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后一公里指什么(最后一公里)(1)

马拉松的乐趣,就在于最后5公里,最让人享受的时光。前面37公里都是铺垫。终点就在前方,身心已经崩溃,才好玩。

马拉松的最后5公里,让我想起这两年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汇——“最后一公里”,简直就与“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一样甚嚣尘上。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最后一英里”(Last Mile)。“最后一公里”经常被用来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一些行业所使用,引申为完成一件事的最后且关键性的步骤,通常此步骤还充满困难且意义重大。在电商领域、互联网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很多公司和机构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重大商机或课题。

其实这不算新概念,早在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这都无所谓,只需知道最后一公里,很难、很刺激、很兴奋。

运动英雄们在各自的项目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最后一公里”;他们都极好地挺了过去,才成为英雄。但在中国体坛,每年有一次他们共同的“最后一公里”,那就是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

《第5频道》的摄影室,在万事达中心舞台的后台。中国体育的大腕们在化完妆后会来这里拍定妆照,然后去走红毯、进入主会场、角逐各项大奖;陆续地,各大奖得主拿着奖杯感言结束后,会先到新闻发布厅接受采访,奖杯送去刻字,然后再来摄影室拍摄持奖杯的定妆照,再出门去接受更多的采访和参与后续活动。

于是,每一年的春天来临之前,我们就在这里,看着中国最棒的运动明星们,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如过江之鲫,带着不确定的心情,奔向收获和辉煌。一个后台,就几乎是中国体育的全貌。沉醉其中,会让人有种不真实的魔幻感,感叹CCTV体坛风云人物的平台之高和影响力之广。

前台后台,内场外场,这是没有汗水和泪水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微笑与问候,却是同样令人兴奋的最后一公里。来这里的都是大腕,都有期许。有些是个人的,因为太年轻,太美丽,太有崛起的风情,比如宁泽涛、张虹;有些则已不需证明自己,来这里是总结一段辉煌,公布新的挑战,比如李娜、姚明;有些则早已曾经沧海,代表着项目的荣耀,人性的升华,比如郎平、高敏。当然,还有很多推广体育的民间英雄,初登殿堂,慌张而自豪。

明星太多了,也就没有明星,反而产生了一种无比美好的平凡气氛。在这里,你能看到泳坛新男神羞涩地由化妆师摆布,能听到风华绝代的滑冰女神偷偷抱怨踩高跟鞋到脚酸,能被花样游泳姑娘们和女排姑娘们围剿到投降,能看到身孕在身的娜姐护着肚子与老公一起幸福地走过,能跟着姚老板亦步亦趋,潇洒地溜达一段。

一个冬日夜晚的最后一公里。凌晨时分,他们会回家,到单身宿舍或N口之家;次日早上,他们会早起训练、疗伤、比赛,抑或只是给家人做早餐。他们会像全部中国人一样,想想春节会怎样安排;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新一年的成功与失败。在各种赛场上的最后一公里,他们会拼,会赢,也会输;输了的,甚至会失去来年这舞台的最后一公里。竞技体育,就是如此。

但他们终将回来。因为这个冬日夜晚的最后一公里,其实只是所有这些伟大运动灵魂的突然邂逅,一种不可复制的气场激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