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的产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是国家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五常市种植稻谷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初渤海国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开始种植稻谷,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五常大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清朝时期成为皇室的贡米之一。清朝咸丰年间在这里设立了“仁、义、礼、智、信”五个甲社,而这五个字又是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之一,所以这也就是五常大米名称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大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20世纪50年代稻谷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10万亩。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五常市稻谷的种植面积也在进一步的扩大,稻谷的种植模式也随之在不断改变,水稻的单产量不断提高。1993年,五常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田永太培育出具有稻香味的高产稻种,这也是至今五常市稻谷的主要种植品种。发展至今,五常大米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并在国家的支持下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为规范五常市大米行业发展并发挥五常大米的品牌优势,五常市在1999年组建了五常大米协会,同时经核准在第30类大米商品上分别注册了由汉字“五常”、拼音“WUCHANG”及图形组合而成的第1607996号证明商标和第5789043号“五常大米”证明商标。此外,五常市大米协会还成功注册了“五常非常稻”“五常稻”等普通商标。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五常市大米协会还制定了《“五常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对“五常大米”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使用申请程序、管理、保护等进行了规定。其中第五条明确使用“五常大米”证明商标的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五常市境内“C”字开口盆地以内,龙凤山水库或拉林河、溪浪河水系浇灌的水田。此外,还对使用该商标的产品的品质特征、申请程序、被许可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然而,随着五常大米品牌的发展,因供需失衡呈现了“天下大米乱五常”的局面。媒体曝光五常大米造假事件,更是极大损害了五常大米的品牌信誉。按照目前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五常大米年产量在105万吨左右,而央视2016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国在售的五常大米达1100万吨左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严重。全国各地擅自使用、伪造和冒用“五常大米”的案件也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法院发出涉及侵犯“五常”和“五常大米”证明商标的判决近200件。
“五常大米”的维权之路也非常坎坷,尤其是异地维权遭遇很多困难。几年前,五常市由一位副市长带队,组织了10多人的打假队伍,专程去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维权打假。他们发现各地完全使用“五常大米”商标的并不是很多,而大多是在打擦边球,一些标有“五常御贡”“五常稻花香”“五常稻米优质生产基地”的产品包装若较起真儿来,还不构成明显侵权。同时“五常大米”在维权过程中还面临产地鉴定、维权取证、市场转变等三大难题,甚至维权小组在批发市场暗访时还遭遇了围堵。
近年来,为了加强五常大米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五常市科学规划制定了《稻米产业发展及品牌整合实施方案》,大力整合本地稻米资源及品牌。通过产地证明商标,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侵权问题。未经五常市大米协会允许,不得使用“五常大米”标记,所生产的大米不准号称“五常大米”。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为保护五常大米品牌不被仿冒,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五常市对“五常大米”建立了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并选择诚信经营的大米加工企业加入防伪追溯体系,对所有获证米业生产和销售的成品五常大米,均加贴产地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数码防伪标贴,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同时加强商标管理,五常市政府对市场上带有“五常”字样的大米进行了依法清理,市场所有“五常大米”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并加强监管,确保商标使用中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市政府还组织了包括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的强大检查队伍,大力检查大米从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不断拓宽举报投诉渠道,制定激励措施,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
此外,五常市大米协会还加大了异地商标维权力度,在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起诉商标侵权行为。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侵权行为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市场上还不时传来买到假五常大米的声音,五常大米的维权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无论你是什么品牌,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一直是任重道远,你有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报疑问欢迎随时私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