,可以提高能量转换的大反翘长弓梢,和用于缓冲弓弦撒放时对弓体本身造成冲击的高弦垫:在反曲筋角弓的大家族中,清弓的尺寸可谓是独占鳌头,下弦时弓身长度一般可达到178cm,尺寸较小的也可以达到159cm。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3)

因为弓长梢大,清弓自重较同类战弓也要重。弓重的好处就是稳定性好,持弓手就更稳定些,容错度高。(当然,前提是在你的力量许可范围内)。弓越轻,越难操控,弓轻箭重时尤为明显。弓身轻,持弓手容易被箭只的加速力量所扰动,勾弦手的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很容易被放大。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4)

同样因为弓梢子长,弓体比较笨重,所以如果用清弓射轻箭的话效率低不说,还会损伤弓体影响准头,然而一旦配重箭,他的大反曲度和高储能就体现出来。所以清弓一般都是大拉锯重箭近射,其破甲能力相当出色。重箭自然飞的慢于轻箭,所以射程也就不会太远,但是动能却大于轻箭,此外,大拉锯还可以增大加速进程,这也是清弓射手用来弥补清弓梢重,弓臂回弹加速度慢的一个办法。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5)

《大清会典事例》明确记载了制弓的方法:制作工序如下:制弓胎——胎面粘牛角——胎背粘牛筋——外粘桦树皮(表面多描上各式花纹,称为“画活”。此外,文章对清弓的拉力区间,不同拉力下弓臂的各种制材用料的重量,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6)

“力”是清代衡量弓力大小的计量单位,1力约等于今天6kg。按照用途的不同,清弓可以分为三类,战弓、猎弓、力弓。力弓只是射手用来练习力量、拉弓动作的弓,弓体、弓梢粗壮。这类弓普遍力大,一般是12力起步,即相当72kg的拉力。评书演义里所谓的 “挽弓三百斤”多是指这一类力弓而非战弓。猎弓是这三种弓中弓梢最长,省力效果最明显,也是最纤细的。因为对付的猎物个体而异,拉力区间一般是4力——8力之间,相当于24kg——48kg战弓这是上面两者的综合体。弓梢长度中等,即能够省力,又减少不稳定因素;拉力一般为5力——11力之间,相当于今30kg到66kg。当然臂力强悍的巴图鲁也可以有私人定制的弓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7)

力量凶悍的清弓,自然要配又长又粗的箭支。硕大的清箭箭镞,其中四枚箭头宽阔的就是披箭,另三枚则是梅针箭存世的清箭长途普遍超过1米,以长箭羽(多以雕翎和雁翎等大型禽类羽毛为材)、粗箭杆,重箭头为基本特征,依据用途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战箭和猎箭. 战箭又包括披箭、梅针箭等。披箭的主要特征是箭头薄而宽阔,利于切肉。梅针箭箭头细长,利于破甲。猎箭则根据狩猎目标的不同又细分很多种类,如鱼叉箭等等。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骨制鸣摘(铁制箭头后部配小骨哨)等,箭杆多用桦木和杨木。生产中,要把箭杆加工成两头稍细,中间较粗的流线型,因为这样的形态,制作出来的箭杆能增强抗风干扰能力,飞行速度和穿透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8)

这样的长弓大矢,自然拥有极大的破甲和杀伤威力。在与明军作战时,八旗军的战术往往也是在近距离猛射,往往击穿明军的铠甲,给明军造成严重伤亡。可以说,清弓堪比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9)

以弓马打天下的清朝皇帝,为了秉持祖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乐于使用弓箭进行狩猎活动,故宫博物院里有不少清代皇室留下来的弓箭实物,可以说是清宫中的精品。《清宫武备》一书中就收录了不少皇家御用弓箭。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10)

▲康熙御用弓

对于弓箭这一重要武备,清朝皇帝极为重视,一方面,沿用前代的做法,把射箭是武举考试的重要考核项目。另一方面,对弓箭的制作,形制等严格把关:康熙十五年(1676年)规定,弓箭要依式制造,不得擅自改制,达不到制作标准者要给予处罚:“匠役将弓箭不如式制造,或被人首告,或兵部查出,所造之物人官,匠役从重议处”。康熙十九年(1680年)题准:“制造箭枝务要箭心坚长,手攒安钉,如草率造作,匠役人等一并治罪”。据原北京“弓箭大院”作箭师傅介绍,清代官兵到“弓箭大院”收领箭支时,必先随意抽取箭支拔出箭头,量铁挺长度,不合制式者立斩不赦。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官方对弓箭的制式管理之严格。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11)

▲短梢清弓

虽然原则上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随意对弓箭形制进行更改,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规制都有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时候。在乾隆年间,四川省的驻军发现,用于当地气候与北方不同,导致了军队中的清弓长弓梢因不堪气候变化而发生扭曲变形等状况。针对此问题,乾隆下了谕旨:查习射之弓。均皆梢长面窄。原为扯拉灵巧。川省征行。多系丛林深箐。并雾雨瘴烟。一经潮湿。必致歪斜无用。请于各营马步兵丁每百名内。另制短梢宽面弓二十张。俱要五六力以上。用缠筋生漆。战箭、酌量弓力长短。配合改造……而在此之后,边疆驻军或百姓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所用清弓弓形作出调整,主要是将弓梢截短,这就衍生了青海弓、蒙古弦垫弓等清弓系列的其他家族成员。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12)

▲青海弓

据外国学者考证:在18世纪初期杭州、德州驻军旅行调查报告里显示,大部分精确打击弓在100磅(45kg)左右,部分士兵使用的弓拉力达到170磅(77kg)。雍正时代,有一次考核士兵的射箭成绩,八旗兵中能开十力弓者仍有数万人,十力就是60公斤力,132.3磅。雍正帝高兴地说:“自古以来,各种兵器能如我朝之弓矢者,断未之有也”。然而当时,热兵器时代已经来临,弓箭手的地位日渐下降。就是清军武备当中火枪的装备率也在逐步上升,虽然清朝皇帝们强调要通过紧抓射箭训练来磨砺战斗精神,以强其“立国之本”。却也终究没有抵挡住热兵器全面淘汰冷兵器的历史大潮流。鸦片战争前后,弓箭已不再是清军的主要武备,沦为习射娱乐的工具。当然,由于清弓近程打击命中率高便于操控等优点,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传统弓射箭爱好者们常用的一大弓形之一。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13)

▲使用清弓狩猎的满族先民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何俊宏。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930年以前的各国著名步枪(冷兵器时代的反器材步枪)(14)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老郑的私人LQZJSZ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