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原材料,更需要广阔的市场,用来倾销丰富的工业产品。

英国在19世纪初,占领的殖民地面积排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1)

林则徐

在他将印度完全吞并后,他贪婪地目光朝向亚洲的东方,面对中国,他露出了獠牙,毫不客气的一口口撕咬下去。

18、19世纪,英国对清朝的鸦片贸易,攫取了清朝百姓的大量财富,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对中贸易中常年出现赤字的问题,为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助力颇丰。不对称的贸易,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海外,导致银价飞涨,钱价却飞速贬值。

鸦片是一种毒品,由罂粟的汁液加工而成,吸食少量即可成瘾,可加深人的愉悦欣快感,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损害。可导致人的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枯槁,甚至死亡。

英国人品尝到鸦片贸易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清朝的经济、社会、民生却受到了致命的影响。百姓不事生产,十个农民,4个吸毒。士兵疏于训练,十个士兵,8个吸毒。工商业人士,十之六七都是瘾君子。政府官员更是烟馆的常客。可见毒品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到了蚀骨侵髓的地步。

19世纪30年代后期,以道光皇帝为首的清朝统治阶级认识到了鸦片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下定决心禁烟,想彻底改变鸦片给百姓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19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特批他总管广州水师,专门负责广州禁烟事宜。林则徐由于任过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对鸦片给清朝政府和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看得很清楚。他禁烟的决心很大,对走私鸦片的洋商,还有和他们狼狈为奸的地方官员深恶痛绝。

林则徐刚到广州,就对广州的官民,还有和中国进行贸易的洋人放下话去,“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林则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海防,加强巡逻,遇到鸦片走私船,除没收鸦片外,还要走私商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到中国贩卖鸦片,否则再被抓获,除没收全部鸦片外,人就地正法。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2)

林则徐

林则徐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传唤广州著名的十三行所有老板,强令他们停止和洋商勾结贩卖鸦片,对鸦片走私洋商限期收缴鸦片,过期不缴,按大清律令治罪。

洋商一开始非常傲慢无礼,拒绝上缴鸦片。林则徐则抓了几个鸦片贩子治以重罪,以杀鸡儆猴。然后给十三行断水,强令十三行停止所有贸易。洋商迫不得已,纷纷上缴鸦片。英国鸦片贩子上缴2000多箱鸦片。美国鸦片贩子上缴1500多箱鸦片。

最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其他各国鸦片贩子,被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林则徐禁烟取得初步胜利。林则徐本想把这些鸦片运到京师销毁,但是道光担心,这些鸦片会被人换掉,就命令林则徐在虎门就地销毁。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3)

虎门销烟

林则徐在虎门的海滩上挖了两个长宽数十丈的大水坑,将坑底和四壁用木板覆盖。先挖一条水沟,将海水引入坑中,再倒入鸦片,最后倒入生石灰,搅拌均匀,石灰将盐水煮沸,烟土在沸水中完全溶解,等到海水退潮时,盐水随海水流入大海。然后用清水把坑底和四壁洗干净。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4)

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声势浩大,虎门销烟的壮举蔚为壮观。道光皇帝和林则徐严重触犯英国的利益,使得大英帝国恼羞成怒,任命海军少将懿律为英国海军总司令,和义律一起全权代表大英帝国,从印度率领40余艘军舰,共4000兵力,到达广州海面,开始侵犯清朝沿海地区。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5)

英军入侵

1840年6月懿律率领英国战舰封锁了广州、厦门等多地出海口,断绝中国的海上贸易。7月份攻占浙江定海(舟山),并以此为跳板,向其他沿海地区进攻。8月英国军舰到达天津大沽口。道光惊惶不已,赶忙向英军求和,派琦善和英军在广州谈判。并且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英军的条件太苛刻,导致谈判迟迟没有眉目,清廷趁机组织各沿海省份重新布置、建设炮台、加强海防,以抵御英军。1841年1月,义律失去耐心,命令英军进攻虎门外大角、沙角炮台,清军守军死伤700多人,舰艇11艘被英舰击沉。

2月清朝组织近两万人的大军不敌火力强大的英军,虎门炮台,大虎山炮台相继失陷。然后英国海军顺着珠江逆流而上,直逼广州。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英勇殉国。

3月、4月英国海军和陆军与清军形成拉锯战。5月24日,英军开始进攻广州。英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广州城的西北进发,另一路从西南方的商馆登陆。很快,广州附近大部分地区沦陷,18000名清军龟缩进广州城,闭门不出。

广州城无法抵御英军的坚船利炮,清军统帅奕山无奈请降、求和。5月27日清廷和英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以撤离外省清军,缴付巨额钱财作为赎城费等条件,换取英军归还炮台,撤离虎门。

英军却不守合约。在四方炮台驻守的英军,在广州西北郊的三元里,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甚至挖坟墓打开棺材抢随葬品。当地老百姓怒不可遏,奋起反击。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6)

5月29日,有一小股英军又来到三元里村,遇见村口一个妇女,将其轮奸。当地村民得知以后,群情激奋,组织上千村民将这股英军团团围住,英军奋起突围,数名英军被打死。

为了防止英军报复,为了替受了屈辱的妇女、乡亲们报仇,三元里当地百姓组织起大约一万人的乡勇,在三元古庙集合,以庙中黑底白边的三星旗当令旗,商讨怎样攻打英军。第二天上午,乡勇们主动进攻驻守四方炮台的英军。在激烈的战斗中英军少校毕霞因为紧张恐惧,再加之天气炎热,突然倒地不起,几分钟之后便断了气。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7)

看见这些乡勇们一波接一波的攻击英军阵地,面对英军强大的火力毫无惧色,英军司令郭富气急败坏,于是派出大约1000名英军主动出击进行反扑。乡勇们于是佯装败退,将英军引诱至牛栏冈附近,这时,天公突变,雷声隆隆,不一会儿下起了雨来。

早就埋伏在牛栏冈附近的7000多名乡勇们,突然倾巢而出,将这1000名英军团团围住。因为下雨,空气潮湿,火药无法点燃,英军手里的枪顿时成了摆设。乡勇们拿着镰刀,锄头,铁锹,木棍等等非常简陋的武器,打的英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有50多名英军被打死。剩下的英军也被打得遍体鳞伤,抱着脑袋,逃跑回四方炮台。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背景(揭开三元里抗英的历史内幕)(8)

5月31日,广州附近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四百多乡的数万义勇兵士又闻讯赶来。他们和三元里的乡勇一起组成了近3万人的队伍,继续围攻四方炮台。英军司令郭富因为害怕,急忙写信给奕山,让他派人劝退这些“聚众滋事”的乡勇,否则让清廷吃不了兜着走。

清军统帅奕山于是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带兵将围攻四方炮台的乡勇们劝退,英军终于有了喘息之机。三元里民众反抗大英帝国侵略军的行动落下了帷幕。


由于清朝的腐败懦弱,三元里乡勇们携带武器装备的落后,并没有给英军带来较大的损失,没有遏制住英军继续侵略中国的脚步。但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英勇反抗外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元里抗英事件拉开了近代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序幕。我们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民,不能忘却这段历史,谨记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时刻警惕现代一些霸权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所做的挑衅行为,奋起直追,爱我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