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飞机的投入战场可谓是真正主导了最终战斗的走向。在当时的北非战场上,美国就曾经派出了一支战斗机队伍,但是经过激烈的空战返回后却莫名的少了一架。不少人都为其在战斗中牺牲默哀惋惜。可是,在下令搜索附近可能坠机的所有地域后并没有发现这一架飞机的残骸,也没有找到跳伞的飞行员。那么这架飞机去哪里了呢?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1)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架飞机是在战斗中殉职,还为其举行了不小的祷告仪式。因为油量的储备有限,如果晚上的时候它还没有回来,那么它应该也就不可能回来了。或者燃油已经耗尽,或者它可能早在战斗中就已经坠亡。可是弥撒刚刚结束,空军基地的警报却突然拉响。整个基地一下子进入备战状态,飞行员也立刻进入战斗机等待战斗指示。在雷达的检测下可以清楚看见一架飞机正在快速往基地飞来。知道飞机越来越近,在探照灯的强光照射下人们终于看见这就是早上战斗时失踪的战斗机。因为这架飞机没有在指定时间返回,仅仅依靠机型无法判断敌我,所以基地打开信号的要求飞行员证明敌我身份。可是飞机并没有作出回应,而是直直往基地飞来。可是指挥官却命令炮手先不要对其开炮。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2)

终于这架战斗机开始准备着陆,但是就在基地上空的时候,它却突然折成了碎片,仿佛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击落一样。但是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既没有火花也没有巨大的声响。这个时候,人们看见飞行员从碎片中开始下落,但是他却没有打开降落伞,就是这样直直的往下坠落。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赶往飞机坠落的地方。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3)

但是让所有人傻眼的是,这架飞机的油箱里面已经没有一滴油。飞行员好像也在坠落前就失去了生命特征。那么它是如何飞回基地的,一直成为了谜团,这件事情在基地指挥官和所有看见了的士兵签名后,存入了美军的机密档案。虽然对于这件事情的猜测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更多的人站出来说这就是事实,并不是那一晚上所有人的幻觉或者串通一气的胡编乱造。虽然这和世界认可的科学是相违背的,但是这样的奇闻异事在二战时期不少,也确实让人颇有兴趣。

二战中日军队差距有多大?看完缴获物资就明白了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华战争持续了长达15年,在这期间,即使有德军的训练、美方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中国军队仍难以在正面战场取得战役规模的大胜利,更谈不上一次又一次成建制消灭日军师团。弹丸小国为何能够上演蛇吞象的惊人一幕, 中日间武器的巨大差距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原因。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4)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里有一些由德国军方培训和武装的部队,他们训练完备,装备精良,战斗力较一般的军队高出数成,可惜的是数量较少,缺乏优秀的指挥官,以致明珠暗投,未能在抗日战场发挥完全战力。加上,中日爆发战争,德国迫于日本压力,不得不全面从中国德械师中撤出各级军官和培训人员,造成军队战力锐减。由于德械师军械全数由德国方面生产和提供,造成德方中断合作后,中方替代性武器性能较德方差距较大,德械师成为昂贵的一次性消耗品。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5)

二战中,中国方面缴获的日军武器,普遍较自用武器精良,性能好。因为这些武器中国方面并不能实现完全的仿制和自产,造成缴获武器与现役武器弹药不通用,除极少数外,大多弹药消耗完,就没办法使用,不得不闲置,起作用还不如烧火棍。如果我放武器生产水平够高,这样的尴尬局面就会大量减少。希图依靠缴获日军武器进行作战,虽然愿望很美好,但实际上非常不现实,关键就是零部件和弹药不通用,让这种想法只能成为空想。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6)

与之相反,被日军缴获的火炮牵引车、装甲车等我军优良装备,由于日本国内完善的工业体系的支撑,修理和燃油供应不出问题,就能很快地从缴获物资变成战斗物资。这也是东北沦陷后,日军战力因为接受东北军大量工业和装备,急剧提升的原因。如果说东北军能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力抗战,即使遭受重创,也能够有效迟滞日军行动,为国内调整作战计划,转移战略物资争取时间,最不济将来不及转移的工业设备和战略物资付之一炬,也能大大限制日军缴获,避免日军战力急剧膨胀。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7)

中日战争中,经常出现尴尬的一面,日方装甲车、坦克等在中国大地横冲直闯,成为日军战术尖刀。中国装甲车和坦克,却因为不成规模,缺乏燃油,缺乏训练,只有在作战时才会装燃油和炮弹,根本起不到快速大规模运输和机动的作用。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8)

三八式步枪,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它是抗日电影中,中国将领和士兵最喜欢的日军武器,原因无他,性能较自用武器优良太多。

二战中,正面战场日军屡次重创中国军队,并屡屡上演劣势军力对战几倍中国军队的戏码,甚至能够将重创、击败中国军队变成击溃战,俘虏大量中方军人、缴获大量军事武器。除有限的缴获自用和补充外,日军往往拿缴获武装伪军,当然基于对中国军队的警惕心理,日军给予伪军的装备水平并不高,也就造成伪军除了维持日战区基本秩序外,在战场上鲜有作为,甚至屡屡被国军和共军敌后部队欺负。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9)

尽管中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武器差距,但是中国军民并没有全面向日军投降,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都在积极制造和仿造武器,武装军队和民兵,同日军展开战斗。造成日军战力捉襟见肘,不能兼顾,其击败乃至消灭中国有生力量的企图,迟迟难以实现。原本期待的速决战,变成了噩梦般的相持战,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一再扩大战争规模,造成同英美在太平洋和南洋的冲突,为其惨变奠定基础。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10)

同枪械火炮相比,大刀制造相对简单,即使损坏也容易回收和再造,投入的成本较小,不可避免成为缺枪少炮的中国军队的最爱。在抗日战争中屡屡上演,中国军队手持大刀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进行战斗,尽管伤亡惨重,但是在不计伤亡和代价前提下,造成日军意想不到的伤亡。日军被迫将兵力分散,试图消灭反抗力量,结果却可想而知。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11)

尽管日军很强大,但是中国军民并没有熄灭赶走侵略者的希望,人们以各种方式表现这种期望。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12)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050088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6001 广告经营许可证:3100003000089

注: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头条军事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头条军事致力于帮助文章传播,希望能够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适的内容,联系以下方式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banquantt@em.eastday

联系我们| mil.eastday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科普一下二战时期遗留的4个残骸(二战时期的怪事)(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