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

春光明媚,又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好节日——38女王节即将来临!

春节期间我们盘点了黄梅戏春晚大咖和梅花奖大咖;情人节我们带来的是应景篇——黄梅戏情歌之浓情蜜意版与心系单身狗版;这次同样应个景,跟大家聊聊黄梅戏最出名的那“五朵金花”,祝爱黄梅的你们永远美丽幸福~❤️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2)

黄梅戏“五朵金花”与丁俊美(前)在一起

“高来高去”的马兰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3)

所谓“高”,首先马兰的江湖地位高,黄梅戏第二代代表人物,“五朵金花”之首,更重要的艺品高、人品高,是真正的艺术家。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4)

年轻的马兰

1975年,马兰考入安徽省艺校,也不知更多是出于赌气还是天意。当年马兰在爸爸管理的图书馆看到粤剧名家红线女的戏装照片,小小年纪第一次被美震撼到,从此魂牵梦萦念念不忘(详情参见段誉初遇神仙姐姐)。 出于对红线女的仰慕与向往,马兰参加了县剧团招生考试,考是考上了,却因为父亲文革时期的历史问题没被录取。这下马兰来气了,心想“不蒸馒头争口气”,你不让我上我偏要上,于是不顾父母劝阻,毅然又参加了安徽省黄梅戏学校招考,这才成就了后来的“五朵金花”。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5)

艺校时期的马兰(饰冯素珍)

别看马兰后来成为安徽省黄当家花旦风光无限,在学校时却并不起眼,加上有那么“一点点”胖,更是不被看好。胖到什么程度呢?马兰说过一件趣事,穿戏装都要配那种宽腰带,有次正上课,老师突然说:“马兰,你怎么不系腰带呢?!”,马兰都懵了,说“我系了呀”,腰上肉一扒拉——露出了里面的宽腰带(大家看照片直观感受下)。 因为胖,马兰平时只能演些老旦之类的角色,毕业演出别人都上台表演《三请樊梨花》,独独她连台都没得上。当初那种“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劲又来了,马兰在后台狠狠踢了门三脚(门:我得罪谁了??),脚都踢青了,发誓一定要让别人看到自己行——事实证明,能说出这句话那都是有实力的人。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6)

马兰经典曲目“女驸马”

还真应了那句“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马兰终于进了黄梅戏最高表演单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并且一跃成为省黄头牌。 她再也不是那个只能演老旦的胖女孩了,1981年底“五朵金花”赴港演出,马兰凭借独特的舞台魅力与优秀的综合素质,被确定为《女驸马》A角主演,成为安徽省黄重点培养对象,“宝塔塔尖”。(看看马兰在省黄演女驸马的状态,灵气乍现,与上一张简直判若两人)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7)

1984年,央视春晚演唱“女驸马”

1984年,22岁的马兰一袭粉色纱裙登上央视春晚,意气风发娇俏可人,一曲“女驸马”惊艳全国,从此马兰就与黄梅戏画上了等号,成为黄梅戏梅开二度的代表人物。 至2000年离开安徽省黄,20年间马兰留下无数经典作品与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8)

1984年,黄梅戏电影《龙女》,饰云花公主

《龙女》是马兰的首部黄梅戏电影,她扮演的云花公主巧笑嫣然灵气十足,获粉无数。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9)

1984年,舞台剧《风尘女画家》,饰潘张玉良

马兰与黄新德的《风尘女画家》成为一代经典,留下“海滩别”、“忽听琵琶诉幽怨”等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2009年黄新德录制《梅之韵》CD,二人再度合作了多首《风》中唱段,对马兰与黄新德戏迷来说简直是super大福利。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0)

1986年,舞台剧《无事生非》,饰李碧翠

1987年,25岁的马兰凭《无事生非》摘得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迄今仍保持着黄梅戏最年轻梅花奖记录。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1)

1988年,黄梅戏电视剧《严凤英》,饰严凤英

1988年,马兰凭借在黄梅戏电视剧《严凤英》中的出色表演,摘得金鹰奖最佳女演员与飞天奖最佳女主角,成为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2)

1991年,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饰演贾宝玉

1991年《红楼梦》是马兰与余秋雨的第一次合作,也是马兰对音乐剧探索的开始(当然那时只是初露端倪)。马兰说自己更喜欢扮演男性角色,因为性格里洒脱的一面与男性更接近,她反串饰演的贾宝玉着实让人惊艳,也因此获得戏曲表演奖“文华奖”。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3)

1993年,舞台剧《梁祝》,饰祝英台

1993年马兰与黄新德合作的《梁祝》再度掀起热潮,不仅在大陆火热上映,还远赴港澳台新加坡巡演,后来马兰还在央视与越剧名角吴凤花对唱了著名的《十八相送》。马兰塑造的祝英台深入人心,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典形象,其中的“十八相送”、“英台描药”、“轻叩柴扉觅故人”传唱度极高。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4)

1999年,舞台剧《秋千架》,饰楚云

1999年《秋千架》是马兰在省黄演出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与丈夫余秋雨的第二次合作。 相较《红楼梦》,这次音乐剧元素就很明显了,上演后也引起很大争议,《艺术人生》上朱军问,你有没有担心作品太过创新,不够黄梅戏观众接受不了?马兰说,我对戏曲剧种概念无所谓,只是希望给戏迷更好的艺术作品,并表示《秋千架》步子还是迈的太小(看后文就会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了,至少这次底子还是黄梅戏)。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5)

2009年,马兰携《长河》作客燕升访谈

镜头里的马兰通常是一身素淡的黑或白,2009年马兰一反常态穿上了亮丽的粉色作客《燕升访谈》,神采飞扬地介绍她的原创音乐剧《长河》。比起《秋千架》的“小步伐”尝试,《长河》干脆就完全脱离了黄梅戏,做成了一部彻底的戏曲音乐剧。 即使隔着屏幕,也能真切感受到马兰畅游艺海追寻梦想的快乐与激情。不过真被朱军说中,这下戏迷不高兴了,大家最想看到的还是马兰唱黄梅戏。多么奇妙,曾给马兰带来无上荣耀的黄梅戏,现在似乎成了某种束缚。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6)

2012年,马兰在上海闵行区成立“马兰戏剧工作室”

但接受多种艺术熏陶的马兰回不去了,她对艺术有了更宽广的认识,对唱腔也有了不同的理解。正如白燕升所说,“戏迷似乎跟不上马兰的步伐了”。 现在看来,关于戏曲与音乐剧的融合,马兰并不是一时兴起浅尝辄止,而是当成了自己终身奋斗方向。2009年马兰到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负责戏曲音乐剧的招生与教导。2012年,马兰在上海成立了“马兰戏剧工作室”,推动戏剧艺术在社区基层的普及推广。

马兰礼赞(女王节特刊那些花儿01)(17)

沉心于教育工作的马兰近年来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10年前在吴琼《回家》演唱会上,马兰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放下是一件很好的事,放下荣誉,放下鲜花,放下欢呼,放下掌声,带走一双眼睛,会看得更高更远,走的更快更轻松。“,看起来她真的做到了。 当时她还清唱了一曲很不常见的黄梅戏《菩提树》,没有伴奏,马兰的声音更显醇厚圆润强韧大气,听来也更觉意味深远涤荡人心,我想这应该也是马兰内心的写照,祝愿马兰早日找到心中的菩提树。❤️

跋涉万里,风尘仆仆 只为寻找那菩提树! 拥挤的路,吵闹的路 不平的路,危难的路! 我问苍天大地,二千五百年哪,可曾记住? 山川默默无言,处处都是迷途 苦行的喇嘛向我一指 菩提树还在远处,还在远处!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 还在远处,远处.....

,