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病人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里疗养。因此,骨折病人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一、妥善固定:病人回家后,最初要注意抬高患肢,上肢可悬吊于胸前;下肢可用枕头或被子垫起还要随时观察受伤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知觉和活动情况。
若发现伤肢皮肤发凉,颜色比健侧发暗或苍白,肢端麻木成感觉不正常时,可能是由于患肢肿胀、固定带过紧而使神经受压所致,应及时松解固定带,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做适当调整。
如采取石膏外固定时,在石膏未干时,先不要搬动病人,不要用手指抓压石膏,以免使其凹陷,压迫肌肉、神经。
如采取小夹板外固定者,要保持有效的外固定位置和捆扎带的松紧度,过松过紧都不好。
一般的用手轻拉捆扎带的任何部位,向外拉出一厘米或能容纳一指尖为最合适。当伤肢严重肿胀时,可使扎带过紧;而肿胀消退之后,又可使扎带过松。这两种情况均应及时找医生调整。
二、功能锻炼:在骨折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合理的功能锻练能防止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关节强直,能促进血脉流通,消除肿胀、疼痛,有利于骨痂的形成。尤其是健肢及全身的活动能増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病人的食欲并强壮身体。
往往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后,由于疼痛和害怕错位而不敢活动,长时间保持一种被动姿势,最后导致患肢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腱粘连,关节强直肢体功能障碍等。有的病人不得不再次住院手术。但是锻炼时要特别注意,应在病人能够承受,不使骨折断端移位的情况下进行,应以不引伤处剧痛,不使病人过度疲劳为原则。
功能锻炼可分两期进行:
早期即在骨折的2~3周内,可先做固定肢体以外的活动。如上臂(肘关节以上)的骨折,可练习握拳,前臂(肘关节)的骨折,伸屈指头,还可用健肢托住患肢做肩关节环转,老年人可做肩关节的钟摆运动,防止肩关节粘连。不可做前臂的内外旋转(如翻手)。下肢的骨折可先在健侧练习熟练后再在患肢练习。同时还要活动脚腕,为避免骨折部位移位不要做大腿抬起、内收、外旋等活动,以上功能锻炼在早期可每日3~4次,每次10-20下,并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以不感到疲劳、疼痛为度。
晚期即在骨痂形成解除石膏和夹板后,配合中药先薰洗后练。上肢骨折的可在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开始做下垂大幅度的划圈运动,还要做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下肢也是同样,小腿垂于床下,前后摆动活动膝关节;练习负重时,要扶双拐下地,先练习站立,后练习行走,再由双拐过渡为单拐以至自已行走,切不可操之过急。此期功能锻炼后,肢体容易发生肿胀现象,不必担心害怕,休息时可将患肢抬高,消肿后再进行锻炼,不要过于疲劳。
三、饮食调养:一般在骨折初期,会出现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甚至引起应激性溃疡,此时应给予清淡、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红枣、胡萝卜、花生米在一起所煮的稀饭,面条,馄饨,鸡蛋汤等,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之品。便秘者可每日以蜂蜜和香油适当冲服,早晚各一杯使大便通畅。
若病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减轻,食欲逐渐增加时,可开始高蛋白的补养。如排骨、瘦肉、鸡汤、骨头汤、动物肝脏、蛋类、豆制品等。同时还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类,仍要尽量少食辛辣食品。
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要特别注意做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如截瘫病人可卧于海绵垫,每2-3小时翻身一次,对骨突出部位如肩胛骨、骶尾部、足跟部要经常按摩,涂以滑石粉,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被大小便浸湿应及时更换。有石膏固定的病人,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皮牵引病人要经常观察牽引部位的皮肤,有红肿、水泡、疼痛、破溃等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
除此以外,要注意病人心理,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会让骨折更快愈合。
告诉大家一个奇葩的现象,植物人的骨折愈合速度超快,长出来的骨痂又多又硬。大家觉得这是个什么原因?
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骨折愈合”
#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出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