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主席所创,除了毛主席用过之外,还有几个人也用过,而且用得非常成功。到底有哪几个人使用过这个战略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的主要意义(的战略思想有几个人曾经用过)(1)

第一个首先是华为总裁任正非使用“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思想战略。

当年华为做通讯方面的时候,想开拓海外市场,可是先从哪里下手呢?首先,华为开拓了亚非国家市场,除了俄罗斯,其他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比发达国家更需要通讯方面的发展,而亚非人口又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地方。尤其是非洲,在偏远地区更需要通讯服务。

华为在亚非站稳脚跟后,进而转向欧洲那些发达的地区。最后才进军美国市场,而且在美国,华为只开发美国那些偏远地区,因为在美国市场那些偏远山区的市场是空白,几乎没有愿意开发偏远地区的市场。正因为如此,当美国对华远抵制时候损失才没有想象那么严重。为何?因为美国那些偏远地区根本都没抵制华为,如果抵制了,他们那里就没有信号了,他们就不能愉快的上网了。

而这个战略思想,任正非用到了极致,正因为这个战略思想华为避免了很多损失!

农村包围城市的主要意义(的战略思想有几个人曾经用过)(2)

第二个使用“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思想是小米创始人雷军。

雷军在小米1手机的定位是普通的消费者,所以他的价格是1999元。在2011年中,一部比较好的智能手机定价为1999元是实属难得。那年真是智能手机和功能机的过渡年,所以很多智能手机都普遍贵,几乎都是三四千以上。之后,雷总才慢慢的把价格提高,消费者也开始接受了小米的高端产品。雷总先做中低端产品,获取绝大多消费者的认可,然后才慢慢的向高端产品的方向发展。这真是悟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精髓,一开始可能我们没实力和对手硬碰硬,因此我们从别人忽略的地方着手,等到有实力了再和敌手决高下。

小米打开海外市场,更是用自己“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思想。小米在印度开发市场,为什么在印度开发市场?因为印度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印度人口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而印度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市场也就存在巨大的潜能。事实证明,雷总是对的。现在小米已经占据印度的主要地位,把韩国的三星给挤掉首位。我想等到小米在印度打下自己的知名度后,肯定会向欧美那些发达的国家去开发市场。到时候,海外又多出一个中国企业。

农村包围城市的主要意义(的战略思想有几个人曾经用过)(3)

第三个运用“农村包围城市”是vivo和OPPO这两个手机牌子

这两个牌子的手机曾是一家公司的,后来分离出来,变成两家公司。但是他们路数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买在二线、三线城市比较多。一线城市比较少见,所以人们对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高价低配”的印象中。其实,这两个牌子的实店很多,尤其是二线、三线城市特别多。这属于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例子,等到在三线城市积蓄力量后,才往一线城市冲锋。

现在这两个牌子的手机也往高端产品发展,早就丢掉了“高价低配”的帽子。如果没有早年在三四线城市的努力,他们能有今天的地位吗?现在国产手机有华为、小米、vivo、OPPO四大商家,这格局与2011年之前的“中华酷联”的格局颇为相似。酷派、联想、中兴早已失去当年王者风范,迎来了小米、vivo、OPPO这三位新的王者归来。这都是这两家手机厂商厚积薄发的努力的结果。

农村包围城市的主要意义(的战略思想有几个人曾经用过)(4)

“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思想就是占领敌人薄弱的地方,用来发展自己的根据地,等到时机成熟后慢慢的向大城市包围,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这是毛泽东主席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战略方针,最终拯救了中国。而这个战略思想依旧适用于今日,如何运用看你自己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