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实践研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区域材料如何投放激发幼儿兴趣 益智区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实践研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区域材料如何投放激发幼儿兴趣 益智区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实践研究

区域材料如何投放激发幼儿兴趣 益智区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实践研究

益智区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实践研究

摘要:益智区活动具有自由自主的特点,很多儿童都非常愿意参与益智区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以最自然、最放松的心态表现出自身的情绪情感,同时在游玩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不同幼儿的认知行为和个体差异。因此在对益智区游戏的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发展状况。通过观察益智区材料投放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益智区材料投放问题,根据问题可以调整益智区材料投放的具体策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到,对益智区材料的合理投放,能够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丰富多彩的材料相伴,同时幼儿在益智玩具玩耍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个体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益智区;材料投放;认知行为;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的重要性

1.加强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于学前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针对学前教育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就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文件要求,幼儿园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材料方面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各类探索活动。同时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配备一定的教材教具,更好的丰富幼儿的教学环境,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后国家又发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投放一定的材料和物品满足幼儿的歌唱、绘画需求,通过幼儿材料的投放,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探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说,幼儿在成长阶段离不开材料的陪伴,幼儿园如何在益智区投放科学合理的材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益智区域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践探索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2.加强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幼儿阶段的儿童是个体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园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最为快速,只有神经系统接受和感知的事物越多,神经系统的突触就越发达。因此在幼儿阶段应该针对幼儿智力需求给予更多的物体,让其进行感知。卡尔.威特通过实验发现可以在出生之后0~3岁之前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最快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天才吸收阶段;3~6岁儿童的智力发展也较为快速,这一阶段被称为次天才系数阶段;6岁之后,儿童的智力发展需要靠时间和努力来获得。幼儿在智力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智力曲线呈现上涨趋势,但幼儿的智力水平与年龄增长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幼儿的智力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学龄前是儿童智力增长的最快速时期,基础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阶段,通过有效措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3.加强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符合园本建设课程的需要

基于学龄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益智活动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师有计划、有目标、有引导的方式下,让幼儿被动进行参与的,无法满足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改变重集体轻个别的教育行为和观念。

综上所述,基于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关系的实践研究,旨在遵循幼儿智力的发展规律,响应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完善园本课程的建设,更新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理念,提高教师开展区角活动的能力,促进幼思维能力的长远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益智区

当前我国多数幼儿园都设置活动区,通过活动区提升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活动区设置上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1类属于语言区,包含阅读区、故事角和图书角。第2类属于益智区,这一区主要包含科学区、数学区。第3类属于美工区,包含绘画区、裁剪区、陶艺区、工艺区。第4类属于建筑区,这一类主要包含玩沙区、玩水区、积木区。第5类属于角色区,包含角色游戏区、社会角色扮演区。第6位区域是表演区,这一区域包含舞蹈区、音乐区和艺术区。幼儿园的活动区非常众多,本研究主要涉及幼儿活动区的第2类区域,这个区域主要包含科学区和数学区。

益智区是幼儿园常规区,在活动设定上益智区并不是固定的区域范围,一般只要是有益智材料摆放的区域都可以称之为益智区,益智区主要是帮助儿童通过材料玩具的操作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益智区能够满足幼儿对数学知识和空间经验的多方面发展。

2.材料投放

虞永平先生在《物质材料与幼儿园课程》一文中就曾对材料进行过明确划分,认为材料可以分为物质材料和非物质材料,材料是指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的各类器材设备和其他物质性材料。而非物质材料是指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的文化作品和规则等材料,这些材料有时候需要以物质形式来呈现。可以说无论是哪种材料只有被儿童所运用,并对儿童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材料我们就应该对材料的投放方式加以重视,在材料选择上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现和建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的是虞永平先生提出的"物质材料"定义。

3.幼儿认知行为

认知是个体认识事物的过程,个体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感觉,认知是个体接收信号、检测信号、转换信号、合成信号、信息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事物判断、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互动,以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行为,在益智区投放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幼儿与材料之间形成互动,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和能力。在本研究中将重点考察幼儿早期的数的认知、形状认知、语言能力等维度。

(三)研究的理论支撑

皮亚杰是认真发展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个体与周围互动的结果。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与材料密切相关,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丰富的幼儿知识和经验,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求知能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自己的经验有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解。按照这一理论在幼儿教学时应该为儿童提供分类玩具,这样让儿童在接触玩具过程中促进儿童的分类能力提升,儿童分类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儿童的自我操练经验的获得,通过儿童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儿童内在的心灵建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的益智区材料投放进行研究,主要目标如下:

1.了解当前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分析主要的材料选择倾向和更新的情况等。

2.观察分析材料投放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包括材料投放数量、结构、组合等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3.提出优化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建议和策略,为改进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对象经过两个层次的抽取得出。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对象进行抽取,具体为,大班抽取一个班级,中班抽取两个班级,小班抽取一个班级。由于抽取的四个班级教师在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数量、种类、方式等方面能够代表该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总体水平,在益智区游戏组织形式上比较自由,对于幼儿的干预也较少,可以更加真实的表现自己,故而选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1.个案法

个案法作为实践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微量的样本来获得样本的特征,分析样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样本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思路。个案研究法通过分析和总结来进一步提升案例的针对性和共同性,能够为其他案例解决提供有的思路,扩大案例应用范围。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的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具体情况进行信息采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不仅有利于解决该幼儿园的活动区材料投放问题,提高其材料投放质量,更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幼儿园解决活动区材料投放问题提供可靠依据。

2.观察法

本研究在观察法选择上,以非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进行抽样观察,并结合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材料区投放行为的需求,并对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本研究使用观察法的时间为 2018 年10月至12月,共计3个月。观察对象为大班 1个、中班 2个,小班1个。相关观察记录表见附录。

3.文献法

在课题研究之前,针对与课题相关的是材料投放和幼儿认知行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收集和分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认真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著述,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的总结和查阅更新了教育理念,对各方面的理论都进行了系统掌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四)研究步骤

第一步,收集材料;

第二步,进行理论分析;

第三步,设计观察记录表和访谈提纲;

第四步,进行研究;

第五步,总结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

1.材料投放来源

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来源主要以教师自制、市场购买和家长提供为主。从整体看,材料投放一般都是以教师自制的材料占多数。根据观察记录,幼儿园购置的益智区材料比例占到38%,而教师自制的材料则占到50%,还有部分材料由家长提供和幼儿制作。益智区材料投放上仍然以教师和学校为主。

2.材料投放类型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通常与幼儿的需求有关,但从整体看一般同龄的班级益智区材料头放到大体相近,经过观察记录结果显示,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如下表所示:

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种类调查结果

可以看到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益智区设置上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而且益智区投放的材料种类也大致相同按照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数字类、巧手操作类、日常操作类、棋牌类、感官类、动物类、植物类、加减法运算、分解组合类、观察图片、立体形状等等。

3.材料投放时机

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在益智区材料投放实际选择上应该有所侧重,教师要根据幼儿本学期使用的教材对益智区材料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材料的摆放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数量进行提前调研和分析,这样才能够确保益智区材料足够充分。同时也应该在益智区儿童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及时调整。

(二)益智区材料投放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1.不同投放数量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在对幼儿认知行为观察过程中,选取了3个年龄段的不同班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和社会性情况,按照好中差的标准选取10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在观察过程中以3分钟为时间间隔,每次变化轮胎数量,进行6次观察,对儿童的游戏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记录。

小班儿童使用轮胎进行活动行为的记录频次

单位:次数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如果投放的材料过少诸如5个轮胎共10个儿童玩耍,那么必然会产生争抢行为,如果一个儿童平均能够分得两个轮胎以上,那么争抢行为几乎就没有,同时由于增强行为造成的哭闹行为也相应减少。教师在投放材料过程中应该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

2.不同投放结构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结构性是指益智区材料的结构化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的材料及功能较为固定,属于专门训练材料,只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某方面技能。而结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材料可变性和可塑性就越强,能够发挥作用也就越多,操作起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这类结构材料相对较多,在具体用途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两类材料在投放过程中各有利弊,不同投放结构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具体需求加以把握,但一般都是安排高低结构材料结合投放方式。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可能会投放高结构的材料,如拼图等。如果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教师则会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满足学生的多样性玩法。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益智区的高结构学习材料幼儿使用次数相对较少,更愿意选择一些能够合作或交流的材料加以应用,造成教室中高结构材料投放较多,使用频次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这类材料的使用频率本身就不能与其他材料相比,由于其具有特定目的,只有儿童为了锻炼特定能力时才会选取。另外一方面,也是教师为了保证益智区儿童的参与度,而从种类和数量上下手,虽然丰富了益智区的材料,但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此外,还有部分异地区材料选择不理想,这些材料很难引起幼儿注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结构材料投放较多,使用频率较低的问题。

3.不同材料组合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材料按照不同维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投放在不同区域也能够起到吸引儿童的作用,单一一种材料的投放有时候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如下案例能够反映出这一情况。

观察案例:

本案例的观察对象是五岁的关同学,观察的目的主要是看关同学能否耐心的进行阅读。阅读时间到了之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阅读室进行排队,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并找位置坐下进行阅读,关同学也不例外,他找了一本《大卫、不可以》绘画进行阅读,但通过观察他翻了几下之后就想去换另外一本之后,另外一本也随意翻了几下,又准备去换下一本。这时教师走过去与关同学进行沟通。教师和蔼的跟关同学说:"你应该再仔细的看看,不要着急还书"。这是关同学嘟着小嘴说:"这一本已经看完了,我想去换下一本",之后关同学又换了一本,五六次之后就不再换了,而是和其他小朋友开始用书搭房子。通过这一案例观察,我们可以分析得到,由于关同学的年龄还相对较小,知识结构还不够丰富,对于图书上的内容还不能全面把握,特别是绘画需要注重前因后果,但关同学看书的目的并不强烈,只是随意翻翻打发时间,关同学可能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并不是要达到了解书中内容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这时可以发挥同伴教师的作用,由其他同学先选取一本书,然后坐下来和关同学一起进行阅读,这样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没有耐心,也不会为了看书而看书,同时还可以借助同伴的阅读经验,对书面上的内容加以理解,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可以说益智区材料作为重要支撑,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益智区应该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于每样材料的用法和回收方式都应该明确并告知幼儿。实现不同益智类材料和活动材料等的有机组合,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幼儿看书活动中增加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阅读的效果。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1.益智区材料投放数量、结构和不同组合对幼儿认知行为有一定影响

对于益智区材料投放而言,如果益智区的材料足够丰富,那么儿童的积极行为可能更多消极行为更少,但如果益智区的材料对儿童缺乏吸引力的时候,他们的消极行为就会逐渐上升,积极行为就会下降。这一结论可以通过观察得知,材料的丰富能够让儿童有更多的创新玩法,而如果材料相对较少或长时间不更换,儿童的创新玩法和心思也会下降。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而言,同样数量的材料及丰富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过程中必须保持儿童的新鲜度和积极性,并将其作为材料投放的依据和标准。

2.不同幼儿对益智区材料的偏好不同,材料投放应因人而异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和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帮助儿童构建更为团结、合作的关系。幼儿教师在益智区玩具投放过程中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偏好进行投放,一般而言3~4岁的幼儿对于搭建类的玩具非常感兴趣,4~5岁的幼儿已经从搭建玩具逐渐向拼图类玩具转移,而5~6岁的儿童则更愿意玩魔方类的益智玩具。

(二)对幼儿教师的几点建议

1. 材料投放应该与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相结合

不同儿童对于异地区材料的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就是在益智区材料投放过程中应该征求幼儿意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差异。确保益智区投放的玩具能够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同时在投放数量上也应该有所保障。

2.材料投放要与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规划相符

幼儿教师在益智区材料投放过程中也应该与集体教学的目标相符,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向益智区投放教材相关的材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对于材料的兴趣。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该按照由易到检的原则,当幼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能和益智材料之后,然后再投放难度相对较大的材料,这样既能够保证幼儿不失去对材料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不断的锻炼幼儿的发掘和探究精神。

3. 材料投放以中低结构化材料为主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该以中低结构材料为主,这样才能够锻炼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中低结构的材料能够让幼儿自己通过操作来搭建出不同的物品,诸如,在益智区投放简易的塑料瓶盖,儿童可能就会通过合作方式将瓶盖做成迷宫,在迷宫中不同儿童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中低结构材料的制作过程之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投放的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对于幼儿园年龄较大的儿童而言,他们需要对材料有直观的操作,才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因此益智区材料在投放过程中应该以探索性和自主性的材料投放为主,更好地满足幼儿对于材料的需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主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适当的投放各类材料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词汇能力。以"我会说数量词"为例,教师可以准备多个废旧的纸和钉子,将纸盒做成转盘,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数量单位,下层是各种动植物,由幼儿自主转动转盘,转盘停住之后,数量词和动植物一一对应,然后由幼儿说出数量词汇。也可以将两个幼儿分成一组,一个转动转盘,停到哪个量词另外一个同学就需要找出备用物品,并按照物品的名称大声地读给同学。通过转盘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动植物的量词,同时也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琴. 幼儿区域游戏之观察指导案例[J]. 当代学前教育,2019(01):42-43.

[2]俞晓燕. 行层次材料 创精彩区域——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层次化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224.

[3]潘逸纯. 关注材料投放,提升幼儿学习品质——以区域活动为例[J]. 教育观察,2019,8(12):42 120.

[4]薛若鹏. 农村幼儿园益智游戏生活化的研究尝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100-101.

[5]李涵阁,冯敏,李淼,张璐. 幼儿个别化学习初探——"边做边学"材料体验心得[J]. 当代学前教育,2017(03):4-7.

[6]. 游戏,儿童永远的伙伴——开展"边做边学"材料探究小结[J]. 当代学前教育,2017(03):7-9.

[7]葛仲蔚. 论中班益智区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J]. 才智,2018(12):79.

[8]张丹. 巧投材料 引发主动——例谈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98 162.

[9]马艺萌. 大班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的"四性"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202.

[10]叶钟. 活动区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探索[J]. 幼儿教育研究,2017(04):29-31.

[11]陈臻雯. 浅谈绘本资源与区域活动有效整合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7):234 237.

[12]胡耀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空间规划研究与建议[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8-9 12.

[13]李会霞.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3):28-29.

[14]. 《边做边学》游戏学习材料区角投放策略研究[J]. 当代学前教育,2018(01):7-10.

[15]. 《边做边学》游戏学习材料与幼儿园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J]. 当代学前教育,2018(02):7-10.

[16]胡耀军.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流程与指导方法[J]. 当代学前教育,2018(02):19-22.

区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实践研究

摘要:益智区活动具有自由自主的特点,很多儿童都非常愿意参与益智区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以最自然、最放松的心态表现出自身的情绪情感,同时在游玩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不同幼儿的认知行为和个体差异。因此在对益智区游戏的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发展状况。通过观察益智区材料投放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益智区材料投放问题,根据问题可以调整益智区材料投放的具体策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到,对益智区材料的合理投放,能够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丰富多彩的材料相伴,同时幼儿在益智玩具玩耍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个体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益智区;材料投放;认知行为;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的重要性

1.加强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于学前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针对学前教育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就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文件要求,幼儿园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材料方面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各类探索活动。同时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配备一定的教材教具,更好的丰富幼儿的教学环境,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后国家又发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投放一定的材料和物品满足幼儿的歌唱、绘画需求,通过幼儿材料的投放,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探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说,幼儿在成长阶段离不开材料的陪伴,幼儿园如何在益智区投放科学合理的材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益智区域材料投放影响幼儿认知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践探索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2.加强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幼儿阶段的儿童是个体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园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最为快速,只有神经系统接受和感知的事物越多,神经系统的突触就越发达。因此在幼儿阶段应该针对幼儿智力需求给予更多的物体,让其进行感知。卡尔.威特通过实验发现可以在出生之后0~3岁之前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最快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天才吸收阶段;3~6岁儿童的智力发展也较为快速,这一阶段被称为次天才系数阶段;6岁之后,儿童的智力发展需要靠时间和努力来获得。幼儿在智力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智力曲线呈现上涨趋势,但幼儿的智力水平与年龄增长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幼儿的智力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学龄前是儿童智力增长的最快速时期,基础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阶段,通过有效措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3.加强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符合园本建设课程的需要

基于学龄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益智活动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师有计划、有目标、有引导的方式下,让幼儿被动进行参与的,无法满足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改变重集体轻个别的教育行为和观念。

综上所述,基于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关系的实践研究,旨在遵循幼儿智力的发展规律,响应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完善园本课程的建设,更新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理念,提高教师开展区角活动的能力,促进幼思维能力的长远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益智区

当前我国多数幼儿园都设置活动区,通过活动区提升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活动区设置上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1类属于语言区,包含阅读区、故事角和图书角。第2类属于益智区,这一区主要包含科学区、数学区。第3类属于美工区,包含绘画区、裁剪区、陶艺区、工艺区。第4类属于建筑区,这一类主要包含玩沙区、玩水区、积木区。第5类属于角色区,包含角色游戏区、社会角色扮演区。第6位区域是表演区,这一区域包含舞蹈区、音乐区和艺术区。幼儿园的活动区非常众多,本研究主要涉及幼儿活动区的第2类区域,这个区域主要包含科学区和数学区。

益智区是幼儿园常规区,在活动设定上益智区并不是固定的区域范围,一般只要是有益智材料摆放的区域都可以称之为益智区,益智区主要是帮助儿童通过材料玩具的操作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益智区能够满足幼儿对数学知识和空间经验的多方面发展。

2.材料投放

虞永平先生在《物质材料与幼儿园课程》一文中就曾对材料进行过明确划分,认为材料可以分为物质材料和非物质材料,材料是指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的各类器材设备和其他物质性材料。而非物质材料是指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的文化作品和规则等材料,这些材料有时候需要以物质形式来呈现。可以说无论是哪种材料只有被儿童所运用,并对儿童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材料我们就应该对材料的投放方式加以重视,在材料选择上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现和建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本研究采用的是虞永平先生提出的"物质材料"定义。

3.幼儿认知行为

认知是个体认识事物的过程,个体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感觉,认知是个体接收信号、检测信号、转换信号、合成信号、信息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事物判断、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互动,以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行为,在益智区投放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幼儿与材料之间形成互动,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和能力。在本研究中将重点考察幼儿早期的数的认知、形状认知、语言能力等维度。

(三)研究的理论支撑

皮亚杰是认真发展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个体与周围互动的结果。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与材料密切相关,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丰富的幼儿知识和经验,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求知能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自己的经验有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解。按照这一理论在幼儿教学时应该为儿童提供分类玩具,这样让儿童在接触玩具过程中促进儿童的分类能力提升,儿童分类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儿童的自我操练经验的获得,通过儿童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儿童内在的心灵建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的益智区材料投放进行研究,主要目标如下:

1.了解当前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分析主要的材料选择倾向和更新的情况等。

2.观察分析材料投放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包括材料投放数量、结构、组合等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3.提出优化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建议和策略,为改进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对象经过两个层次的抽取得出。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对象进行抽取,具体为,大班抽取一个班级,中班抽取两个班级,小班抽取一个班级。由于抽取的四个班级教师在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数量、种类、方式等方面能够代表该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总体水平,在益智区游戏组织形式上比较自由,对于幼儿的干预也较少,可以更加真实的表现自己,故而选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1.个案法

个案法作为实践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微量的样本来获得样本的特征,分析样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样本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思路。个案研究法通过分析和总结来进一步提升案例的针对性和共同性,能够为其他案例解决提供有的思路,扩大案例应用范围。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的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具体情况进行信息采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不仅有利于解决该幼儿园的活动区材料投放问题,提高其材料投放质量,更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幼儿园解决活动区材料投放问题提供可靠依据。

2.观察法

本研究在观察法选择上,以非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进行抽样观察,并结合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材料区投放行为的需求,并对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本研究使用观察法的时间为 2018 年10月至12月,共计3个月。观察对象为大班 1个、中班 2个,小班1个。相关观察记录表见附录。

3.文献法

在课题研究之前,针对与课题相关的是材料投放和幼儿认知行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收集和分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认真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著述,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的总结和查阅更新了教育理念,对各方面的理论都进行了系统掌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四)研究步骤

第一步,收集材料;

第二步,进行理论分析;

第三步,设计观察记录表和访谈提纲;

第四步,进行研究;

第五步,总结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

1.材料投放来源

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来源主要以教师自制、市场购买和家长提供为主。从整体看,材料投放一般都是以教师自制的材料占多数。根据观察记录,幼儿园购置的益智区材料比例占到38%,而教师自制的材料则占到50%,还有部分材料由家长提供和幼儿制作。益智区材料投放上仍然以教师和学校为主。

2.材料投放类型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通常与幼儿的需求有关,但从整体看一般同龄的班级益智区材料头放到大体相近,经过观察记录结果显示,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如下表所示:

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种类调查结果

可以看到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益智区设置上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而且益智区投放的材料种类也大致相同按照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数字类、巧手操作类、日常操作类、棋牌类、感官类、动物类、植物类、加减法运算、分解组合类、观察图片、立体形状等等。

3.材料投放时机

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在益智区材料投放实际选择上应该有所侧重,教师要根据幼儿本学期使用的教材对益智区材料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材料的摆放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数量进行提前调研和分析,这样才能够确保益智区材料足够充分。同时也应该在益智区儿童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及时调整。

(二)益智区材料投放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1.不同投放数量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在对幼儿认知行为观察过程中,选取了3个年龄段的不同班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和社会性情况,按照好中差的标准选取10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在观察过程中以3分钟为时间间隔,每次变化轮胎数量,进行6次观察,对儿童的游戏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记录。

小班儿童使用轮胎进行活动行为的记录频次

单位:次数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如果投放的材料过少诸如5个轮胎共10个儿童玩耍,那么必然会产生争抢行为,如果一个儿童平均能够分得两个轮胎以上,那么争抢行为几乎就没有,同时由于增强行为造成的哭闹行为也相应减少。教师在投放材料过程中应该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

2.不同投放结构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结构性是指益智区材料的结构化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的材料及功能较为固定,属于专门训练材料,只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某方面技能。而结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材料可变性和可塑性就越强,能够发挥作用也就越多,操作起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这类结构材料相对较多,在具体用途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两类材料在投放过程中各有利弊,不同投放结构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具体需求加以把握,但一般都是安排高低结构材料结合投放方式。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可能会投放高结构的材料,如拼图等。如果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教师则会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满足学生的多样性玩法。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益智区的高结构学习材料幼儿使用次数相对较少,更愿意选择一些能够合作或交流的材料加以应用,造成教室中高结构材料投放较多,使用频次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这类材料的使用频率本身就不能与其他材料相比,由于其具有特定目的,只有儿童为了锻炼特定能力时才会选取。另外一方面,也是教师为了保证益智区儿童的参与度,而从种类和数量上下手,虽然丰富了益智区的材料,但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此外,还有部分异地区材料选择不理想,这些材料很难引起幼儿注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结构材料投放较多,使用频率较低的问题。

3.不同材料组合对幼儿认知行为的影响

材料按照不同维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投放在不同区域也能够起到吸引儿童的作用,单一一种材料的投放有时候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如下案例能够反映出这一情况。

观察案例:

本案例的观察对象是五岁的关同学,观察的目的主要是看关同学能否耐心的进行阅读。阅读时间到了之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阅读室进行排队,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并找位置坐下进行阅读,关同学也不例外,他找了一本《大卫、不可以》绘画进行阅读,但通过观察他翻了几下之后就想去换另外一本之后,另外一本也随意翻了几下,又准备去换下一本。这时教师走过去与关同学进行沟通。教师和蔼的跟关同学说:"你应该再仔细的看看,不要着急还书"。这是关同学嘟着小嘴说:"这一本已经看完了,我想去换下一本",之后关同学又换了一本,五六次之后就不再换了,而是和其他小朋友开始用书搭房子。通过这一案例观察,我们可以分析得到,由于关同学的年龄还相对较小,知识结构还不够丰富,对于图书上的内容还不能全面把握,特别是绘画需要注重前因后果,但关同学看书的目的并不强烈,只是随意翻翻打发时间,关同学可能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并不是要达到了解书中内容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这时可以发挥同伴教师的作用,由其他同学先选取一本书,然后坐下来和关同学一起进行阅读,这样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没有耐心,也不会为了看书而看书,同时还可以借助同伴的阅读经验,对书面上的内容加以理解,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可以说益智区材料作为重要支撑,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益智区应该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于每样材料的用法和回收方式都应该明确并告知幼儿。实现不同益智类材料和活动材料等的有机组合,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幼儿看书活动中增加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阅读的效果。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1.益智区材料投放数量、结构和不同组合对幼儿认知行为有一定影响

对于益智区材料投放而言,如果益智区的材料足够丰富,那么儿童的积极行为可能更多消极行为更少,但如果益智区的材料对儿童缺乏吸引力的时候,他们的消极行为就会逐渐上升,积极行为就会下降。这一结论可以通过观察得知,材料的丰富能够让儿童有更多的创新玩法,而如果材料相对较少或长时间不更换,儿童的创新玩法和心思也会下降。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而言,同样数量的材料及丰富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过程中必须保持儿童的新鲜度和积极性,并将其作为材料投放的依据和标准。

2.不同幼儿对益智区材料的偏好不同,材料投放应因人而异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和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帮助儿童构建更为团结、合作的关系。幼儿教师在益智区玩具投放过程中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偏好进行投放,一般而言3~4岁的幼儿对于搭建类的玩具非常感兴趣,4~5岁的幼儿已经从搭建玩具逐渐向拼图类玩具转移,而5~6岁的儿童则更愿意玩魔方类的益智玩具。

(二)对幼儿教师的几点建议

1. 材料投放应该与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相结合

不同儿童对于异地区材料的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就是在益智区材料投放过程中应该征求幼儿意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差异。确保益智区投放的玩具能够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同时在投放数量上也应该有所保障。

2.材料投放要与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规划相符

幼儿教师在益智区材料投放过程中也应该与集体教学的目标相符,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向益智区投放教材相关的材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对于材料的兴趣。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该按照由易到检的原则,当幼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能和益智材料之后,然后再投放难度相对较大的材料,这样既能够保证幼儿不失去对材料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不断的锻炼幼儿的发掘和探究精神。

3. 材料投放以中低结构化材料为主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该以中低结构材料为主,这样才能够锻炼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中低结构的材料能够让幼儿自己通过操作来搭建出不同的物品,诸如,在益智区投放简易的塑料瓶盖,儿童可能就会通过合作方式将瓶盖做成迷宫,在迷宫中不同儿童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中低结构材料的制作过程之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投放的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对于幼儿园年龄较大的儿童而言,他们需要对材料有直观的操作,才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因此益智区材料在投放过程中应该以探索性和自主性的材料投放为主,更好地满足幼儿对于材料的需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主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适当的投放各类材料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词汇能力。以"我会说数量词"为例,教师可以准备多个废旧的纸和钉子,将纸盒做成转盘,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数量单位,下层是各种动植物,由幼儿自主转动转盘,转盘停住之后,数量词和动植物一一对应,然后由幼儿说出数量词汇。也可以将两个幼儿分成一组,一个转动转盘,停到哪个量词另外一个同学就需要找出备用物品,并按照物品的名称大声地读给同学。通过转盘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动植物的量词,同时也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琴. 幼儿区域游戏之观察指导案例[J]. 当代学前教育,2019(01):42-43.

[2]俞晓燕. 行层次材料 创精彩区域——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层次化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224.

[3]潘逸纯. 关注材料投放,提升幼儿学习品质——以区域活动为例[J]. 教育观察,2019,8(12):42 120.

[4]薛若鹏. 农村幼儿园益智游戏生活化的研究尝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100-101.

[5]李涵阁,冯敏,李淼,张璐. 幼儿个别化学习初探——"边做边学"材料体验心得[J]. 当代学前教育,2017(03):4-7.

[6]. 游戏,儿童永远的伙伴——开展"边做边学"材料探究小结[J]. 当代学前教育,2017(03):7-9.

[7]葛仲蔚. 论中班益智区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J]. 才智,2018(12):79.

[8]张丹. 巧投材料 引发主动——例谈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98 162.

[9]马艺萌. 大班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的"四性"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202.

[10]叶钟. 活动区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探索[J]. 幼儿教育研究,2017(04):29-31.

[11]陈臻雯. 浅谈绘本资源与区域活动有效整合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7):234 237.

[12]胡耀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空间规划研究与建议[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8-9 12.

[13]李会霞.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3):28-29.

[14]. 《边做边学》游戏学习材料区角投放策略研究[J]. 当代学前教育,2018(01):7-10.

[15]. 《边做边学》游戏学习材料与幼儿园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J]. 当代学前教育,2018(02):7-10.

[16]胡耀军.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流程与指导方法[J]. 当代学前教育,2018(02):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