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聚云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1)

春节期间,随着国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在全国各地的陆续上映,辽阔的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一股“岳飞热”。

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谁人不推崇倍至呢?

岳飞武艺特别高超,是一位舞刀挥枪、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疆场的意气风发的军队统帅,同时又是一位挥毫泼墨、舞文弄笔、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文人;他武能挥戈卫关边,文能提笔抒壮志。

受电影《满江红》影响,近日将中学时代就能背诵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反复品味,感慨颇多。

岳飞身后留下的诗词虽然不多,但都属精品,他那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更是千古传颂的爱国名篇(还有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本文不做评论),享有“一词压两宋”的盛誉,这不仅仅是对该词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岳飞词如其人的人格魅力的赞誉。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2)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是抗金名将岳飞的代表作,也是他豪放词代表作的典范。

这首词充分表现出岳飞“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境界,透露出浩然正气的英雄气概。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弥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重读此词,一位栩栩如生、奋勇抗敌、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眼前。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让人感受的是超越自我、跨越时空、逾越沟壑、飞越边关,字字洋溢的是豪迈、悲壮与炽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悲愤,更是决心;是遗恨,更是志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低调自醒,更是万人传颂的警世恒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一种斗志的喷涌,是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更是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气慨的回荡!“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写的是待到旧貌恢复,天朝一统,国家山河焕然一新,群臣朝拜皇上时,是何等喜庆场景!这是岳飞对“精忠报国”的美好憧憬。

《满江红》那豪迈的风格,激越的词调,悲愤的情感,愤慨的呐喊,将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得淋漓尽致。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3)

怪不得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对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情有独钟,曾挥毫书写《满江红》词文,须知这首词是毛主席的毕生喜爱呀!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接待会上,亲自安排演唱《满江红》;即使在他老人家去世的前一年做白内障手术,那间由书房临时改造成的手术室里,回荡着的也是慷慨豪壮的《满江红》乐曲。

今年的2月23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时谈到:“中华民族拥有和平发展、兼济天下的禀赋与情怀,是激扬正气、伸张正义、笃行正道的民族,《满江红》、《正气歌》就是这种昂扬精神的生动体现。”

岳飞的另一首词《小重山》,表现的亦是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不满议和,反对投降的壮志未酬的忧伤: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4)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正当岳飞率领军队打到朱仙镇,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准备北上灭金,一举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赵构却起用秦桧为相,准备议和,停止抗金。大批主战派被罢免、除籍,甚至惨遭杀害,岳飞也被以“十二道金牌”召回。报国无门,满心无奈的岳飞在深秋的无眠之夜,将此词吟诵得好沉重。

从词中看出,岳飞失意的惆怅始终萦绕不去,内心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句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也是世代流传最广的名句之一。

这首《小重山》,在情感上、可读性上、鉴赏上,整体水平都是上乘之作,堪称言为心声,词如其人。很难想象,一个如此豪放的抗金大英雄能有这般的文笔和心思,故而这首婉约型词作能在宋代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脱颖而出。

从表面看,这首词似乎有点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正是表现出壮志难酬的孤愤。

事实上,无论是《满江红》慷慨激昂的豪放,还是《小重山》含蓄、委婉的婉约,虽然格调似乎截然不同,但在其思想内容及主题方面仍有其内在的统一性。统一的基础就是岳飞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投降主义的坚定立场和热爱囯家、热爱民族的深厚感情。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5)

如果说岳飞的《满江红》激荡着一腔热血的爱国情,那么《小重山》则让我们看到一代名将的铁血柔情。

有人曾这样总结岳飞的这两首诗:

“不读《满江红》,不知岳飞之怒;不读《小重山》,不知岳飞因何而怒。”

他怒的是中原沦陷,大好河山被金人铁蹄践踏;

他怒的是国难深重,朝廷上下却离心离德,互相残杀;

他怒的是奸臣当道,“还我河山”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他怒的是大道寂寞,满腔心事,无人诉说。

由此,这首情感低沉的《小重山》与他情感激昂的《满江红》组成了一组婉约与豪放交相辉映的特别情怀,犹如杜甫在《蜀相》一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李清照是典型的婉约派词人,曾以“婉约派之宗”著称文坛,她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比黄花瘦”等诗句,为众人所知,但她那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绝句,却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岂不是流露出万丈豪情?这份刚毅气势,试问世间须眉,有几人可以匹敌?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所写的诗词,总体属豪放派,特别是那首《沁园春-雪》,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最能代表他的豪放风格。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6)

毛主席所写的《虞美人-枕上》,亦当属典型的婉约派诗词。“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似水柔情,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男儿气概,岂不是完全可以并存于一人的心胸?这种豪放与婉约并存的诗作是历来有之的。

岳飞的《满江红》曾被后人质疑为别人的代作,通过一百来年的争论,学术界普遍认为该词系岳飞的作品无疑。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历代史料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如果他也认为《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就不会亲笔书写《满江红》。

因为该词与《小重山》的风格浑然不同,又有人怀疑《小重山》非岳飞所作,岂不是咄咄怪事?

岳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两首词中得到诠释,是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无论是孙中山先生、还是毛主席,都非常推崇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

两首词反映的岳飞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外来侵略者的切齿仇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价值,必须继续发扬光大。

满江红中岳飞怒发冲冠的原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和小重山(7)

2023.2.27.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