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这个字我们并不陌生,现在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几样东西,都是“卡”:身份证是一张卡,手机需要卡,还有银行卡...有这几样东西,走遍天下都不怕。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1)

不过身份重要,可“卡”这个含义却是“舶来品”,是英文“card”的音译,原本是指长方形的小纸片。

而要寻找“卡”在汉字中的身份密码,就得从这个字的字形写法上,寻求线索啦!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2)

这个是个有意思的字,盖住下半部分,就是个“上”字,而盖住上半部分,则变成了“下”字。那么“卡”是表示上下贯通么?就像《红高粱》中的《酒神曲》里唱得那句:“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

非也非也,正好相反,“卡”本来的含义,是上下不通,让本该互相流通的物体,被阻隔在当中。并且读音还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kǎ”,而是“qiǎ”。

“卡”在汉字家族里,是个晚辈,而且还是个“老来得子”的身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是“上”,还是“下”,都是在甲骨文里就出现了。我们来看“上”和“下”这两个字的字源解说。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3)

“上”的示意图和字形演变

“上”字的甲骨文、金文都是以两横构成,下面的长横表示地平线,上面的短横是指事符号,本义是“上面”。引申有去、到,安装等含义。小篆为了避免与等长的两横“二”(数字)相混,把上面的横画缩短,加上一竖写作“上”。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4)

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上”

“下”字的甲骨文,也是以两横构成,上面一横较长,表示地平线,下面较短的横线是指事符号,本义为底部、下面。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也有为区别数字的“二”字,在两横间加竖画的写法,即“下”。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5)

“下”字的示意图及字形演变

从甲骨文的写法来看,“上”字真的是有点“二”,而“二”的甲骨文上下两横是一样长的。认错字的尴尬,终于在小篆的时候,通过写法的变化而消除了。“上下”从此和“二”撇清了关系。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6)

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下”

在邓石如的小篆《千字文》中,“上”和“下”这两个字,写得那叫飘逸潇洒。也许正因为如此,表示“上下不通”的“卡”,就尴尬了。我们脑补一下,甲骨文、金文或者是篆文,把“上下”叠在一起,写出来是什么赶脚?感觉不像是“亲生”的有木有?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7)

隶书的“卡”字

于是“卡”就这样“被难产”了,直到隶书出现,才终于“露面”。而它的“长相”,也只能是把“上下”两个字的长横合并,就这样拼凑而成了。也许是为了弥补迟来的遗憾,“卡”除了原本的含义,也被赋予了一个“高大上”的身份,被用来表示古时候在交通要道或者险隘路口设置兵力守卫,或者是设站收税的处所,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关卡”。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8)

天下第一关...卡,高大上的感觉有木有

无论是“卡脖子”还是“关卡”,读音都是(qiǎ),是“卡”在汉字中原本的身份证明。而(kǎ)的读音多出现在音译的含义中,我们熟知的“卡车”,也是英文“truck”翻译过来的。

汉字词卡学习(戏说汉字卡)(9)

楷书的“卡”字,要写好并不难,能把“上”和“下”两个字写漂亮了,也就能把“卡”写得工整规范。毕竟从规范字的基本笔画来看,写好“垂露竖,短横,长横,右点”,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位置,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